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葵
【摘要】我校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本校的實際相結合,根據較長期的辦學實踐,提煉出“仙姑故里,綠色教育”特色學校建設思路。把傳統的“孝與雅”作為一個教育主題,讓孩子們懂得孝敬感恩,同時結合以“知禮、守序、衛生、文明”為主要內容的“雅” 的主題教育。由此拓展而開發的綠色教育主題,多以活動推進,讓學生自主參與、體驗探究,著眼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著意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綠色教育 孝雅文化 特色學校
在“特色學校建設”作為一種辦學要求之前,我校在辦學過程中,也一直在思考,如何使我校的教育教學切合學生實際,從而產生最大收效。我們想到,“因材施教”作為教育傳統及教育法則,是針對具體學生的;作為辦學者,由此拓展,就是“因地制宜”,“因時而動”,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本校的實際相結合。
應教育發展之需,我校開啟了“特色學校建設”工作之后,認識到,“特色”的關鍵也正是要因地制宜,與本校實際結合,從而創出一條符合本地人文環境、切合本校生員實際、水土相融、獨顯異彩的辦學之路。
我們提煉出“仙姑故里,綠色教育”辦學特色,確立了“綠色教育,孝雅文化”辦學理念,也正是以上述思考為出發點,根據較長期的辦學實踐總結歸納而成。
“孝雅文化”自2012年就開始推行。當時考慮,作為鄉村小學,我校大部分學生家長或務家,或外出務工,為養育孩子都很辛勞,我們把傳統的“孝”作為一個教育主題,為的是讓孩子們懂得父母的辛勞,懂得孝敬長輩,進而懂得愛惜勞動成果,熱愛勞動。又因為孩子們的父母為務農務工,無暇或不懂得怎樣管教孩子,造成他們形成了或多或少的一些不良習慣;與“孝”相結合,以“知禮、守序、衛生、文明”為主要內容的“雅” 的主題教育便應時提出并開展推進。
以關注于人,關注學生的素質發展,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的“綠色教育”理念,先是本鎮教學指導中心的倡導——以“仙姑故里,綠色教育”為總要求提出。我們的“孝雅文化”主題教育以及由此拓展而開發的系列教育主題,在具體實施方式方法上,較多的是以活動推進,讓學生自主參與探究,著手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著意的是學生可持續發展——這些其實就是“綠色教育”的探索和實踐。
概而言之,“仙姑故里,綠色教育”特色學校建設,既是我校較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也是我們后續發展的目標方向。為此,我們將繼續努力,豐富特色內涵,做實特色教育,把本校辦成既有特點亮色、又符合教育規律、既讓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又讓領導家長滿意的學校。
一、彰顯特色內涵主旨
就特色學校“特色主題化”的建設,我們的思考是,第一要務是歸納出特色的核心內涵。這是我校進行特色學校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方向、追求目標以及精神動力,等等。
就特色核心內涵,我們將其分解到各個方面,化作各項具體工作的指引,其表述是:
辦學特色:仙姑故里,綠色教育
辦學理念:綠色教育,孝雅文化
育人目標:以孝立德,以雅正身
校訓:崇文尚德
校風:文明和諧,團結向上
教風:愛崗敬業,言傳身教
學風:勤奮守紀,自立自強
“綠色教育,孝雅文化”的辦學理念,既是我校辦學的中心思想,也是我?!跋晒霉世?,綠色教育”特色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對全校師生的價值引領,也是向社會旗幟鮮明的昭示。
由辦學理念內容引申出“育人目標:以孝立德,以雅正身”,是將辦學理念具體化、明晰化,讓師生毫不含糊地明確,在如何做人方面他們有一個“目標任務”:其一是“立德”,其二是“正身”。如何立德?則是從孝、從傳統美德做起;如何正身?則是以雅、以文明禮儀為標桿。老師的育人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實現這一目標,促使學生做到擁有善良之心、感恩之心、責任之心,做到舉止文雅、談吐儒雅、情趣高雅,成為一個有正氣、有骨氣、有靈氣、有才氣的文質彬彬、堂堂正正的人。
圍繞著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學校的中心工作即教育教學應在什么樣的風氣和環境下順利推進,這便相應提出了校訓、校風、教風和學風的要求。
校訓“崇文尚德”的提出,針對在價值追求多元化,功利主義、浮躁之氣甚囂塵上的當今社會,內在的道德修養被許多人忽視,將“尚德”作為校訓,意在提醒每一名師生,時刻重視道德修養,做“有根的人”,同時做到“文”于表,“德”于心,互為表里,相得益彰。
校風、教風和學風等要求,有對教師的,有對學生的,有關風氣的建設,也有關習尚的推崇,為的是營建全校和諧向上的正氣和綠色教育氛圍,使教師敬業樂教,學生刻苦學習、健康成長,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二、塑造傳神入心物象
“文化物象化”和“校園詩意化”是特色學校建設的另外兩個方面的內容。這里涉及到“物象”和“意象”兩個概念,兩者相互相成,互為表里。就“意象”來說,所涵蓋的是前述“特色核心內涵”,將此借助于藝術形象外顯,則是“物象”。
我校在特色學校建設過程中,就“文化物象化”和“校園詩意化”兩方面,也往往是互為融合,互為映襯,形成了內涵深厚、物象靈動、意韻入心、形象奪目的效果。
