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 要:我國的事業單位是為了適應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滿足國家教育、衛生、科技事業的發展,最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設立的。在國家逐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過程中,事業單位中存在的矛盾和沖突開始呈現出來,其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進入公眾的視野,關于如何完善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得到了多方關注。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2-0078-02
引言
一般來說,事業單位和一般的企業存在很大的區別,企業是盈利的,而事業單位是非盈利的。國家通過資源的再分配手段來實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用事業單位特殊的服務滿足人們的需求。對于事業單位來說,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不斷提高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才能增強事業單位自身的服務能力。因此,探索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所存在的問題,根據現有條件提出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對預算問題不夠重視,預算管理松散隨意
預算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核心問題,預算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如今,我國的事業單位對于預算問題大多缺少重視,導致預算管理松散隨意。主要表現為預算管理的意識還不夠,關于預算的責任人沒有落實。有些單位在編制預算時雖然盡可能準確,但真正在執行的過程中總是存在預算過少或者過多的問題,某些項目在預算內卻因條件不足未能執行,而已執行的項目又可能不在預算內。預算執行與預算編制脫節,預算執行中經常會出現無預算、超預算或者預算執行緩慢的問題[1],這就造成了預算的本身是不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的。除此之外,事業單位的預算責任未能真正落實在某人或者某些人頭上,在編制事業單位年度預算時,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機制和體系,事業單位通常會往“高”報預算,這種“高預算”的后果也沒有責任人來承擔。
(二)事業單位的公益性受到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的染指,增加了財務風險
事業單位雖然與企業不同是公益性的,但也是需要考慮經濟利益的。因此,有些事業單位可能會采取擴大已有項目經營范圍的手段,通過提高項目預算等方式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除此之外,有些事業單位為了擴大經濟效益,在沒有充分了解清楚項目情況之前就開始盲目地投資,不僅造成了資金的浪費,還導致了一些科研成果不能轉換為經濟效益。而政治利益主要是針對事業單位的管理者而言的,事業單位經營狀況是管理者能力的體現,良好的經營情況會更有利于管理者晉升。另一方面,事業單位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的撥付,于是管理者可能會考慮爭取上級部門領導的喜愛,以獲得更多的撥付款項。因此,受到政治利益影響的事業單位,在財務上加大了風險。
(三)財務工作人員的素質制約了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
事業單位的絕大多數資金來源于國家撥付,而事業單位的資金收入和財務工作人員的績效是不掛鉤的。因此,對于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人員來說,無須去考慮單位如何經營,單位怎樣獲得效益的最大化,只需要做好基礎性的工作就好。對于財務工作人員而言,由于沒有績效的考核同時自身又無法認識到財務工作的重要性,從而忽視了對財務工作的重視。在大多數的事業單位中,財務工作人員素質水平有限,僅僅停留在基礎會計工作層面上,缺乏系統專業的培訓和學習。有一部分財務工作人員對國家政策法規了解得不清楚,會計法律法規的財務執行理念落后,直接制約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關于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深入落實預算管理工作,認真規劃各部門預算
事業單位要滿足高水平財務管理的需求就必須在預算管理上下功夫,完善財務管理的關鍵就是要深入落實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工作。在編制預算前期,事業單位需要根據已有資金科學分配款項,細化相關的預算支出明細,合理安排各部門預算,同時應盡可能提高財務工作人員(下轉85頁)(上接78頁)參與預算管理的積極性,將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人員全員納入到預算管理之中,并選取預算責任人將預算工作落實到個人身上使其承擔預算編制的責任,這有利于對預算編制進行管理和監督,同時能增加預算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在編制預算時,事業單位要著力提高預算的完整性,本著毫無遺漏的原則去編寫預算,使最終的預算涵蓋內容齊全、完整。同時,事業單位應確保預算的真實性,不虛報不謊報,使預算真實反映事業單位的經營情況,進而作為改進事業單位經營活動的根據。在編制預算完成后,事業單位也應該對預算上所呈現的條目進行考核并充分收集反饋信息,根據收集的信息改進自身經營活動。
(二)規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加強對財務的約束和監督
要使事業單位的公益性不受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影響,規避財務風險,事業單位需要加強對財務的約束和監督。一方面,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財務規范和標準,特別在資金管理方面,需要嚴格約束財務支出,調整已有經費的使用方式。在定額財務支出的條件下最大化提高對經費的利用效率,來優化財務資源,避免經費的閑置,將每一分經費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要預防事業單位因政治利益導致的腐敗,僅靠事業單位管理者自身約束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必要的監督和管理,在預防腐敗上主要是預防在財務方面的腐敗。要認識到,內部審計是財務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除此之外,對事業單位的某一階段整體績效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績效管理的創新解決在事業單位中存在的“等、靠、要”等傳統的撥款思想,積極開拓渠道,從而為單位爭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好地將精力集中在做好自身服務當中[2]。
(三)提高財務工作人員的素質,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事業單位要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就必須發揮財務工作者“人”的作用,充分調動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通過不斷培養和引進一批高素質的財務工作人員,以滿足現階段財務管理的需求。事業單位要真正調動財務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就必須將財務管理工作與其績效掛鉤。同時,要培養高素質的財務工作人員,事業單位應提供包括國家政策、法律觀念、專業知識、職業道德等方面良好的培訓。除此之外,事業單位還可以通過加強本身的軟環境構建來吸引更多的管理人才,還要促使內部管理人才充滿激情地工作,這不僅要考慮財務人員在物質、精神方面的需求,更要提升財務人員的判斷力與全面的發展機會等[3]。
結語
當前,改進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是一個重要課題。這不僅需要事業單位從自身內部進行改進,也需要國家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總之,要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需要內外兼修,把握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關鍵點,最終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促進事業單位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