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平 陳勤鋒
摘 要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和政府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處于意識形態工作的最前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全過程中不間斷跟進。因此,在目前情況下怎樣使當代大學生能夠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長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是我們高校思政工作者所面臨的任務與挑戰。
關鍵詞 大學生 踐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41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隨著“地球村”模式的日益發展與完善,國與國之間有了更多的合作與溝通,與此相對應,不同政治制度與文化國家之間的融合與沖突變得愈發明顯。我國是當今的社會主義大國,在與世界其它國家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受到的文化沖擊也愈發激烈,最明顯的是美、日、歐等資本主義國家在意識形態方面的滲透。在保衛國家意識形態高地的戰斗中,高校是主陣地,高校學生是雙方爭奪的主要群體。為更好地把握意識形態斗爭的主動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15年1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意見》強調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和國家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務……應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等教育全過程。①因此,在當前背景下怎樣使高校學生能夠更好地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高校思政工作者所面臨的任務與挑戰。
1 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
1.1 踐行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在世界的發展潮流中逐漸落伍,綜合國力日漸衰微,飽受列強的侵略與欺凌。因此,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全社會人民的共同期望和不懈追求。大學生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中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寄托著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擔當與責任,在建設世界強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當代青年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在一個萌芽與成長階段,在青年大學生人生成長與發展的這一階段對他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與教育,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大學生不斷發展和提升自身改造世界的能力,更好地投身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來,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斷添磚加瓦,實現幾代中國人的愿望。
1.2 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自身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與途徑
目前,大學生在思想與行為方面尚不成熟,受他人干擾的幾率和風險較大,再加上社會實踐較少,經驗積累不足,導致其看問題容易以偏概全,感情用事。隨著全球網絡與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青年學生大多變為“鍵盤族”與“低頭族”,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暢游在網絡世界中,獲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和資源,這對大學生的發展與成長有一定的好處,但不可否認的是網絡世界是一個復雜的世界,當中包含著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與多元化的價值觀念,這都讓處于思想、人格形成與發展期的大學生難以辨別甚至受到一些不良的影響。因此,要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與辨別能力、促其在各個方面全面發展,使其更加快速健康地成長,高校要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其進行引導,使大學生能夠更好地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3 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激發大學生創新能力,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實現創新,就必須讓人的個性得到充分尊重、張揚。在新的背景下,讓大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實踐過程中來,使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會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的創新性,并把這種“創新性”的理念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激發出自身的創新理念與活力,營造出熱火朝天、團結互助、開拓創新的良好創業創新氛圍,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與中國夢想的創新型社會,提供持續的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從而有力推進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 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問題與困境
2.1 部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不夠認同
從新中國成立一直到現在,為了占領意識形態工作的高地,牢牢把握意識形態斗爭的主動權,我國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意識形態灌輸與教育主渠道。這其中包括政府、學校、社會等各個方面。而高校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作為意識形態主旋律之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通過各種渠道對其進行了宣傳,而宣傳的重中之重就是作為意識形態主力軍之一的高校大學生。雖然在學校里通過學校和老師的各種教育與引導渠道,使大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有了一定的基礎,其內心也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愿。但是伴隨著近些年來我國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所帶來的意識形態與價值觀等方面的沖擊,很多大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與踐行方面也開始受到沖擊,甚至一些大學生對于非主流價值觀的認同與踐行超過了主流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就導致了大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的過程中出現了障礙。
2.2 學校在引導方面存在“重理論灌輸,輕實踐體驗的現象”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多的是要讓大學生去實踐體驗,而不是純粹的理論灌輸與記憶。但是在當今各個學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環節中,“重理論灌輸,輕實踐體驗的現象”的現象較為嚴重,集中體現為以考試作為指揮棒,通過“課本”、“考試”“分數”等讓學生死記硬背,對學生進行機械的灌輸。作為實踐與教育活動的教師沒有帶領學生去實踐體驗,而是在圍著課堂轉,跟著分數走。
2.3 大學生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方法與教育途徑受到沖擊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下,以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傳播途徑,正不斷地擴大著各自的影響,90后的大學生群體更喜歡具有新鮮感與便捷感的傳播途徑與方式。傳統的面授、橫幅宣傳等教育方式與方法效力大大下降。而當前高校傳播主流價值文觀的主要方式方法還較為傳統,主要通過集中面授、橫幅宣傳等傳統媒介進行,難以給學生足夠的吸引力。
3 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新探
3.1 構建以實踐為主的踐行模式
思想道德建設,在注重宣傳的同時,重在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精華之所在,也是我國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促進因子,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好體現。高校是系統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渠道,要發揮好高校社會實踐的重要作用與載體,引導和鼓勵廣大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在傳遞社會溫暖的同時,真心體會和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作用。使社會實踐成為大學生學習和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選和最重要途徑。同時還要將社會實踐納入到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并按照要求規定學分和學時,力爭把實踐做到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
3.2 重視新媒體對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產生的重要作用
在當今的網絡化與信息化社會,新的社會傳媒介質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人們面前。這些新的社會傳媒主要是借助信息化社會中的所構建的網絡環境與網絡客戶端,向手機、電腦、電視等多媒體設備的使用者提供各種娛樂與信息服務。與傳統的社會傳播媒介相比,新興傳媒介質有多方面的優點,這些優點使新型媒介與傳統媒介相比對人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新興傳媒介質最大的好處在與能夠使人們在獲取信息時能夠比較少地受時間與環境的限制,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變得更加暢通與便利,不斷滿足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步伐。這些新興的傳媒介質在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具有深遠的意義。學校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新興的傳媒介質及時快速地把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與動態傳播給學生,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學習,并能夠隨時隨地與老師或者其他人員進行理論交流與互動。真正實現不受時間、地域、空間限制的教育。讓大學生切身感受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意義所在,把個人發展與國家、社會的需要相結合,樹立正確的人生理念與人生價值。
3.3 打出引導“組合拳”增加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首先,面對當今社會和校園內的各種各樣的非主流價值觀,作為具有育人功能的高校要有兼容并蓄的態度與精神,正確看待和引導校園中的主流與非主流文化,把宣傳社會主義主流文化作為高校宣傳工作的中心任務,不斷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頭腦中的地位。其次要正視大學生在德育中的主體地位,尊重他們的文化取向,理解他們的內在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用人文關懷的手段充分發揮其自我教育的作用,實現其主體意義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意識,促進他們自己去領悟價值觀教育的要求,自覺與各種錯誤價值觀作斗爭,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內化。②再次,要發揮好精英群體的模范帶頭作用,利用好既有的主流價值觀宣傳教育平臺,使大學生逐步能夠把握主流的社會價值觀,讓這部分精英逐步發揮自身的模范作用感染、影響其他同學,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旋律在大學校園內澎湃激昂。
參考文獻
[1] 張國艷.轉型期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探究.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006(7).
[2] 黃駿.多元和諧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探索,2007(4).
[3] 林培雄,王玉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在實踐.求是,2013(10).
[4] 沈壯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踐行之思.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