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軍 梁云峰 張茗楊 祁佳媚
摘 要:通過對遼寧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研究,為遼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探索新路徑。明確文化創意產業的分類標準,對國內發達地區例如北京、上海等地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對遼寧省下轄14個城市進行實地考察,分析創意文化資源結構、產業資源結構、人才資源結構等遼寧創意產業現狀,認真解讀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政策,總結先進經驗與阻礙遼寧創意產業發展的突出矛盾,以期尋找新對策,構建新環境,培育新產業。遼寧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發展必須完善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保障制度;必須結合遼寧的產業現狀,促進科技與文化創新融合,實現科技引領的創意產業發展格局;全面規劃重點突出省內聯動,加大產業區建設力度,發展業態綜合的創新城區;實現產業的自主創新、品牌創新。
關鍵詞:遼寧;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2-0038-04
前言
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是20世紀90年代由英國學者賈斯汀·奧康諾首先提出,是指以創作、創造、創新為根本手段,以創意成果為核心價值,以知識產權實現或消費為交易特征,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科技創新體驗的具有創新內涵的行業集群,它具有環境污染低、資源消耗少、附加值高、科技文化融合、發展可持續的特征[1]。自這個理念提出以來,英國、歐洲、澳大利亞、北美發達國家和地區將藝術、創意、產業、經濟有機聯系,實施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不斷促進戰略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隨著遼寧經濟的發展及產業結構的逐漸升級,文化創意產業對GDP的貢獻率越來越大,研究遼寧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發展,對遼寧發展創意產業,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現實意義。
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機遇及經驗分析
(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機遇
2006年國家確定發展創新型國家戰略,明確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目標。國務院及地方政府制定了系列的發展創意創新的相關政策,2008年成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科學發展觀引領下的教育創新和創新型國家建設重大問題研究”;2011年4月,由國家創推委和清華大學共同成立了“清華大學創新型國家戰略研究”課題組;2014年國家提出全面創新的戰略格局,并提出“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創新發展的新內涵新理念。至此,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逐漸步入快車道,并成為創新社會發展的引領,遼寧的文化創意產業也開始迅速成長。
(二)國內發達地區創意產業發展的經驗分析
國內創新創意產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逐漸發展,目前形成以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為代表的創意產業發達地區,總結他們的經驗,對遼寧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研究具有指導作用[2]。
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經驗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在行業規劃方面,進行分類管理;建立系統的財政支持措施;努力加強集聚區建設;加強創意產業的保障措施;通過完善的政策法規為創新文化發展建立制度保障;加強全面合作培育市場主體[3]。上海市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經驗有如下幾個方面:政府與市場聯動;政府進行發展結構的系統策劃;結合市場開發與整體規劃,建設戰略產業集聚區;創新成為上海的典型特征,已經成為城市的文化品牌,釋放出巨大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品牌價值。截至目前,上海有創新產業聚集區100余個,總面積近300萬平方米[4]。深圳市創意產業的經驗:深圳市創意產業發展具有連續性的特征;著重創新放眼未來戰略布局;加強創新人才的引進;努力加強創新文化建設;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建設服務高效的創新園區[5]。
二、省內創意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遼寧文化創意產業文化資源結構的現狀
