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慧飛
【摘要】 錯誤在數學教學中有著獨特的作用. 教師不應該躲避學生的錯誤,應該正視、利用、開發學生的錯誤.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課前預設錯誤,讓學生在錯中探悟真知;教師要善于課中捕捉錯誤資源,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教師要善于課后反思錯誤,改進教法,減輕學生的學習阻礙. 有“錯誤”的教學才是真正的教學,我們利用錯誤喚醒孩子診錯糾錯的意識,點亮孩子的數學發展思維,讓“討厭的錯誤”變身為“學習的良友”.
【關鍵詞】 錯誤;作用
有人說,錯誤是財富,是進步的資本,而在教育活動中,錯誤是重要的教學資源. 錯誤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活動中動態生成的,帶有童氣的,十分寶貴的一種“利教研學”資源,我們無法避免的. 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忽視它,逃避它,讓其一錯再錯. 為此,我們教師為何不正視錯誤、珍視錯誤,用好錯誤,把“錯題”作為一個載體,解剖它、研究它、轉化它,將“錯誤”轉化為“力量”,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減輕學習負擔;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使我們的教學更有效.
一、課前預設錯誤,錯中探悟真知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發現,有時候預設錯誤,讓學生在不斷的辨錯過程中,激發思維,探索正確的結果,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教學“毫米、厘米、分米、米”一章內容里,有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 汽水瓶高約2( ) . 在這幾個長度單位中,學生最沒有感覺的是分米. 為了讓學生能夠自然理解填寫“分米”最合適,我們可以通過提問設錯,讓學生在錯中辨錯,探得正確的答案. 可以問:汽水瓶高2 mm?學生會說2 mm只有1分硬幣的厚度,辯駁了填寫毫米不恰當. 又問:“2 cm?”學生又聯系生活實際指出2 cm只有兩指的寬度,再次辯駁填寫厘米也不合適. 接著再設錯:“那2 m?”學生馬上會指出比一般的人都要高了. 最后學生自然理解了填寫“分米”最恰當. 在解題過程中,學生不斷產生認知沖突,逐步凸顯正確答案的準確性,使學生對正確答案更有印象,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
二、課中捕捉錯誤,突破教學重難點
我們在教學中會發現,課堂中,有些學生的錯解恰好可以成為教學資源. 作為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中有價值的學生錯誤資源,通過對錯題的辨析和討論,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習效果,成為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口.
例如,在《有余數的除法》新授課中,讓學生嘗試筆算23 ÷ 3 = ,學生一般會有以下兩種錯誤答案: . 此時教師不該忽視這樣的錯誤,應該抓住錯誤資源,利用這兩種錯解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師根據第一種錯誤結合情境可以問道:他還余下5盆,余下的5盆夠擺一組嗎?學生馬上會想到可以再擺一組,商太小了,要調大點. 教師再根據第二種錯誤問道:如果擺8組,23盆花夠嗎?他的余1存在嗎?學生又想到擺8組,花盆不夠,商太大了,要調小點. 這不正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讓學生經歷試商、調商的過程,學習求商的方法”嗎?該錯誤的作用不止于此,教師還可以追問:① 為什么余下5盆還夠擺一組,而余下2盆就不夠擺一組?② 一組擺幾盆?3是除法算式里的什么?③ 如果余下的比除數大,說明(還能再分),商(小)了. ④ 要使得不能再分,那么余數要比除數(小). 如此,教師再次抓住錯誤,利用錯誤,輕松幫助學生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余數 < 除數”.
這樣,教師利用錯誤資源創設了一名學生自主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研錯糾錯”的過程中,自主比較、發現、討論、解決問題. 這樣做不但讓學生突破了教學重難點,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探究精神.
三、課后反思錯誤,改進教學方法
有時候,學生的錯誤是教師在教學中的教學方法不當而產生的,這時我們教師應該在課后反思學生為什么會出現錯誤,而不是責怪學生上課不專心. 教師在反思中,改進教學方法,在新一屆學生教學中采取有效教學方法,讓學生避開此類錯誤,幫助學生在獲取新知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在教學運算定律的時候,教師肯定感到很頭痛,特別是學習了乘法分配律之后,學生是錯誤百出. 如果你第一次教學運算定律,也許經驗不足,導致學生錯誤. 但教師不該將錯就錯,任其自由發展,而是應該反思學生為什么常把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混淆,在反思中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方法. 在運算定律教學中,分析學生的錯題,我們會發現,學生應用運算定律感到困難,主要是以下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結構混淆不清,因為兩個都有括號;二是對運算定律的數據特征缺乏仔細觀察. 在找到學生的錯誤原因后,教師思考在教學中就這兩方面該如何安排教學環節呢?在思考中改變教法,把“從數據入手教學,學生從數據特征發現規律”改為“從結構入手,引導學生發現每一個問題都有兩種解題思路,引出算式結構,將學生的視線引向對算式結構的觀察”;把“通過多個算式發現存在的共同規律,不完全歸納運算定律”改進為“在歸納出運算定律后,再用運算的意義去解釋,幫助學生理解規律”. 在改進教學方法后,讓學生學得更輕松,更扎實.
錯誤的作用并不在于錯誤本身,而是在于師生從中獲得的啟迪. 對于錯題,我們要站在數學價值的角度上重新審視,靈活地運用于數學教學中,發揮數學錯題最大限度地作用,挖掘內在的“閃光點”,對其新的探究與發現,為學生創設新的學習機會,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新的教育契機.
【參考文獻】
[1]湯春燕.關注錯誤:有效教學的新視角[J].教學月刊·小學數學,2011.09.
[2]唐彩彩.對預設性“錯誤”的干預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數學,2011.09.
[3]陳書玉.利用學生錯題資源 提高數學教學質量[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