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振芳
“六環節模式”教學法是我校7年來反復錘煉而成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在文化課堂教學中已取得很好的效果:學生綜合素質提高了,成績也有了較大幅度提高。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學校又對“六環節模式”教學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探究其在中職專業課中的應用和推廣,現將實踐情況與大家分享。
一、“六環節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
該模式課堂結構包括指導預習、效果檢測、合作討論、問題講述、變式訓練、堂清抽查。即課前教師將實訓提綱發給學生,并指導學生完成預習;上課后教師對學生進行自學效果檢測(如讓學生動手演示、課堂提問等);查找問題后,教師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如生生討論、師生討論等);討論后,學生仍不能解決的問題由教師進行講述和操作演示,教師講述時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教方法,啟發、引導、點撥學生自己找到解題規律;講解完成后,立即進行變式訓練,促使學生熟練操作;進行堂清抽查,當堂完不成任務者視為堂清不過。
二、“六環節教學模式”在專業課中的運用
實踐證明,“六環節教學模式”在文化理論課教學中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樣其在專業課中也能得到很好地應用。現以專業課《農業生物技術》中“細胞的減數分裂”一節為例,說明“六環節模式”在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一)制定學習目標
制定學習目標的目的是,讓學生總體上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要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制定學習目標時,一定要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內涵、準確揭示知識目標,最終制定出來的學習目標要層次清楚、簡明扼要。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筆者是這樣制定的:掌握細胞減數分裂各時期的特點,理解減數分裂的遺傳學意義,了解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區別。
(二)編寫指導預習提綱
指導預習是高效自學的前提,教師編寫的指導預習提綱一定要把本節課應掌握的知識、技能、規律試題化,讓學生通過思考、探究、演練達到一定高度,從而達到預習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編寫的試題要有梯度,照顧到全體學生。本節課筆者編寫的指導預習提綱是這樣的:什么是減數分裂,它有哪些特點?減數分裂各時期有何特點?減數分裂各時期染色體數目有何變化?減數分裂各時期DNA數量有何變化?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分為哪幾個時期,各時期特點如何?減數分裂中哪個時期是鑒定染色體數目的最好時期?
(三)展示自學指導
教師將課前制作好的自學指導,通過投影展示給學生,學生按照自學指導認真自學課本、積極思考、動手操作,學生自學時教師加強巡視。自學指導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以實現高效自學,因此,教師在制作自學指導時一定要做到“四個明確”,即明確自學內容、明確自學方法、明確自學時間、明確如何檢測。
(四)師生合作檢測自學效果
教師通過讓中等生和學困生上臺演示、動手操作等形式,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效果檢測,以便發現學生自學后存在的疑難問題。檢測時應注意三點:一是真正做到讓學困生板演練習,如果只讓尖子生演練,正確率很高,但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問題。二是學困生在回答問題或進行操作時,讓全體學生聆聽、觀察,并隨時準備糾正錯誤。三是教師在巡視時,搜集被檢測學生出現的錯誤并及時分類供講評時用,如哪些屬于新知沒學好而出現的錯誤,哪些是由于舊知遺忘或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誤等。另外,為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在學生演練操作時,教師不宜輔導學生。
(五)合作學習,教師點撥
在檢測自學效果時,教師應引導臺下學生比較自己的做法,從中找出臺上錯誤;糾錯后,教師應鼓勵學生自由更正,讓他們各抒己見,引導學生討論,說出錯因,并進行歸納。如果學生討論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要幫助解決。教師講述時要做到兩點:一是不重復講學生會的知識,只教混點、出錯點、共性疑難問題;二是明確教的方式,并引導學生找規律、找方法,啟發、點撥、誘導學生自學,讓學生自然感悟“我會了”。
(六)變式訓練和堂清抽查
變式訓練即課堂上用不少于10分鐘時間讓學生獨立、快速、限時完成教師預先精心設計的類似題,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類似題訓練,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能力,最終上升為技能。
設置堂清環節的目的是給學生制造學習動力,使每位學生都能緊張高效學習,同時判斷學生是否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操作時應注意,變式訓練題的題型要和例題題型相似且要有代表性,題量要適度,結構要低起點、多層次。
三、堅持運用“六環節模式”實踐教學的意義
長期使用這一模式實踐教學,學生將會從以下三個方面受益。
第一,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方法。在整個自主學習過程中,每一環節教師都在指導學生自學和動手操作,教師傳授的是方法,長期堅持運用這一方法教學,學生必將掌握一套高效的學習方法。人一生獲取的知識量20%來自學校、80%來自社會自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列入人才培養目標。會學習,這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第二,鍛煉學生的勇氣、膽量和口語表達能力。學生操作演練、回答問題、發表見解、質疑等,都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培養自信,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未來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教師不是直接操作演示,而是啟發、引導學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演示操作、共同探索解決,堅持應用這種模式教學必將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等。
四、“六環節模式”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在“六環節模式”的教學實踐中,最大的阻力仍然是來自教師守舊的觀念,因此,必須提高教師認識,促使教師觀念轉變。
另外,不少學生習慣了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的學習方式,一下子讓他們動腦又動手,很不適應,所以,課改過程中教師要循序漸進,邊實踐邊總結,力求“六環節模式”在專業課教學中發揮更大作用。
(責編 黃紫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