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普平
新課堂創建以來,一線廣大語文教師積極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改革,秉承以活動促教學的教學理念,積極探討新課堂的課堂結構和教學方式,徹底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模式,形成了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新模式。
一、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是新課堂創建的有力保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的效益有了明顯提高。新課標確認語文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新知、平等對話的過程。在實踐中,語文教師確實是把自己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權威中轉變為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他們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為“對話人”的學生個體及其對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式的選擇,自覺放棄了傳統意義上把語文教師作為知識權威的認識。
二、關注差異,共同成長是新課堂創建的真諦
傳統教學中課堂的中心是教師,教師主導著課堂,課堂成了一言堂,學生被動地跟著老師走,圍著老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體驗給予了抹殺,甚至忽略了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比如常見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說明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失去了展示自我的機會。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從教學觀念上來看,教師仍然把自己作為教學的中心。新課程倡導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強調學法與教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最優結合,它真正關注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心靈的需要,從而使教法與學法相得益彰。
為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要注重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創設合適的教學情景和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機,引導他們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在自主的活動中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這充分說明合作學習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否則,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和終生學習的能力,勢必助長學生的依賴心理。語文教師要創設課堂氛圍來保護學生作為對話人的主體地位。例如:在教學四年級語文第三課時,我先讓學生預習生字,要求他們用不同的方法去識記這些生字,然后在上課前通過對話,交談、討論知道他們是怎樣識記這些生字,原來他們有的是借助拼音自學認識生的,有的是在家長的幫助下認識,有的是在老師的幫助下認識,并鼓勵他們自學,掌握正確的認字方法,這種學習散發著互動的氣息,涌動著生命的靈性。學生與自己,學生與家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他們互教互學,融合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三、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課堂,而學生則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是課堂的策劃者,是導演。課堂上首先要看學生是否愿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再看三維目標的達成度,其次是課堂教學效果怎么樣。其實,課堂上學生的激情是無限的,只是隱藏在內心深處。這就要求要我們用熱情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輕輕松松,老師講的輕松自如,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完成學習任務,課堂和諧有效。
課堂是我們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更是現今我們新課改的主陣地,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也要合理的調控教學時間,什么時間學生自己學,什么時間老師開始講,什么時間開始練,這些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更應該準確把握課堂節奏,重難點適時的精講細講。
新課堂給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加寬闊、豐富的空間,也給學生創造了展示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的學習、交流、探究的平臺。所以,師生要平等、民主、和諧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在40分鐘的有限時間里,充分的收獲無限的知識財富,創造無限的精神財富,高質量的提高學習效率。新課堂要求師生要轉變傳統觀念,重新角色定位。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是學生展示的舞臺,教師是引導者,是導演,學生是演員。讓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新課堂教學所要求的細節,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讀懂學生的表情,要時刻洞察他們的內心世界,與他們一起創建平等和諧的課堂,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例如,小學語文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它倡導的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忠于自己的個人感受,進行自主探求,與他人合作探究,從而達到教育培養激發其創造潛能、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的目的。劉海粟曾說:“造就創造性人才的關鍵在于弘揚個性。”每堂課中千篇一律、“一刀切”的作業不利于弘揚學生的個性,兩千多年前,我國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在課堂中教師也可“因人而設層、因材而施教”,練習,讓學生自己編,從而避免“失則多,失則寡,失則易,失則難。”達到在快樂中創新。鞏固,是自我教育的升華。 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戲要學生演。
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為終身發展奠基
知識的獲得,智力的開發歸根結底離不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感培養,道德養成,都必須通過學生自己親身感悟來實現。學生學習的目的,不只是增長知識,而是學會自主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教師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所以,首先要求學生自學、互學、對學,應當讓學生由疑生悟、自疑自悟,側重于悟到解決難題的方法,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自能讀書。
只有真正把握新課程改革的靈魂與實質,新課堂創建才能取得成功,取得實質性的進步。真正讓語文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激發學生創造力與生命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