遼寧創意文化資源豐富,有東藏教文化、查海文化、滿清文化等,在這些歷史文化中有豐富的歷史故事、歷史風俗、文化符號,是創意產業挖掘地域文化內涵,豐富創意創新素材,實現創新發展的寶貴資源。有岫巖玉雕、本溪遼硯、阜新瑪瑙等,還有剪紙、刺繡等民間工藝品文化資源,但大部分創作觀念陳舊,需要創新工藝品的藝術形式,實現遼寧工藝品產業的發展。自然遺產資源有古生物化石資源;千山、醫巫閭山等風景旅游資源;環渤海、黃海的海洋文化旅游資源,這些自然遺產資源可以通過創新設計形成風格獨特的旅游紀念品開發。遼寧有民間文化、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民間美術、民俗、雜技競技等7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76項。通過創意創新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新媒體等新的文化娛樂形式相結合,不斷傳承發展,滋養著遼寧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遼寧創意產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二)遼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產業現狀
由于人才、區位、經濟發展程度等因素影響,遼寧文化創意產業分布呈現梯度明顯的不均衡狀態,第一梯度:沈陽、大連。據2013年統計,沈陽創意產業增加值210.1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大連創意產業增加值245.8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21%,產值相對較高。第二梯度:鞍山、營口、本溪。第三梯度:錦州、丹東、撫順、鐵嶺、遼陽、盤錦、朝陽、阜新、葫蘆島,約占遼寧省城市總數的2/3[6]。
(三)遼寧文化創意產業人才資源現狀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首要問題是人才問題,遼寧目前總體上創意產業人才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創意產業發展需要,人才分布不均衡,大部分創意產業人才集中于沈陽、大連等少數幾個城市。遼寧需要繼續加大對創意創新人才的培養力度,改變培養方式,完善培養體系,培養出符合社會市場需要,具有創新創意的研發人才、生產人才、營銷人才。需要大力實施高端人才引進戰略,提高創新創業的孵化環境和財稅補貼制度,吸引和留住人才,防止人才外流。
(四)遼寧創意產業創新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經過對遼寧創意產業現狀的研究及對國內創意產業發達地區的經驗分析,發現遼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面對諸多問題:遼寧地區缺乏高端創新人才;創意產業平臺建設相對落后;科技引領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意識薄弱;產業分布分散,發展水平不均衡;創意產業鏈結構不完整,缺少跨界聯動的產業鏈集群;鼓勵創意產業的相關政策不夠完善;關于創意產業發展的研究不足、成果較少,相關核心論文只有20余篇[7]。
三、探索遼寧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路徑
(一)完善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保障機制
1.完善知識產權制度體系。為保障創意產業的發展必須加強知識產權的制度體系建設,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包括: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制度完善;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貼息等政策;加強促進專利成果轉化的機制建設;開展開源創新的知識產權專項研究等措施。通過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全面提高社會對創新創意的積極性,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2.加強創意創新的融資和風險擔保體制建設。遼寧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規模和特點各不相同,這就要求遼寧應建立多元化的創意產業融資體制:創意產業的創業板、中小板直接融資;充分利用股份轉讓的新三板融資;通過公募基金、信托等融資平臺融資;建立遼寧地方銀行創意產業專項信貸;企業之間建立創意企業聯盟;積極發展遼寧地區網絡融資;政府加大力度扶持民營金融機構;利用政府財政資金設立創意產業貸款基金。
3.努力培養與引進創新人才,加強創意產業的理論研究。遼寧的創意產業創新發展要充分利用遼寧地區現有教育資源,探索定向訂單的人才培養機制,促使遼寧區域內的高等院校與研究院所、企業和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公司協作。加強國際合作機制,利用遼寧區域內的大學、研究院所等,大力開展創意產業理論的相關課題研究,形成科學結論,為遼寧創意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4.加強開源創新平臺建設。開源創新平臺建設是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一條新路徑,它是基于開源開放獲取更廣泛的創意,實現群體發展的創新模式。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開始嘗試開源創新,人們開始了以互聯網為基礎來探索群體思維的模式。開源創新的關鍵是開源協議的約定,不同的開源內容適用不同的開源協議,應拓展世界上通行的開源協議范式,創新適合創意產業發展的開源協議新范式,加強眾創空間、開源創意企業等開源創新平臺建設,實現設備開源、場地開源、設計開源。構建創意產業開源生態,形成域內開放、自由、共享、協同的創新格局。
(二)促進科技與文化創新融合實現科技引領的創意產業新格局
