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

摘 要 課程作業設置與學生學習評價是學科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是廣大一線教師戰斗的核心戰場。本文結合筆者自身一線的教學實踐,展示了三種作業設置方式,提出了過程性評價、結論性評價、發展性評價為一體的學生評價體系,從而公平、完善、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
關鍵詞 新課改 學生評價 作業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73
1 研究背景
縱觀新課改,主要目的是改變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質量。其主要手段在于評價方式的改進,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體系對教育教學進行評價,沖破應試教育的壁壘,實現素質教育的飛躍。
通用技術課程作為2007年新課改新增的一門技術類課程,與初中勞動技能課程相銜接,主要為了提升高中學生的技術知識和技術能力,培養創新創業意識,為高等學府輸送具有理論知識又能動手操作的新型優秀人才。通用學科注重實踐、強調創造、追求綜合,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通用技術因其學科的特殊性,與傳統的考試評價方式發生強烈碰撞,評價方式改變的時代要求迫在眉睫。深化新課改的啟動,更是為通用技術評價方式的革新創造了歷史條件。
根據通用技術的課程體系,并結合本校的教學實際需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多種作業設置方式,并構建了一套學生評價體系。下文即為筆者在一線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一些經驗做法和想法。
2 通用技術作業布置
2.1 課堂作業及試卷
通用技術課程不免會受到學考和高考兩大考試的限制,需要一定程度的題目練習來鞏固知識點,并訓練基本的應試能力。試題的安排注重核心知識點的考察,避免題海戰術的惡性循環,一般情況下,一章節一練習。此外,在期中期末復習中,采用專題復習,構建知識體系,提高復習效率。例如模型在不同階段發揮不同的作用,單純從知識點上來看,學生比較難理解并且接收,通過幾道典型例題的演練,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區分并掌握。
2.2 個人設計作品
個人作品設計是筆者通用技術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學生展示自身聰明才智的舞臺。主要的形式為: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針對日常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或者不滿,進行技術設計,并畫出草圖,注明問題的來源、材料設備、功能用途、創新之處、使用說明等基本內容。全班同學以學號進行輪流,每堂課一名同學上講臺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創新設計理念,最后同學共同探討設計的優缺點,并舉手表決評價該同學的設計態度,若低于全班人數的一半,為不認真,需要表演才藝。
當然,該作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個人設計作品的作業在無形中幫助學生去體驗設計一般過程,并且植入練習草圖的繪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通用技術能力的學習和提升。同時,順應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指導思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其中產生了許多優質的創新點子,為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鋪平道路。比如:剪刀式量角器的設計,針對于使用量角器讀數易錯這樣一個問題,同學萌發出將兩個量角器組合的新型設計理念。
2.3 團隊設計作品
個人設計作品作業是理論性的,只要求有想法,不需要有行動。團隊設計作品作業是個人設計作品的一個升華,倡導學生從理論走向實踐。學生可以自行組隊,一組一般不超過6人,基于日常生活的觀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當然,也可以以個人設計作業為素材庫,從中選擇一個最優的設計或者重新選擇一個設計,將設計理念用實物的形式展示出來,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原型。
團隊設計作品是通用技術作業中的新鮮事物,其與研究性學習課題類似,旨在將理論學習延伸到實踐探索,一方面可以體現通用技術學科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力求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際活動中掌握和理解技術的相關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增強溝通交際能力。實踐表明:該策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興趣,對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真諦。
3 通用技術課程評價
傳統的學生評價方式是“一考定終身”。這種方式存在很大的評價弊端,并不能系統全面完善地評價一個學生的學業情況,存在很大的偶然性,且受客觀因素影響的比重較大,甚至可能會遏制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產生厭學等現象。筆者對追求全面合理的評價方式進行研究與實踐,形成過程性評價、結論性評價、發展性評價為一體的評價體系,并進行量化,作為每一位學生期末考評的依據,并錄入學生學籍管理系統。
3.1 過程性評價
擁有好的過程,結果肯定也不會太差。學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必然會導致最終學習結果的形成,即過程性評價是結果性評價的基礎。為了很好地實現過程性評價,筆者從可行性和科學性等角度出發,通過數學建模的量化實踐,形成了一套固定評價模式。過程性評價主要包括課堂考勤、課堂情況、作業評價等三個方面的內容。在過程性評價中,以100分為計,其中課堂考勤占20%,課堂情況占30%,作業評價占50%。
3.1.1 課堂考勤
作為高中生,課堂出勤是最為基礎的學習任務。如果不出勤,則意味著逃課。逃課在教學過程中算嚴重違紀事件。為了監督極個別行為規范偏差加大的學生,課堂考勤應運成為了通用技術課堂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中,考堂考勤共計20分,全勤則計20分,缺課一次扣一分,扣完為止。
3.1.2 課堂情況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其將決定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優質的課堂狀況必將推動學生的學習,同時,教師也會有一個良好的心情,擁有一個師生和諧的課堂氛圍。這一塊的考核,主要采用民主測評的方式,總分為30分,測評人為:學生本人、同桌、同學及教師,求取平均分計入成績。如表1即為課堂情況民主測評表。
3.1.3 作業評價
作業是學生學習的另一個重要陣地,是對新知識鞏固的重要手段。同時,作業也是學生對知識進行概括總結的過程,有利于進一步熟悉知識,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谕ㄓ眉夹g學科的特殊性,一般情況下,通用學科并不是每天或者每節課都布置作業,而是以章節為單元進行布置。所以,作業評價則以章節單元卷的完成情況為依據,每個單元卷卷面分以100分記錄,記錄每一次的成績并求平均分,然后折算其中的50%為作業評價的最后得分。如表2即為作業評價量分表。
3.2 結論性評價
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為學生學期中的兩次大型的評價性考試,也是學校把握教學質量的宏觀手段。對于學生而言,也是對知識進行查漏補缺的一種方式。對于任課教師而言,可以將兩次考試當作自己教學評估的參考,也可以作為評價學生的依據之一。因此,筆者將期中、期末兩考作為結論性評價的主要來源。
結論性評價以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成績為基礎,求其平均分,并折算為40%即可。
3.3 發展性評價
在深化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廣大教師推進研究性學習滲透到教學當中去。通用技術學科與現實生產生活關系密切,促進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其為研究性學習活動添加了助推器。
在發展性評價中,筆者主要起引導和推動作用,完成個人設計和團隊設計作業即得10分。除此之外,若在青少年科技作品大賽或者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獲獎者,適當地給予加分。
整體來看,筆者的學生評價體系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堅持公平、公正、全面,多元化的理念,其量化公式為:
學生評價量化={考勤(20%)+課堂情況(30%)+作品評價(50%)}?0%+結論性評價?0%+發展性評價?0%+特殊加分
4 結束語
通過一個學期的嘗試,發現該套評價機制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給學生一個量上的明確的評價結果。這樣就促使每一位學生積極認真地做好每一次作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課外作業的參與度,學生會在作業中更加用心,更加富有創意,作業完成的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事實證明,這套評價體系能提升通用技術的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總之,評價方式總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評價方式均存在優缺點。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積極探索,綜合利用評價方式,實現評價的多元化、合理化、公平化。
參考文獻
[1] 陳曉鳳,葉朝暉.如何在通用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年總第466期.
[2] 顧建軍.技術與設計[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3] 何春英.通用技術課學生學業評價的設計與實施[J].教師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