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國鋒得到毛澤東的垂青,最根本的一點,是因為華國鋒多年來堅決按照毛澤東的指示辦事。毛澤東怎么說,華國鋒就怎么做。另外,華國鋒為人老實忠厚,也是他得到毛澤東信任的很重要一點。但是,華國鋒卻并不是毛澤東選定的第一繼承人,那么他是如何一躍成為“英明領袖”的呢?
三次受到毛澤東贊揚
1954年,華國鋒調任中共湘潭地委書記,成為毛澤東家鄉的“父母官”。這個位置,自然使華國鋒容易引起毛澤東的注目。1959年,華國鋒擔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成為湖南舉足輕重的人物。
華國鋒身為中共湖南省委領導,卻很少坐機關,而是一次次下鄉蹲點。1962年冬,華國鋒到毛田蹲點,把毛田樹為湖南“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樣板。1963年春,當毛澤東來到湖南,華國鋒兩次向毛澤東匯報了毛田的情況。當時,毛澤東正在號召全國農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他很欣賞華國鋒樹立的這塊“社會主義道路”樣板。
1963年10月,華國鋒帶湖南干部到廣東參觀學習,寫了《關于參觀廣東農業生產情況的報告》。毛澤東看了,又十分贊賞,為之寫了批示,號召全黨克服驕傲自滿、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錯誤思想。
這樣,華國鋒接連兩次受到毛澤東的贊賞。
1964年7月1日,華國鋒親自為韶山毛澤東陳列館奠基,他調動全省一切力量來支援這項工程建設。10月1日,韶山毛澤東陳列館落成開館。從動工到落成,只用了100天。韶山毛澤東陳列館開館之后,收集到了毛澤東弟弟毛澤覃、堂妹毛澤建的珍貴照片。
華國鋒當即把照片送到北京,請毛澤東過目。毛澤東經過仔細地辨認,確定這是毛澤覃和毛澤建的照片,非常欣喜。
華國鋒回到湖南后,對韶山毛澤東陳列館館長馬玉卿說:“這是無價之寶。你們趕快將照片洗出來,送一套給毛主席。”不久,華國鋒帶著精心印制的毛澤覃和毛澤建照片再上北京,把照片親自交到毛澤東手中。
“文革”中成為湖南首個被“結合”的省級干部
1966年,“文化大革命”在中國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文革”使中國處于大亂之中,中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干部都受到了沖擊。華國鋒在“文革”中只受到過兩次小沖擊:
一次是受到湖南的紅衛兵組織“省無聯”的一陣子“炮轟”,但是很快就過去了。
另一次則是“造反派”要打倒中共湖南省委另一個負責人,而華國鋒表示反對。因為華國鋒知道毛澤東表示過反對打倒這位負責人,所以他很堅決地說:“毛主席不同意的事,我們不能舉手。”為了這件事,華國鋒也受到“造反派”的圍攻。當然,這種圍攻也很快就過去了。
由于華國鋒在“文革”中沒有受到多少沖擊,所以在1967年7月21日,他作為“中央文革小組”點名人員,前往北京,參加由“中央文革小組”組織的湖南兩派的談判。
1967年8月上旬,“中央文革小組”作出了解決湖南問題的決定。經周恩來提名,華國鋒擔任湖南省“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的領導成員。這樣,華國鋒成了湖南第一個被“結合”的省級干部。
1968年4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聯合發出《關于成立湖南省革命委員會的批示》。毛澤東在這一文件上批了“照辦”兩字,表明他是贊同的。兩天之后,湖南省“革命委員會”宣告成立:黎原為主任,龍書金、華國鋒、章柏森為副主任。這樣,華國鋒成了湖南的“第三把手”,主管農業。
踏實做好水利工程
華國鋒出任湖南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之后,花費很大的精力抓“農業學大寨”。
在1968年冬到1969年初,華國鋒組織了湖南各地4萬多農村干部前往山西大寨參觀學習。華國鋒在湖南樹立了新田縣和安鄉縣作為“農業學大寨”的樣板。毛澤東得知后說,你們南有新田,北有安鄉,很好嘛!