1.通過科技與文化創新融合使遼寧創意文化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遼寧地區有豐富的創意文化資源,但是長久以來這些資源很多沒有被有效利用,無法形成產業資源。遼寧創意文化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抓手主要有三個方面: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科技,實現遼寧創意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充分利用互聯網開源創新平臺,創新開源協議,探索一條以資源換創意、換技術,實施知識產權等技術入股的股份制合作的產業新模式;系統整理物質性和非物質性的文化創意資源符號,加強遼寧文化創意產業資源的版權和商標權注冊,通過創新文化資源的衍生產品實現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
2.發展促進遼寧制造業升級的創意新產業鏈。Alev Adil 指出,經濟社會已從“產品制造”轉向“思想制造”,從依賴大規模勞動力進行生產的時代轉向基于知識、科技和文化創造力的知識經濟時代[8]。由于遼寧傳統制造業的產業觀念落后,使得傳統制造業的產品單一,缺乏國際市場競爭力。同時,制造業又是遼寧的戰略核心產業,應加大傳統制造業與科技、文化創新融合,努力發展服務于遼寧制造業升級的創意新產業,實現遼寧的經濟振興。發展遼寧創意新產業應該大力加強科技文化創新融合的戰略定位,發展新技術、新材料創新產業;發展工業設計創新產業;發展以物聯網為基礎的現代服務業、廣告策劃業、媒體傳播業,通過創意產業對制造業的滲透融合與優化,使制造業產品的附加值與創新性得到全方位提升,競爭優勢全面增強。
3.引領社會需求努力發展新媒體概念下的數字創意產業。新媒體是基于數字通訊、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體系支撐下的媒體業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據2014年統計,2013年中國傳媒產業總體規模達8 902.4億元,而移動互聯網等新媒體產業對傳媒產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3%[9],以數字通訊、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數字創意產業將發揮其巨大的潛在市場價值,繼續提高對傳媒產業的貢獻率。遼寧應抓住機遇,加強引導努力發展新媒體概念下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數字創意產業主要是發展圍繞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的信息技術產業、應用軟件產業、網絡娛樂產業、網絡出版產業、數字廣告產業、網站平臺建設、電子圖書館電子博物館建設等。
4.發展服務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SysLM)的軟件產業。德國的工業4.0提出系統生命周期管理(SysLM)的未來工業發展理念,這種理念的發展基礎是基于網絡的設計、產品、服務一體化軟件設計,這種軟件將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營銷、服務的所有數據整合到大數據庫中,把產品生命周期每一個環節優化整合,實現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創意產業通過這種軟件產業的創新發展影響未來,軟件將決定未來產品的幾乎所有功能,發展系統生命周期管理的軟件產業,是一個系統的、復雜的、龐大的軟件體系。它借助于網絡實現創新軟件與高性能硬件,虛擬設計與現實生產,產品和服務的全面交叉滲透,使工業產品從虛擬概念—系統設計—生產制造—營銷與服務到用戶反饋,形成循環發展的鏈式模型。圍繞這種鏈式模型的軟件產業分為幾個部分:軟件虛擬設計;發展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ps)或者智能技術系統;設計系統服務軟件; 通過信息技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遠程控制[10]。
(三)全面規劃重點突出省內聯動建設業態綜合的創意產業新城區
依據遼寧創意產業發展水平不均衡,梯度分布明顯的特點,通過全面規劃,重點突出,省內聯動的產業區建設,實現遼寧創意產業的整體布局。創意城區作為創新產業的空間載體,從空間布局上應突破生產型的封閉空間,逐漸結合商業休閑空間、文化體驗空間、產品展示空間、文化旅游空間,使創新城區成為創新者和消費者共同參與擁有的開放空間。創新城區應具有較強的產業融合性,聯合遼寧及全國乃至國際的研究院所、大學、企業和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公司,形成交叉融合的產業發展格局。發掘沈陽、大連各自擁有的創新人才資源,形成科技專家、各行業設計師、職業經理人、金融投資專家等云集的創新集聚區[11],逐漸將創新城區發展為具有全國示范作用的城市創新品牌,甚至成為城市創新文化符號。
結論
遼寧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應首先抓住發展創新型國家的機遇,借鑒北京等創意產業發達地區的發展經驗,結合遼寧省創意產業的資源現狀,總結發展面對的突出問題。然后通過知識產權制度體系,創意創新的融資和風險擔保體制,創新人才培養與引進機制,開源創新平臺建設等制度的完善;通過科技與文化創新融合形成的產業格局,使創意文化資源優勢向產業資源優勢轉化、促進遼寧制造業升級、發展新媒體概念下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服務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軟件產業;通過全面規劃,重點突出,省內聯動的產業區建設;通過空間結構完整、功能完善、業態綜合、產業融合、人才全面的綜合創新城區建設,探索遼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路徑。培育遼寧經濟的新增長點,最終使遼寧文化創意產業得到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