王月華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保證教學質量的生命線,是課堂教學研究永恒的課題. 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已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與技能向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學生潛在的個性挖掘和開發、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轉變. 隨著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教學模式的不斷探索,數學課堂不僅關注教師是否教的“有效”,而且要關注學生是否學的“有效”,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交流、探索的課堂.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做好課前的精心預設、精心創造教學情景,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滲透數學思想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的變化和提高,來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課前的精心預設、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再好的教材、教輔、再完善的教學方法、再緊湊的教學環節,并非真正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有效的數學課堂需要精心的預設,在短短的40分鐘里,教師要將自己準備好的課堂教學流程和具體的教學環節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加以評判. 如果沒有課前的精心預設,課堂上的“生成”教師就會應接不暇,甚至手忙腳亂,造成教學目標的達成率不高. 所以,要對課堂上的“生成”應付自如,教師要精心地進行課前預設. 如:學生在學習“游戲公平”一節時,通過用“拋瓶蓋”正反兩面來確定輸贏,從而引出游戲公平還是不公平. 在進行驗證的過程中,第一名學生說游戲不公平,因為9次反面、1次正面;而第二名學生則說游戲公平,因為出現了6次反面,4次正面,相差不大;還有的學生說游戲完全公平,因為出現了5次反面,5次正面. 是不是還會出現其他的情況,“如果全班要作出一個結論,怎么辦?”其實這正是早就預料到的事情,所以老師完全可以不慌不忙. 反之,如果課前不做精心的預設,相信也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也不會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性. 二、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把數學知識融于自己的生活實踐中,使學生在情趣上引發共鳴,產生躍躍欲試的積極情感和愿望,從而激發學生發現數學的奧秘. 如:學生在學習“等可能事件”時,可以讓學生“擲骰子”、“拋硬幣”,在一次、二次、……多次的游戲中尋求規律,探究新知. 由于學習內容是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并且從學生的生活環境出發這樣有利于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等活動. 所以我們要始終把“數學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作為創設教學情境、將數學課堂向生活實踐延伸的依據,鼓勵學生能主動從生活實踐中提取問題,以便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學生學習的方式是“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勇于創新”,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經常引導學生運用探究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經常創造條件,努力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空間,從而確保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如:學生在利用三角形內角和探索得到任意多邊形內角和公式時可以設計下表供學生探索、交流、尋找規律:
有效的數學課堂重視教學過程的探索性,并且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創新能力的提高和個性塑造的過程. 學生的天性就是愛學習的,有效探索的學習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在一定程度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勤練習、快反饋”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農村初中學生由于基礎較差,所以教學的起點應放低,教學中要將教材原有的內容降低到學生的起點上,然后再進行正常的教學,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要給學生創造多歸納、總結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條理性和規律性,通過課堂上各階段的講解、練習,及時捕捉學生反饋的信息,隨時調整教學要求、教學進度和教學手段. 由于反饋及時,能及時發現問題所在,及時進行補救,避免了課后大面積補差,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滲透數學思想,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思想是指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反映到人的意識之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是對數學事實與理論的本質認識”. 在初中階段,學生需要了解的數學思想有:用字母表示數、數形結合的思想、整體思想、方程思想、分類的思想、化歸的思想、類比的思想和函數的思想等. 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它隱含在數學知識當中,伴隨知識思維的發展,只能逐步被學生理解和接受. 因此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應該以知識、例題為載體,向學生有機地滲透數學思想,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如:在學生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時,類比方程組、方程組的解來理解不等式組、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概念,滲透類比思想. 使學生在已有知識上進行遷移,在主動參與、探索交流中不知不覺學到了新知識. 利用數軸求不等式組的解集,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直觀、明了. 列不等式組解決實際問題,滲透建模思想,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是一項長期的細致的工作. 我們不可能憑借一兩次課或幾個例子的講解就能使學生完全接受和掌握,要結合教學的內容自然潛移默化地進行.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理念,是一種價值追求,更是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 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新課標所倡導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業務水平,從而真正達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