從1970年7月起,華國鋒擔任湖南“歐陽海灌區”工程的總指揮長兼黨委書記。這是與韶山灌區同樣浩大的水利工程,華國鋒踏踏實實、不辭勞苦地忙于這一大工程。當毛澤東來湖南視察時,毛澤東對華國鋒說起了舂陵河的典故。舂陵河是湘江的支流,在“歐陽海灌區”之中。
毛澤東說:“在古代有一位叫舂陵的人,做過一些好事,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條河取名為舂陵河。可見,做好事的人,是受人們尊敬的。”毛澤東說這些話,透露了他對華國鋒的實干精神的贊賞。
毛澤東向斯諾介紹華國鋒是“老人”
1969年4月,華國鋒的名字出現在中共九大的主席團名單之中,出現在中共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名單之中。從此,華國鋒不再是“列席”中共中央全會,而是正式的中共中央委員了。華國鋒成為中共中央委員不久,1970年8月23日,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在廬山召開。
華國鋒一出席中共九屆二中全會,便面臨一場尖銳的斗爭。在會上,毛澤東猛烈抨擊了他的“接班人”林彪搶班奪權的陰謀,寫了《我的一點意見》,給了林彪集團要員陳伯達沉重的一擊……在這一激烈的斗爭中,華國鋒理所當然堅決站在毛澤東一邊。
1970年12月18日,毛澤東和斯諾談話時,提及了華國鋒。當斯諾的文章在美國《生活》雜志發表后,華國鋒第一次引起國外的注意。
毛澤東在跟斯諾談話時,談到姚文元評《海瑞罷官》的文章,“全國各地、各省、市都轉載了,只有一個省沒有登,就是我那個省──湖南”。接下去的談話如下:
斯諾:當時湖南報紙未登,是不是因為劉少奇阻撓?
毛澤東:不是。湖南省委的宣傳部長右得很,什么宣傳部、組織部、省委,統統打爛了。但是不能只看一樣事就作結論,湖南省的人物也出幾個了,第一個是湖南省委現在的第一書記華國鋒,是老人……
毛澤東親切地稱華國鋒是“老人”,表明了他對華國鋒的關注和信賴。當時,華國鋒不過49歲,當然算不上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毛澤東所說的“老人”,顯然是“老人馬”的意思。
因對毛澤東忠誠而在北京站穩腳跟
1971年年初,毛澤東親自提名調華國鋒到北京參加中央工作,擔任國務院業務組副組長(后來升任組長),主管全國農業、財政、商業方面的工作。這樣,華國鋒由縣委而地委,由地委而省委,由省委而國務院,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往上邁,終于進入中央。
1971年8月14日,毛澤東乘坐專列離開北京,開始了他為期將近一個月充滿神秘色彩的南巡。8月16日,毛澤東到達武漢,在武漢住了10多天后,又來到長沙。毛澤東在長沙住了5天,于8月31日前往南昌。華國鋒作為陪同人員,在武昌、長沙兩地聽毛澤東講黨的歷史和廬山會議情況。
8月25日,毛澤東在武昌對華國鋒說:“我看你是滿腦子的農業,我是滿腦子的路線斗爭。當然你講的農業也有路線斗爭,但是還有更大的路線,光有農業不行,還要考慮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工農業要抓,但當前主要應該抓路線斗爭。農業也有路線問題。”
毛澤東此言,一下子使華國鋒警覺起來,意識到路線斗爭是當今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
毛澤東這次來長沙,氣氛顯得非常嚴肅,非同往常。毛澤東在長沙中共湖南省委大院旁的九所下榻。他一到九所,便和華國鋒以及時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卜占亞作了一次談話。這次談話,令華國鋒意識到毛澤東正在與林彪反革命集團作堅決的斗爭。
后來,毛澤東還帶頭指揮唱起了《國際歌》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兩首歌。毛澤東離開長沙去南昌后,華國鋒立即作出了在湖南全省學唱《國際歌》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兩首歌的決定。后來,人們才明白,毛澤東的這幾次談話,叫作“吹風”,又叫“打招呼”。毛澤東領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為的是要大家“服從命令聽指揮”;領唱《國際歌》,為的是說明世上從來沒有神仙皇帝,全靠自己救自己,批判林彪的“天才論”。
1971年9月13日,毛澤東的“親密戰友”林彪叛逃身亡。1971年冬,在全國開展批判林彪的“批修整風”時,華國鋒又一次表示自己對毛澤東的忠誠:帶領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和一部分地、市委書記冒著嚴寒,前往毛澤東故鄉韶山,在那里舉辦學習班。
1972年3月26日,公安部部長謝富治病故,中間一度由李震代理,后來,毛澤東提名華國鋒擔任公安部部長。盡管華國鋒從未從事過公安工作,但還是被毛澤東提議擔任公安部部長這一職務。公安部部長地位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從此,華國鋒在北京站穩了腳跟。
毛澤東對于黨、政、軍接班人的安排
當毛澤東第二次選定的“接班人”林彪叛逃身亡之后,毛澤東不得不另選接班人。
毛澤東第三次選定的接班人是王洪文。不過,毛澤東當時對于接班人的考慮是多方的:1972年9月7日,毛澤東從上海調來王洪文;1971年2月,毛澤東從長沙調來了華國鋒;另外,毛澤東也看重早在1969年7月就已經從沈陽調來北京的李德生。
