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文 劉曙霞
摘 要: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的重要內容,綠色發展已上升到國家“十三五”時期五大發展理念,文章從保護區獨特自然資源稟賦入手,對保護區的經濟功能進行詳細論述,以正確分析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在鹽城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最終從能源、生態旅游、生態文明等不同視角,注重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從灘涂資源的綜合開發與海洋資源綜合開發方面以實現與鹽城“供給側改革”的協同發展。最后從完善生態紅線管控制度、“好空氣”+保護區+其他旅游景點協同發展、自然保護區與產業轉型升級、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綜合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生態文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自然保護區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32-0122-02
1 概 述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1]。新常態背景下經濟發展大致會出現三個走向。
一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當前我國正處于三期疊加階段,進入了經濟溫和增長、發展方式轉型的新常態[2]。我市需要調整思路主動適應新常態,加快創新調整引領新常態,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二是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戰略部署,明確了改革的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相關領域的改革深入展開,新一輪開放開發戰略新格局初步形成。鹽城處于“一帶一路”國家開放戰略交匯區域,是國內重要的“韓資密集區”,具備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上深化改革開放的基礎和條件,但也面臨著加快機制創新突破、重塑新優勢的挑戰。
三是創新驅動發展成為核心戰略。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并在科技創新體制、科技創新載體建設等方面做出了系列重大戰略部署。這為鹽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構筑創新競爭優勢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但各地創新要素、資源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應該說在新常態下,我國的經濟發展環境有了巨大的變化,盡管面臨三期疊加與融合的復雜形勢和挑戰,但總體來看“十三五”時期機遇大于挑戰,有利于鹽城發揮資源、生態以及后發優勢,實現彎道超越。與此同時,生態文明建設已上升為黨的執政理念和國家意志,納入“五位一體”總體戰略布局;江蘇正在加快推進“生態省”建設,鹽城正在加快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這為鹽城打響生態名片、推進綠色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同時也提出了加快環境治理、保護和建設的新要求。在這個變化中,自然保護區將對鹽城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本文首先分析濕地地區的基本經濟功能,然后基于濕地的基本經濟功能,分析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如何與鹽城地區在經濟方面實現協同發展。
2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 與鹽城經濟發展
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屬于濱海濕地,是我國最大的海岸帶類型保護區。它能夠提供豐富的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空間資源、海水資源以及旅游資源,對于鹽城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能源視角下珍禽自然保護區與鹽城“供給側改革”的 協同發展
由于我國產業低端化嚴重,國家統計局網站上的數據顯示,我國從能耗強度看,2014年每萬元美元GDP能耗是美國的2.2倍,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4]。超高的能耗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并污染了環境,誘發霧靄肆虐,影響了公民健康。
鑒于鹽城保護區具有豐富的生物能、潮汐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可以在保護區發展清潔能源產業。需要做好以下兩點:一是建立起能耗的產業鏈,給鹽城及周邊地區提供廉價優質能源的同時,嚴格控制環境污染;二是以創新發展為驅動發展風電產業,鹽城地區是我國風電發展比較早的地區之一,但風電發電電壓不夠穩定,產電成本高,需要研發出相關的技術以有效發展風電,避免僅能依靠政策扶持才能生存。
2.2 生態旅游視角下珍禽自然保護區與鹽城“供給側改 革”的協同發展
旅游產業是典型的第三產業,旅游者除了直接在景點的花費外,還可以帶動當地上下游服務行業的發展,且能耗低,是鹽城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一環。
鹽城地區旅游業發展比較晚,應當做好以下幾點:
①合理利用“互聯網+”。
由于鹽城目前旅游業還處于發展的初始階段,因此需要合理將“互聯網+”與鹽城旅游結合起來。首先是利用互聯網做好宣傳,在微信、微博、門戶網站、貼吧等平臺進行宣傳,必要時可進行相關的一些活動,制造一些熱點事件提升影響力。但更重要的是利用“互聯網+”將“互聯網+”和旅游深度結合起來,如開發微信服務號(或APP),提供旅游產品推薦服務,旅游線路規劃服務等,最終利用“互聯網+”以更低的成本,服務更多的用戶。
②開發高品質旅游產品。
能否吸引住游人,最關鍵的還是是否有優秀的旅游產品。自然保護區內已經有天然的優良景觀,還需要設計相應的人工景觀將之串聯起來,兩者形成合力,吸引住游人。在此基礎上,形成具有鹽城特色的旅游文化,制作相應的小工藝品,滿足游客各方面的需求。
③生態文明視角下珍禽自然保護區與鹽城“供給側改革”的協同發展。
