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達
【摘要】格式塔心理學是將人的視覺當作研究對象的藝術心理學,探討人在用視覺感知外界事物時知覺和意識之間的關系。繪畫藝術本質上是關于“形”的藝術,因此,研究格式塔心理現象,有利于我們更好地鑒賞和解讀作品,從而發現作品傳達出來的美學內涵。本文從人的視覺角度和格式塔心理學的基本定義出發,進一步論證格式塔心理學對繪畫藝術的深遠影響,并結合中外經典繪畫設計作品展開闡釋和探討。
【關鍵詞】繪畫藝術作品 格式塔心理學 鑒賞
引言
作為抽象的繪畫藝術作品,要完成美的傳遞,就不能用沒有任何理論依托的感性創作來進行,它必定與人的知覺體驗和經驗的重組是分不開的。因此,視知覺的把握非常重要,不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中,能夠在繪畫藝術中將格式塔心理學加以運用和發展,對作者和觀賞者來說都是大有裨益的。隨著現代繪畫藝術的進步和完善,藝術流派不斷推陳出新,豐富多樣的格式塔建構也逐漸形成。以中國古典繪畫和西方繪畫作為典型,來深入了解格式塔在各自作品中的體現與延伸運用。
一、格式塔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的概述
(一)格式塔心理學的基本概念?!案袷剿保吹挛腉estalt 的音譯,近乎于中文里面的“完形”的含義[1]。它的基本觀點是“知覺本身自帶著天然的結構形式,它們會側重于把對象看做一個整體來對待。”后來演變為被用來分析美學和藝術類的問題。作為西方的藝術心理學中的一種研究,它強調的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講的事物的完整表面形象,也不是一般藝術上模糊概括的外在形式。它的內涵主要指的是由人的知覺活動體驗經過重組后呈現的整體,是視知覺經驗中的一種組織或者結構。從觀賞者的角度看,基于格式塔心理的優秀的完美的繪畫藝術作品應該是有機聯系到一起的,任何細節部分的更改都會對作品的性質產生影響,從而會破壞作品的和諧與表現力。因此格式塔在繪畫中體現在兩個方面,物質對象的完形結構和視覺本身的完形結構,如此,客觀結構的相互作用和主觀心理上的體驗就聯合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格式塔。
(二)格式塔心理學在繪畫藝術中的特點表現。結合格式塔心理學的相關定義可以得知,在觀賞者進行具體的繪畫藝術作品的觀賞活動時,應該要包括以下兩點,一方面是透過作品的形象來把握作品蘊含的深意;另一方面觀賞者主觀意志情感產生作用進而產生視覺經驗與感受。作品的本身形象,也就是作品中的結構,主要由線條、色彩、位置、輪廓等組成。人在觀賞的時候,通過對這些因素的取舍、偏好的傾向選擇和不同配置來判斷作品的好壞。這種建立在物理學上的“力”與“場”的分析是和傳統的“主題先行”的藝術理論截然相反的,它破除了人為臆造對作品進行認知的弊端,主張尊重作品獨有的結構和模式,以及在這種結構和模式基礎之下的客觀存在的意義[2]。歷史表明,從20世紀初興起到如今,這種心理學理論對于推動繪畫藝術的發展發揮著著巨大的作用。尤其有利于促進繪畫的“藝術”性。
二、格式塔心理學現象在具體繪畫藝術中的體現
(一)中國古典繪畫中的格式塔心理學現象
在中國的古典繪畫中,一直講究的是繪畫的“意”和“神”,在欣賞中國傳統繪畫的時候,同樣不能單純通過主觀經驗來奠定作品的主旨和情感基調。古典繪畫要借助于富有個性特征的“形”來感染觀賞者使之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即中國古典繪畫提倡的“以形寫神”的美學觀點。這種對繪畫意境的追求與格式塔心理學所倡導的“整體大于個部分之和”的理念是殊途同歸的[3]。藝術心理學大師阿恩海姆認為極簡單和太規則的圖形都是沒有什么意思的,反而是那些略微復雜的,不按常理的、稍不對稱的圖形顯得更有吸引力。中國古典繪畫藝術與格式塔心理現象相融合的地方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寫意畫法。通常采用寥寥數筆的形象、夸大原樣的構圖、肆意縱橫的水墨、明朗有致的線條營造彌漫畫間的底蘊[4]。在花鳥畫上可以顯而易見這種格調。第二,留白畫法。即在整張紙上留出一定程度上的空白部位不去填補,只讓繪畫中心居于一角。古典繪畫一般采用底色的分配、疏密的安排來進行布局。
(二)西方繪畫藝術中的格式塔心理學現象
格式塔心理學的基本主張是通過主觀知覺構建經驗的整體。這個整體不是簡單的畫的元素的生硬拼湊,而是由不屬于畫中的經過人的主觀創造得出的新的“物質”組合成的,最后形成的效果大于畫的整體之和。西方的克里姆特的象征主義繪畫就反映了這一精髓。例如他的代表作《吻》,男人的身上披著各種不規則的方塊的長袍,女人身上的衣服是大小不一的橢圓圖案,單獨分離起來看,并沒有什么精彩之處。然而運用格式塔心理學中的“整體性”去欣賞,卻發現一種全新的意趣和主題,代表男人的棱角和女人的柔和,從而表達了虛幻迷離的愛情。
同時,格式塔心理學強調同構性。比如克里姆特的另一幅經典作品《阿黛爾 布洛赫 鮑爾像》,也許人們第一眼看到這幅畫作的時候,作者運用個性化的帶有象征性的線條無形中與人們的心靈產生了高度的契合,完成了從實物到情感的升華,這就是格式塔的“同構性”和“平衡性”的直接體現[5]。
結束語:
總之,本文從格式塔心理學的相關理論概念的闡述出發,結合中西方的部分典型代表作品分析了繪畫藝術中的格式塔心理現象的具體體現,揭示了繪畫作品中特有的藝術心理特征。希望能為繪畫藝術創作思維的拓展和繪畫藝術鑒賞體驗的豐富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參考文獻】
[1]李虹.從格式塔心理學看中國古典繪畫[J].芒種, 2013(11):231-232.
[2]馮曉.淺論克里姆特繪畫中的格式塔心理學現象[J].今日湖北旬刊,2014(12).
[3]劉璐.倪瓚山水畫風格的格式塔分析——阿恩海姆角度的藝術審視[D].西南大學,2015.
[4]王麗娜.格式塔心理學在中式景觀空間設計中的運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35).
[5]劉福佳.格式塔心理學與藝術設計——以《藝術與視知覺》為例[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 2012(4):29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