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姍媛
【摘要】新疆位于我國內陸的邊境地區,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氣候條件使當地經濟發展集中于農業、畜牧業。而在開展農業生產時,需發揮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但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工藝、施工技術等與施工質量有直接聯系,對此,本次研究以新疆某水利工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施工時,導流技術的具體應用情況,以期為今后新疆地區開展水利施工提供才相應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新疆;水利工程;導流技術;運用
前言
在現代化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各地水利工程施工項目得到較好地發展,且施工技術發展也較迅速,而導流技術作為其中的一項施工技術,在新疆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有效應用,對提升整個工程施工質量,保證施工順利實施等起到關鍵性作用。因此,進一步了解導流技術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應用效果,對水利工程項目施工有很大促進作用。
1.關于導流技術分類
在當前的水利工程施工中,導流技術主要包括:全段圍堰法、分段圍堰法兩種。其中,全段圍堰法主要指先把施工處的水流完全截斷,之后使流水直接繞過施工處向著下游流去;分段圍堰法重點指先把流水由束窄河床下泄,之后以預留的缺口、壩體底孔、其它泄水渠道將水下泄。全段圍堰法又可以分成隧洞導流、明渠導流2種。
1.1 隧洞導流技術
隧洞導流技術大部分應用于山區、且兩岸的山巖較堅實、河谷狹窄及地形陡峻區域,然而隧洞導流技術應用后,會加大工程造價,其泄水能力有限,在施工期間常常需要和永久的隧洞結合。隧洞導流技術的適用條件為:沿岸或是兩岸地質、地形條件良好;兩岸的地形陡峭及壩址的河床寬度較狹窄;導流的流量較小。
1.2 明渠導流技術
明渠導流技術主要是把圍堰修建在基坑上、下游,把渠道修建于灘地或河岸上面,而流水以渠道完成下泄,此種導流技術常常用于灘地或岸坡平原的河道上。同時也可利用老河道,這樣能縮減施工的作業量。具體應用情況包括下述幾方面:
第一,明渠導流技術的使用條件。如果河床覆蓋層深或壩址的河床寬度窄,則分段導流技術應用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需滿足下述條件,方可適用。無大型的挖洞機械設備以及施工經驗,且施工周期很短;施工過程中需滿足排冰、過木、通航等需求;河床的沿岸的古河道、臺地或埡口非常寬。第二,明渠導流技術的具體布置情況。明渠導流技術布置包含:準確定位明渠進口、合理安排明渠導流的軸線,而在布置明渠導流的軸線時,應選擇古河道、臺地或是埡口寬的區域,其渠身軸線水平距離保持在50-100mm,河道的主流和明渠的進口、出口的交角務應<30°,同時與上、下游的水流銜接。需關注的是,明渠轉彎的半徑需大于渠底的寬度大約五倍,從而保證水流可順暢流出。
2.工程實例
2.1 工程概況
本次研究選取新疆某二級樞紐工程,其壩址在新疆某峽谷的近出山口區,呈現U型谷,具體情況如表一所示。
泄水建筑物、大壩的洪水頻率標準設置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的標準設計為2000年一遇,設計的地震烈度8°,樞紐壩址區入庫的徑流流量每秒平均115.0m3,多年的平均徑流量是36.17×108m3。此水利工程的洪水期在6、7、8月,這一時間段氣溫非常高,且7月洪峰較多,6月、8月相對少。
2.2 導流技術的運用
導流大壩選取混合壩設計方案,且混凝土壩以溢流表孔、泄洪底孔、灌溉取水口等壩段進行布置。于右岸的階地處布置一個土石壩段,壩型結構為瀝青的心墻壩。發電的飲水系統主要布置于左岸的山體中,已經建設完成,當前已運行。 按照泄洪底孔于混凝土壩處布置方式、地形條件等,此階段重點以分期的圍堰導流技術為主,其中,一期以明渠導流技術,二期以底孔導流技術。具體應用情況如下:
2.2.1 初期導流技術的建筑物
新疆某二級樞紐工程施工時,以初期導流技術所建設的初期導流建筑物主要包括:導流明渠、一期上游、下游圍堰。而導流明渠與一期的上游圍堰方案進行比對。兩個方案如表二所示。
由表一可知,方案一、方案二導流明渠的底寬、一期上游的圍堰堰高存在差異,而護坡的結構型式一致。經相關計算結果顯示,運用方案一比運用方案二可節省大約696萬元,因此,此階段以方案一為主,也就是導流明渠的底寬設置為15m。且一期導流的明渠設置于右岸,其進口底板的高程是1235.80m,底寬是15m,渠道的縱坡3‰,大約611.55m。且明渠邊坡的開挖石方段比為1:0.5,砂礫石段比為1:1.5,明渠的水深為5.70m,流速控制在每秒4.91m。此工程的導流明渠的挖深大,很多渠底均挖至基巖下5-20m,石方的開挖處不設置防護,其兩邊的砂礫石的開挖初厚度設置為0.60m鉛絲石籠進行防護,石籠的下鋪設置土工布進行防滲。上述對策主要目的是避免水流流速較大,使明渠砂礫石的開挖處發生淘刷及滲流,最終形成大壩的基坑。
新疆某二級樞紐工程一期上游的圍堰主要在主河道的河床中,以水力學方法計算結果顯示,一期圍堰的堰前水位是1247.05m,堰頂的高程為1247.79m,堰高最高18m,堰頂長為80.60m,堰頂寬為10m,迎水坡比為1:2,背水坡比為1:1.5。圍堰的堰體以砂礫石進行填筑,以土工膜的心墻進行防滲,心墻頂的高程設置為1246.65m。將心墻底部的土工膜直接嵌入C25的混凝土錨固槽當中,土工膜的上、下游側可設置一層渡料層,其過渡料頂的寬是3m,迎水面的寬是1m厚的堆石護坡。
新疆某二級樞紐工程一期下游的圍堰主要在壩體下游的主河道中,按照導流下泄流量的最大值每秒820m3,觀察水位和流量間存在何種聯系,可計算出河道縱坡的水位是1237m。且一期下游的圍堰所設計的堰頂高程是1238m,堰頂的寬度10m,堰高最高11m,以碎石土進行填筑,上游的邊坡比為1:2,下游的邊坡比為1:1.5。因河床的覆蓋層為2m,其圍堰的防滲以截水槽為主,將底寬控制在3m,兩邊開挖的邊坡比是1:1。
2.2.2 二期導流技術的建筑物二期導流的建筑物包括:二期的上游、下游圍堰、導流兼泄洪的底孔、縱向的混凝土的擋墻。其中,泄洪的底孔設置于河床的靠右岸,底孔設置一個孔,設置于壩段中,壩段的總寬度是17m,樁號是壩0+091至壩0+106m。洞身段屬于矩型的斷面,總長38m,尺寸是10m×6m(高×寬),底板的厚度3m。
新疆某二級樞紐工程二期上游的圍堰設置于右岸的岸坡段,和混凝土的擋墻想結合,擋墻以壩體的混凝土的重力擋墻為主,擋墻的頂高程順著迎水面的坡度慢慢下降。且二期上游的圍堰的堰前水位1255m,堰頂的高程1256m,堰高最高22m,堰頂長度250m,堰頂的寬度10m,迎水坡比1:2,背水坡比1:1.5。心墻和圍堰壩體相結合,壩和壩的軸線呈水平,間距為62m,圍堰的堰體以砂礫石進行填筑,以土工膜的心墻進行防滲,頂高程1255m,土工膜的上游、下游面可設置一層相應的過渡料,其頂寬為3m,迎水面寬可設置1m厚的堆石以護坡。二期下游的圍堰主要在一期的導流明渠建筑物中,堰頂的高程1238m,寬度10m, 堰高最高4.5m,以土石圍堰為主,上游的邊坡比1:2,下游的邊坡比1:1.5 ,以碎石土進行填筑。
3.結語
綜上闡述,此次以新疆某水利工程展開分析,充分結合工程地形地貌、每一個時期的泄水需求等,深入了解導流技術在其中的具體應用情況,以期提升整個新疆水利工程施工質量,同時為之后新疆地區開展水利工程施工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李蘭芳.新疆水利工程的現狀及加強水利工程管理的策略[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4):993.
[2]李志華.新疆下坂地水利工程庫區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特點綜述[J].低碳世界,2015,14(11):67-68.
[3]李生福.以新疆金溝河為例探討水利工程 綜合利用中的經濟效益[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6,21(2):71-72.
[4]郭峰,何文華.淺談新疆塔里木河干流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4,34(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