生態文明是指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環境,使自然生態再生產與經濟社會再生產形成良性循環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的遠期目標均是人類總體效益的最大化。具體路徑表現在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循環經濟;通過開發具有經濟效益的生態環保投資產品;開拓新的綠色生態消費空間;地方做好生態環境,可以增強人力資本的吸引力。
結合當下供給側背景,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通過制度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對于鹽城地區而言,應當依托珍禽保護區、麋鹿保護區等重點項目,加快發展生態旅游業,建設旅游精品線路、精品工程,規劃建設沿海濕地旅游經濟帶,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濕地生態旅游休閑目的地。
④海洋產業視角下自然保護區經濟開發。
鹽城保護區在地理位置上位于江蘇東部沿海地區,因此,保護區的經濟開發同樣屬于海洋產業,自然也就有著海洋產業發展的一些共性,主要體現在濱海濕地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存在矛盾。
海洋經濟具有廣闊的前景,但是海洋經濟在發展的同時也給沿海濕地生態環境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如鹽城自然保護區中,人口增長、過度圍墾造田等不合理開發帶來了面積減少、環境污染等不良結果。海洋經濟與生態保護區之間的矛盾也導致了自然保護區兩次面積調整。
就鹽城自然保護區而言,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實現海洋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協調發展。第一產業方面,采用先進技術,發展海水養殖,開發出比淡水養殖更加優良的品種,則一方面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也保護了濕地環境;第二產業方面,在發展海洋裝備制造業等第二產業時,應當以環境保護為第一前提,升級產業結構,避免生產低端重復競爭性的產品,而要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第三產業方面,在保護區能夠承受的范圍內,開發旅游資源,做好規劃。
3 自然保護區對鹽城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
自然保護區對鹽城經濟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兩點意義。
3.1 區域經濟發展的“穩壓器”
鹽城保護區對鹽城地區可以提供功能,如空氣凈化、污水處理、水汽調節等,這些功能可以持續地改善區域的環境,使得適宜人類居住,可以作為吸引人才的有力條件,支持當地的發展。
3.2 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業態
“綠色”作為十三五規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必定對今后的經濟發展模式有著更大的影響。在此背景下,鹽城保護區的生態旅游已成為鹽城市政府“十三五”期間的重要工作、民生工程,對鹽城市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起飛有著重要的意義,是鹽城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4 政策建議
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對鹽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發展方式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具有積極推動作用,鹽城保護區直接經濟價值高達30多億,其間接經濟價值更大。無論從形勢發展需要,還是保護區自身價值體現,要求我們必須從新的高度、新的視角看待鹽城保護區改革與發展,主要政策建議如下:
①完善生態紅線管控制度。全面落實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實施源頭保護,提升生態紅線區管控和保護水平,優化生態空間布局,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②鹽城“好空氣”+鹽城保護區+其他旅游景點,形成鹽城旅游組合新品牌進行大力宣傳推廣,同時發揮保護區生態旅游宣傳教育功能,挖掘保護區文化價值。
③正確看待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與產業轉型升級關系,在項目審批上把握住可持續發展基本原則,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不動搖,核心區禁止任何生產經營活動,緩沖區禁止非相關產業發展,其他區域產業轉型升級與保護區發展相互兼容,對生態環境具有破壞性的產業嚴格限制其發展,尤其是實驗區工業用地項目,其發展要考慮對保護區及其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④協同發展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和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建設,積極申報世界濕地自然遺產。
⑤開展鹽城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綜合改革,健全源頭嚴防、過程嚴管、損害賠償、責任追究機制,完善環境執法監管長效機制,著力構建系統完整、實施有效的特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參考文獻:
[1] 邵宇.供給側改革——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增長[J].新金融,2015(12):
15-19.
[2] 顧海良.習近平經濟思想全新內涵[J].人民論壇,2015,(9):39-42.
[3] 王培玲,張北平,袁煥.物流出海通道優選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
2010(11):58-59.
[4] 林衛斌,蘇劍.理解供給側改革:能源視角[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12):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