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廷燕
【摘要】課堂教學是教育活動的基本組成部分。隨著教育理念的轉變,以及信息化課堂教學的相繼開展與實施,以以往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相比較,當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總體上還是比較成熟的,包括在教學教材的編制、課程知識的編排、教學方法與策略等,均逐漸向“人本”思想去轉變。本文提出了將主題式教學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實踐當中,個人認為這是非常可取的。
【參考文獻】小學語文 主題教學 實踐研究
課堂教學是教育活動的基本組成部分,所謂課堂教學,它的本質就是以學生的“學”作為主體,學生的這種主體地位并不是說出來的,而是通過實實在在的課堂教學表現出來的。本人作為一名小學一線語文教師,結合著新課標以來國家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學校的教育方針,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語文課堂教學策略,通過自己的反思性學習探索,不斷嘗試著、實踐著主題式課堂學習的方法。
1.主題式教學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實踐中的教育意義
俗話說,不同的教學行為,蘊含著不同的教學理念,本人在認真研讀竇桂梅老師所著的主題教學案例時,深感同受,真正體會到、意識到了什么叫做“為生命奠基”。經過多年的教育經歷、教學實踐經驗,使我深深認識到為我們的學生找尋出一條合理的課堂知識學習策略,才是教育目標實現的根本,這是一名人民教師應當為自己的學生做到的。
本文提出了將主題式教學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實踐當中,個人認為這是非常可取的,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教育背景下,認真把握主題教學架構下的問題、突破、創造才是關鍵。因為,語言是人的交流工具,但是當前我國大多數小學教育階段,小學語文實踐中是相對最模糊的,無論是對知識的解讀,還是從課程本身出發,它與其它學科相比,很多情況下都被選擇性忽略掉。以我校為例,包括一些老教師和年輕教師,常常以規范化的語言為出發點,而不是以“人”作為出發點,在課堂上以規范性的語言約束人,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學毫無意義,因為語言不是學生學習的工具,而是學生成為了語言的工具,時刻受到語言的約束。將主題式教學引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當中來,可以讓教師通過語言不去約束學生,而是去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見解,這樣才能將以往純粹的語言文字訓練變得更加多樣化、豐富化,讓學生自己組織精彩發言。
2.小學語文主題式課堂學習
隨著教育理念的轉變,以及信息化課堂教學的相繼開展與實施,以以往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相比較,當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總體上還是比較成熟的,包括在教學教材的編制、課程知識的編排、教學方法與策略等,均逐漸向“人本”思想去轉變。以我校為例,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我校在該領域一直積極進取、不斷尋求更加有助于學校教學、學生學習進行的課堂實踐模式。在這一階段,我校將主題式課堂學習的方法策略正式引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來,這對于以往傳統課堂學習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同樣也是一次全新的嘗試與創新。在實踐的過程,雖然初見成效,但也發現一些問題和不足。
2.1 小學語文主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校小學語文課堂主題教學中,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共同影響和制約。首先是主觀因素的影響,不同的教師對主題課堂教學與學習的理解存在差別,進而導致在實踐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最終造成教學水平、質量參差不齊。特別是我校的一些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基本都是憑借經驗上的傳授,早就已經積淀了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方式方法;同時也包括一些年輕教師,他們也大多不愿意嘗試新教學方法,安于現狀,不愿主動創新;此外,對于部分對主題式教學模式比較歡迎、接受的教師,其中不少教師對主題式課堂學習的理解不夠透徹,導致其在實際課堂教學實踐探索中無法靈活運用,無法展現出主題式教學的優勢,無法將這種策略理念與語文教案融合起來。其次是客觀因素的制約,主題式教學并不只是老師和學生的事情,同時也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持,以及學生家長的全力配合。當前我校遇到的問題,就是學生家長的問題、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的問題。對于家長來說,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無法適應這種新學習環境;對于學校教學管理來說,在實施初期,可能成效并不明顯,再加上短期內學生學習成績出現一定下滑,學校擔心影響教學質量,或者無法完成統一的教學進度。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教師都半途而廢,這不是我們學校的問題,這是全國小學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
2.2 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的實施策略
首先需要深度了解和認識小學語文主題式課堂學習的真正內涵,具體一點講,是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習的單元教材內容,有目的性、原則性、策略性的來制定課堂學習的主題。主題是一個整體架構體系,之后再引入一些與該主體相關聯的學習資料,重新構建一套新的課堂學習內容。在這種主題框架內,包括老師和學生在內,在課堂上全部融入其中,實現以一個主題帶動多篇文本內容的學習,不僅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可進一步引導著學生學會自主歸納知識點,學生相互之間容易建立自主合作學習的關系。在這里以人教版語文第四冊為例,在第5單元,課文包括有《稱贊》、《紙船和風箏》、《識字5》、《藍色的樹葉》、《從現在開始》、《語文園地五》,在這些學習內容當中,我們會發現,其中有4篇課文宣揚的主題基本一致,均是以友好相處、助人為樂、團結合作作為主題。因此,我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為學生準備一個更好的學習路徑、方案,將這4篇主題類似的課文統一講授,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該主題充分展現出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重視個體經驗,通過與多個文本之間的直接碰撞、交融,給學生營造了一個充分展現自己的舞臺,包括理解力、思維能力、想象力、總結歸納以及語言組織能力,進而培養出知識面更加廣泛、思維更加精彩豐富的現代化小學生。不管怎么說,通過對主題式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合理籌劃,達到、實現了我們原本教育的意義,小學語文這門功課的教學,本身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能力,特別是在大力提倡素質化教育的關鍵時期,拋棄功利化教學、摒棄成績論,才是現代小學教育真正需求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