?;盏脑O計是“文化物象化”的一項內容。如圖所示:
?;找跃G色為主色,直接表白的是推崇“綠色教育”理念和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又加紅、黃兩色的點綴,寓意色彩絢麗,燦爛多彩;紅花代表師生在綠色的環境下積極向上,奮發有為,黃星代表學生們自立自強,綻放出耀眼的金色光芒。底座書本,象征著學校辦“書香校園”的底蘊及“崇文”的校訓;“1925”說明的是本校悠久的辦學歷史;紅花、綠葉所顯示的“L、P”,是為校名“臘圃”兩字的拼音字母縮寫。
就“文化物象化”和“校園詩意化”,我校更是下了大力氣將校園功能區、園地、樓道加以“物象化”及“詩意化”整修、裝飾,以特有的“物象”,賦予深刻的“意象”。因為校園是師生每日工作、學習及活動的場所,校園內各功能區、園地、樓道,又各以不同的功用與師生們親密接觸,師生們舉目能見,伸手可及。將此營造出良好的育人環境,讓這些物象隨時隨處與師生對話、談心,讓師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受熏陶。
這項建設主要集中在“一場兩廳三園四宇五道”:
一場:是孔子像活動小廣場,命名為孝雅廣場??鬃幼鳛榇笏枷爰遥渲鲝垺叭省⒍Y”道德思想體系、主張“為政以德”的治國方略、主張“重義輕利”的義利觀、提倡“詩教”的美學思想、主張“直”(實事求是)的史學思想,等等,都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文脈之源。而作為大教育家,他的“有教無類”、“經邦濟世”的教育觀,“因材施教”、“啟發式”的方法論,“溫故而知新”、“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等等,使他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師們的“祖師爺”,也是讀書人不可不敬祀的圣人。
學校的入隊儀式、經典誦讀以及平常較為大型的活動,都會在孝雅廣場舉行,讓師生們常在孔子像前,溫習傳統、自省自警,繼往開來。
兩廳:綜合樓和教學樓的兩處活動廳分別命名為思源廳和致遠廳,語出經典,借此警示師生常懷“飲水思源”之心,同時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志存高遠、追求卓越、開創未來。
三園:校園內三處綠化地分別命名毓秀園、春華園、秋實園。一是借詞經典,傳承文化,滋養學生;二是以春華秋實的萬物生長規律,引喻事業、學業的發展規律,只要勤奮耕耘,就能碩果累累。同時也彰顯了學校環境與教育的和諧,互相交融。
四宇:兩棟教學樓及綜合樓、教師宿舍樓分別命名為孝雅樓、綠雅樓、綠潤樓和正德樓,一是呼應特色理念“孝雅”,二是概括“綠色教育、孝雅文化”,三是表達綠色教育理念的潤澤之功,四是啟迪教師“以德為先,正德樹人”。
五道:學校把連接校門、教學樓、綜合樓、操場的五段路分別命名為報德路、明德路、厚德路 文德路、進德路。第一則借臘圃村“報德祠”及該祠所祀歷史名人賴麒卿“報德”的現身說法,來宣揚感恩意識和報效情懷;其余都語出典籍,彰顯“德”行,意指弘揚道德情操、培育有德之人、尊崇禮樂教化及日日增進德性。
還有校園內的隨處布置的文化石,其命名或是直書特色理念,或是對理念的闡釋,或是突顯文韻,讓校園每個角落都就勢成景,以景說話,傳達教誨。
三、規劃特色課程結構
“課程結構化” 與“項目個性化”是特色學校建設的另兩項要求,前者是科學實施特色教育的規劃保障,后者是具體推進特色教育的獨到內容。從規劃與推進層面,兩者是前因后果關系。
我校遵循“綠色教育,快樂成長”的課程理念,以“和諧、自由、合作、探究”為課程目標,科學性、特色化地規劃課程結構,使重心工作——教育教學能做到:其一是優質足量完成國家課程;其二是,增加適合本地的地方課程;其三是做足彰顯特色的校本課程。
我?!跋晒霉世铮G色教育”特色課程體系如下:
基礎課程是保證學生知識積累、發展成才基礎性、根本性的內容,我校常規工作重心也是落在基礎課程的教學上。為提高基礎教學的質量,我校就教師的培訓提高、教研的開展、教學的優化及幫扶的請進等等方面,都持續性開展系列舉措,也不斷取得成績。
在此基礎上,本著特色教育和素質教育目標,為了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活躍教與學的氛圍及提升教與學的效果,來規劃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的規劃過程,秉承一貫的“教育理念與實際相結合”理念,既切合本校師生,又彰顯個性特色。
比如,我校的綜合實踐課程所形成的校本教材,其一是供三四年學生使用的《小樓文化與風光》,主要內容是,介紹本鎮的人文典故、地理生態、村舍文物、田園風光、鄉村風俗及旅游資源,等。其二是供五六年學生使用的《小樓特產與美食》,主要內容是,介紹本鎮的農產作物、林產果品、經濟作物、特色蔬菜、農業旅游、增城菜心美食節及農業文化等。該課程在科普性和文化性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常常帶領學生們到實地和現場觀摩、考察及探究,并要求他們寫出考察心得和探究報告,踐行的是綠色教育和素質教育。學生通過該項課程學習,提升了對家鄉的自豪感及愛鄉愛國情結。
又如活動特色課程中的粵劇興趣小組培訓,基于臘圃村民有著濃厚的粵劇演唱傳統和氛圍,村中保留著粵劇演唱舞臺,有一大批村民能唱能演,每到重大節日,村中都會舉辦粵劇演唱會。良好的氛圍,影響了一批時常眼觀耳聽的小戲迷,還有方便請進校園的指導老師,使本?;泟∨d趣小組的培訓卓有成效,培訓出一批“小票友”,走出去參加區里的演唱比賽總能獲得突出成績。
校本課程的其它課程,滲透科學、人文、自然、和諧的綠色理念,活動項目注重個性主題設計,注重體驗探究性,著眼于學生的素質培養及可持續發展,最終都是落實在“仙姑故里,綠色教育”的特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