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 STCW 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適任考試和發證規則》對船舶駕駛員提出的新標準,結合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的實際情況,分析航“行認識實習”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航行認知實習 教學計劃 實習管理制度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4(c)-0000-00
作者簡介:郭興華(1984-),男,漢族,安徽亳州人,碩士,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從事航海教育和船舶貨運研究。
基金項目: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基于新形勢下航行認知實習教學模式的優化”(項目編號:HYJY/2015B01)
0 引言
航行認知見習主要是指航海類專業的相關學生在完成學校專業課程學習之后,第一次進行的隨船海上實習。這個階段作為航海技能培養開始階段,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完成理論知識學習之后,能夠對海上生活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清楚了解船員的日常工作情況包括保養與值班等,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于航海技能的認知水平,激發他們對航海專業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為后續的主干航海專業課程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結合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航行學生參加海上航行認知見習情況和我校航海類人才培養目標,深入研究“航行認知見習”實踐課程的意義,為“海上航行認知見習”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 “航行認知”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面,我校與一線船舶企業在建立生產教學實驗基地方面積極的合作,目前投入到我院的生產教學實習船舶共有3艘,分別是“海瀾之舟”輪、“長春門”輪、“長陽門”輪。但是在海上見習期間,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一些影響到“海上認知見習”的問題逐漸凸顯出來。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實習船船員教學意識較弱;(2) 隨船見習師資力量薄弱;(3) 隨船見習期間;學生自我主動學習意識不強;(4)課程安排與設置不盡合理。
對于以上出現問題,由于隨船見習獅師資力量的缺乏,海上見習教學管理制度尚不完善,課程安排不盡合理,海上認知見習教學往往演化成純理論教學,甚至有部分學生為了完成見習任務,在見習期間抄襲其他同學的見習報告。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對寶貴的見習資源是一種浪費。
2 “航行認知”見習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建議
見習船舶環境及其航線是開展“航行認知見習”課程的教學改革基礎,充足的師資配備是為海上認知見習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完善的見習教學管理制度為海上航行認知見習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1)注重師資力量建設;
我院在航海專業師資方面的力量相對薄弱,我們以航海系航海教研室作為案例進行討論,該教研室總共有12人,在這12人當中還包括了航海系副主任,主任通常情況下還會負責相應的行政工作,教研室所承擔的任務包括“船舶結構貨運”、船員培訓以及“船舶管理”等。根據統計結果顯示,人均課時量380節/學年,可以說教師授課任務是非常嚴重的。此外,“11規則”已經于2012年3月1日正式生效了,學院所承擔的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過渡期的各種船員培訓任務勢必還要加大,從而使我院航海專業在師資上的矛盾更為突出。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該矛盾,2012年航海系總共引進4名具備船員適任證書的教師(包括船長 2人,大副 1人,三副1人) ,此外還外聘航運企業高級船員作為指導教師在船指導學生見習。學院也在積極招聘航運企業高級船員作為海上見習指導老師來減輕航海類專業教師的教學任務,通過教師輪派這種方式來分擔教師導學生見習的工作,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航行認知見習的教學效果,而且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2)調整教學計劃,更新教學內容;
根據“11規則”的基本要求,在主管機關對于航海專業評估基礎上,我院航海系對航行認知見習方案進行了調整,進一步優化了認知見習設計,使其得到了更新以及補充。在具體的教學計劃安排方面,在第一學年第一學期就開設“船舶結構與設備”以及“船舶信號”等基礎課程,而且還要求在學期末相繼完成船藝訓練課程、基本安全課程、精通艇筏課程、精通急救課程和高級消防課程等,從而更好地為第二學年做準備。此外,對后續的相關主干專業進行綜合考慮,滿足海事局適任證書考試與統考要求,實現學生學習以及考證兩者之間的連貫性,相關工作人員建議把上船見習時間進行調整,從之前的第二學年暑期前調整為第二學年第一學期;為適應“11規則”培訓要求,適當增加了部分見習內容,新增船訊網終端接發信息、電子海圖認知、駕駛臺資源管理、航海氣象傳真圖識圖等知識點。
(3)規范教學文件,健全管理制度
為確保航行認知見習的順利進行,必須要有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作保障,在每天的見習活動安排計劃中帶隊老師就當天的實訓項目、教學內容和生活管理等事項提前與大副和水手長溝通,并根據船舶的實際作業狀況作出合理的調整。每天的教學活動結束之后,帶隊老師應將當天的教學效果詳細記入《航行認識見習教學日志》,及時發現海上認知見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就教學過程中的出現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這種教學方式既保證海上航行認知見習的效果又促進了教學方法的改革。根據本人在2014年7-8月份參與隨船帶隊的相關經驗,在實際實習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諸多問題,包括隨地吐痰、躲在房間吸煙以及不遵守作息制度等現象,帶隊老師要嚴格按照《航海技術專業學生實習守則》的要求對違紀學生進行嚴肅處理。
(4)改革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學校的帶隊老師應參照《航行認知見習指導書》任務細則,以船舶實際配備的教學設備為條件,以海上認知見習內容為指導開展教學工作。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基礎上,讓船員指導學生開展一些相對簡單的操作,從而加深其印象(包括甲板敲銹以及打油漆等)。此外,指導老師還需要監督學生能夠獨立完成《航行認知見習報告》,然后結合學生的見習情況,對學生作出客觀以及公正的評價。
(5)為校企共建合作型的創業實踐中心提供途徑
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拓寬了空間,并為大學生實踐創新提供平臺。使合作教學與學生就業直接緊密聯系,并將校企合作的專業教學模式推廣應用到企業培訓、職教師資培訓等方面。
3 結束語
航行實習是航海類專業“船校交替、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一環,航海類學生遠洋航行認知實習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種航海人才培養模式,拓寬了學生的專業視野,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受到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贊譽。我院航海技術專業培養目標是:滿足全球各大航運企業、船舶貨運代理及物流等行業的第一線需求,在 STCW 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和“11 規則”均已生效實施的背景下,對航行認識實習實施科學化的教學改革,借助有限實習資源,對航海教學計劃實施優化調整,科學安排具體的實習內容,然后建立健全實習管理制度,強化帶隊老師培訓管理,這既關系學校的教學質量水平與人才培養模式,還影響到航海類院校的未來生存以及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偉,劉正江.船舶教學實習中應抓好的幾個關鍵環節[J].航海教育研究,2002(3):64-65.
[2] 戴士弘 論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 17(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