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世新
摘要:孝道教育是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文明社會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孝道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是關系國家未來的進步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中學生團體;孝道教育;問題;對策
對中學生進行孝道教育,探尋中學生孝道教育的有效路徑,創造出符合時代氣息的、符合社會發展要求、適應青少年成長的教育方式,使孝道富于旺盛的生命力,回歸家庭,為促進家庭幸福、協調代際關系、構建和諧社會服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青少年孝道教育缺失的現狀與表現
1、不少青少年對孝道觀念都是從“既然父母養育子女,子女也理當贍養父母”的角度膚淺地去理解、去認識的,把它當作一種自然的對等交換法則去對待。即不能用“愛心”的理解去盡孝心。不少青少年認識不到自己努力學習,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少讓父母操心,也是對父母的孝敬。作為父母,每個人都將子女當作自己生命的延續,并寄予最大的希望。但不少青少年對父母的良苦用心卻懂之甚少,對孝道的認識趨于偏頗。
2、青少年孝道缺失現象的普遍性。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已是不爭的事實,這正需要更多的人能盡孝道,但青少年中孝道觀念的缺失和不斷弱化,已成為較為普遍的現象。
3、城鄉不同的家庭結構,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孝道缺失。在我國城鄉有著不同的家庭結構,孝道的缺失情況也各有不同。在教育過程中往往忽視對孝道文化的灌輸,使青少年很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淡化親情回報、缺少社會責任感和對人冷漠的性格,尊老的意識相對較差。有的不但不盡孝敬義務,反而虐待打罵老人,搶奪老人財產,干涉老人婚姻,侵犯老人合法權益。
二、當前青少年孝道教育缺失的原因
1、對孝道教育宣傳力度不夠。不良文化影響較深青少年處于成長期,思想意識未成型,可塑性強,是人生道德觀念形成的黃金時期。然而,目前對青少年的公民道德教育卻是我國教育的軟肋。宣傳力度不夠,不良文化時刻危害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那種宣揚色情、暴力、淫穢、偷盜、虐待老人的丑惡現象無孔不入地擠進各種文化市場。一些青少年則被那些混雜著精神垃圾的霉爛品所毒害。這也是造成青少年道德水準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家庭道德教育薄弱。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對人的道德觀念和規范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少兒時期親近父母、家人,家庭成員的言行對青少年發揮著耳濡目染的作用。有的家長整天沉湎在麻將桌或生意場,無暇顧及子女教育,致使一些青少年道德發育畸形。父母對孩子過分嬌慣、過分保護、過分關愛,百依百順。也有的父母對孩子粗暴體罰,使孩子精神上很受壓抑。孩子在家中缺乏情感溫暖和理解,所以才會在同齡人中尋找理解、支持,出現不良的交友情況,有的因此出現心理障礙,尋找發泄機會,在父母身上做出不孝道的傻事來。
3、應試教育對道德及孝道教育的影響。長期以來,應試教育嚴重沖擊著我國的素質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以升學率的高低評價學校、教師的做法,屢禁不止。只重視學生智力教育而忽視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忽視孝道教育,德、智、體、美不能全面發展,結果智力沒能真正得到開發,卻造成了高分低能和道德下滑。
三、加強和改進中學生孝道教育的對策
1、加強中學生家庭孝道教育,發揮家庭在孝道教育中的基礎作用。
第一,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很多父母對于孩子,愛的只是學習、成績,愛的是孩子能否成才,而忽略了孩子其它方面的發展。同時,家長應該樹立親子平等的家庭教育觀。一方面,家長要尊重孩子,給子女一些“自由度”。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必須尊重中學生的人格和自主精神,否則就會產生對立情緒,發生沖突與磨擦,培養孩子的孝心就更加不易。
第二,注重培養孩子孝的行為習慣。首先,重視說服教育。對青少年進行說服教育是加強孝道教育最基本的方法。其次,重視情感教育。加強孝道教育最有效的辦法當然是加強情感教育,采取以情動情,以情喻理,以情導行的方法,使子女在“情”,在良心的喚起之下潛移默化地接受影響。最后,重視實踐教育。家長應該做好孩子的監督教育工作,對于孩子的思想進步給與鼓勵和表揚,反之則提出相應的教育指導。
2、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學校中學生孝道教育一種道德觀念的提倡和養成,必須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其中最根本的是依靠教育。
第一,正確認識和對待孝道教育,明確學校德育目標。首先,學校要高度重視孝道教育,明確進行中學生孝道教育的重要意義,抓好孝道教育的各個環節,切實保證中學生孝道教育的開展。每個學校在樹立孝道教育的觀念、明確指導思想的同時要大力支持孝道教育實踐活動,并為中學生學生孝道教育提供財力、物力、人力保證。
第二,改進孝道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要結合學生身心成長規律和特點。學校在進行孝道教育和制定孝道規范時,應結合中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和特點,充分考慮不同年齡層次和不同心智結構學生的接受能力,具有可操作性,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孝道教育體系。
3、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中學生知孝行孝。
第一,發揮大眾媒體的宣傳作用。孝敬、平等、保障、共享、和諧是新孝道文化的主要內容,這些內容在現實生活中、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基礎。
第二,加強孝道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設。教育不是萬能的,孝道僅靠教育也是不夠的。在加強孝道教育的同時,還必須狠抓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度和完善,并在全社會大力推行。國家應從立法、執法、守法、法律監督的不同環節,全面完善孝道的法律制度和運行機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用制度和法規來保證孝道的實行。
總之,對青少年實施孝道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是道德的呼喚,是文明的呼喚,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呼喚,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呼喚。我們只要持之以恒,始終不渝的為加強孝道建設而努力,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氛圍就一定能形成。
參考文獻
[1] 商聚德.儒學精神及其現代意義[J].河北大學學報,1995(2).
[2] 李少杰.怎樣在思想品德課中加強對中學生的孝道教育[J].科學咨詢,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