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紅葉
【摘要】水生態修復技術能夠充分應用于河道治理中,提高河道環境質量,改善河道生態環境平衡,提高河道治理水平,緩解河道水體污染,提高河道整治工作質量。本文分析了水生態修復技術的特點,以及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
【關鍵詞】水生態修復技術;河道治理;特點;應用
水生態修復技術作為新時期一項關鍵的技術,將其應用于河道治理工作中,能夠有效優化河道環境,改善河道生態環境,控制河道環境污染,減輕河道生態壓力。水生態修復技術是利用自然界生物鏈規律,以及自然界內部的各種物理、化學的反應等來緩解污染,提高水生態環境質量。
一、水生態修復技術
1、微生物強化凈化技術
一方面采取水治理微生物,另一方面則需要把微生物生長劑倒入河道內,其中要注意生長劑的選配,需要特定的培植與甄選,以此來提高生長劑的質量,真正促進微生物的發育,在此基礎上選擇生物膜技術,這樣就能夠為河道內污染物營造有利的污染分解環境,促進污染物的分解,最終有效控制環境污染,提高環境自我凈化能力,達到污染物分解的效果。
2、水生植物凈化
水生植物具有一定的自凈功能,充分利用這一作用能夠有效凈化水體環境,從而打造出一個無污染、干凈、整潔的環境。水生植物凈化發最根本就是通過培植某些具備污染吸收與凈化能力的水生植物,來調節污染環境、改善污水,然而,無論哪一類水生植物都有自身的污染承受限度,超過這一限度時水生植物則可能失去存活能力。所以,一些重污染河道中必須優選高質量的水生植物,改善其水質條件,而且要對這些水生植物加以培育,提高其污染分解與凈化的能力。現階段,主要的水生植物修復技術具體包括:生態浮床技術、人工濕地技術等。
3、人工濕地處理技術
人工濕地處理技術的原理體現在充分運用自然系統、生態圈內的多重反應來凈化水體,這其中包括物理凈化、化學凈化、生物凈化等。具體的濕地通常是人工生產加工而成,此實地處于長度、寬度、底面都有坡度的低洼地帶,通過將土壤、填料等摻合、調配,最終形成填料床,讓水分自床體的填料縫隙內部蜿蜒地流動,也可以在河床表層流動,再將高成活率的水體植物栽培于床體表層,打造出一個動植物生態空間,從而達到對污染物的處理。人工濕地一般呈現出下面的優勢:保護生物物種的豐富性、多樣,為水生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創造一個穩定、有利的環境。充分調節地表徑流,確保土體內部有充足的水分,分解水體中的不良物質,達到凈化水體的目標。對局部氣候、空氣等加以調節,綠化、美化環境,打造出一個優美生態化的景觀。
二、水生態修復技術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
1、科學選配植物
植物類型的選配是水生態修復技術在河道治理應用中的關鍵,所謂的植被保護安迪,就是要根據堤壩土壤的性質、特征等來對應選擇適應性植物,具體還要結合水位高低、地形條件、地貌特征等來選擇植物類型。
例如:水位較低地區,一般選擇沉水植物,并設修復區,增加水體透明度,在此基礎上恢復水體最原始的沉水植物,讓水體變清澈。對于堤壩區也就是水位較高的環境,則適合選擇低矮的灌木,或者野生的植物等來打造出一個植物景觀,從而預防外界雨水對堤壩構成的沖擊,控制土體中的水土流失。
任何一種植物植被的選擇都應該符合當地的土體環境、植被環境,要打造出一個高質量的水體環境,利用水生態修復技術來充分控制污染,保護河道生態安全。
2、開辟多方向、多樣的河流系統
打造出多樣化的河流系統也是水生態修復技術應用的重要方法,可以憑借河流橫向、縱向的連接、貫通來建設多方向、多樣化的河流系統,通過這種方法能夠保護河堤安全,確保河床材料質地堅硬牢固,通過河流橫方向的貫通能夠保護河流曲折的形態,而且要保持縱向的貫通、連續,也就是把河流建設成為一個復合斷面狀,能夠發揮護坡牢固地基的作用。相反,對于一些需要岸堤保護的區域,則要選擇透水岸堤防護性結構,也要合理采用一些特殊的植被材料,例如:木樁、柳樹、雜石堆等,從而保護河流岸堤的安全、牢固。
3、打造多元化、多樣的生物群落
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生態環境食物鏈的科學,盡可能地打造出一個多元化、多樣性的生物群落,以此來實現對水源、水體的凈化,要盡量在水體環境內部營造一個安全、合理的水生環境,為各種植物、生物、動物等的健康生長創造有利條件,并將一些水生動物,例如:雨、河蚌等投入其中,再充分利用動植物之間相生相克的原理來自然調節水體環境,改善水生環境質量。
4、設計人工濕地
人工濕地也是水生態修復技術之一,應用于河道治理中能夠發揮生態化作用和優勢,具體需要參照各個地域的河道形態、特征等沿著河道設計人工濕地,例如:將純自然的生態化濕地池塘、洼地設置與河道適當的水位線之上,并在濕地中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從而達到生態、環保、凈化的目標,又能美化環境。
水生態修復技術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需要一定的資金和財力支持,這就需要調動國家財政部門、政府部門等的力量,地方政府應該在財政、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推動項目建設,結合不同地區的現實條件、河道整治需求等來投入資金,讓水生態修復技術能夠有效支持河道治理,提高河道治理工作效率,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財政政策,打造出一個生態化、安全的河道環境。
總結
水生態修復技術作為新時期一項重要的生態技術,將其利用于水生環境治理,河道治理中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合理性,水生態修復技術的應用應該本著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要在充分調查、了解被整治河道特點、環境特征的基礎上來采用水生態修復技術,創建一個生態化的河道環境,保護生態安全,維護河道環境質量,實現河道的可持續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哲仁;劉倩;曾向輝.受污染水體的生物生態修復技術[J].水利水電技術,2012,22(1).
[2]俞永梅.水生態修復技術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32):56-57.
[3]周志華;溫明霞;李廣志<物理生物生態技術相結合治理污染河道水體研究,2012(12):28-31.
[4]吳智洋,韓冰,朱悅.河流生態修復研究進展[J].河北 農業科學,201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