毛澤東最初對王洪文、華國鋒、李德生的考慮,是分別作為黨、政、軍的接班人。
早在1970年8月的中共九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已經顯露出安排李德生作為軍隊方面接班人的意向。當時,正在出席會議的李德生突然受到周恩來的召見,周恩來向他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要李德生速去北京,換當時擔任總參謀長的黃永勝上山開會。
在“九一三”事件的前夜———1971年9月12日中午12時,毛澤東的專列從上海駛抵北京豐臺車站。毛澤東在專列上接見了奉命趕來的李德生、紀登奎、吳德、吳忠。毛澤東命令李德生馬上調一個師到南口,以防林彪進行武裝政變。當天深夜,當林彪乘三叉戟飛機從山海關機場強行起飛時,周恩來立即命李德生前往軍委空軍司令部坐鎮指揮……
所以,毛澤東安排李德生作為軍事方面的接班人的意圖,可以說是十分清楚的。
毛澤東調華國鋒來京,擔任國務院業務組副組長、公安部部長,是打算安排他作為國務院方面的接班人。
華國鋒得到毛澤東的垂青,最根本的一點,當然是因為華國鋒多年來堅決按照毛澤東的指示辦事。毛澤東怎么說,華國鋒就怎么做。另外,華國鋒為人老實忠厚,也是他得到毛澤東信任的很重要的一點。
1973年5月20日至31日,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決定,王洪文、華國鋒、吳德“列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并參加工作”。這一決定,實際上就是“預告”了王洪文、華國鋒、吳德將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至于李德生,原本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也就是在這次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成立了中共十大選舉準備委員會。毛澤東提議王洪文為這個準備委員會的主任,周恩來、康生、葉劍英、張春橋、李德生為副主任。
毛澤東的這一提議,清楚地透露了他要安排王洪文為黨的接班人的意圖。
果真,1973年8月31日,在中共十屆一中全會上,選出5位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名列第二,而李德生名列第五;也就在這一次會議上,華國鋒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對于華國鋒來說,他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進入了中共的領導核心,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重要一步。但是,他沒有像坐了火箭、一下子成了“第三號人物”的王洪文那樣引人矚目。華國鋒言語不多,不露鋒芒。在北京,他唯一的靠山是毛澤東。他既與“四人幫”沒有什么瓜葛,也與周恩來、葉劍英沒有什么交情。在中央政治局尖銳的斗爭中,華國鋒往往保持中立。他唯毛澤東之命是從。
在“四人幫”和鄧小平的兩敗俱傷中脫穎而出
毛澤東在安排王洪文、華國鋒、李德生在黨、政、軍三方面接班之外,又考慮起用了鄧小平。
那是在“林彪事件”之后,王震從江西回到北京,匯報了鄧小平在江西的情況,力薦鄧小平。這樣,鄧小平在1972年8月3日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
1972年8月14日,毛澤東就鄧小平8月3日給他的信作了批示,成了重新起用鄧小平的訊號。1973年3月10日,周恩來根據毛澤東批示精神,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進行討論。不久,中共中央作出了恢復鄧小平黨的組織生活和國務院副總理的決定。這樣,毛澤東又從江西調來了鄧小平。
1973年12月22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中共中央決定鄧小平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參加中央領導工作,待中共十屆二中全會追認。
1974年10月4日,毛澤東提議鄧小平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所以,分別從上海、江西、遼寧、湖南調來的王洪文、鄧小平、李德生、華國鋒,構成中國政治舞臺的新布局。
很快地,在新布局中產生了新的斗爭:王洪文和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結成“四人幫”,在政治局里與周恩來、鄧小平“對著干”。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充滿尖銳的“對著干”的緊張時刻,毛澤東卻于1974年10月13日離開了北京,前往湖南長沙。毛澤東這次去長沙非同往常,他在長沙住了114天,直至1975年2月3日才離開那里回到北京。雖然華國鋒已經在中央工作,但是他一直兼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直至1977年6月),他精心地安排、照料毛澤東在長沙的衣食住行。毛澤東在長沙住那么久,一方面這里固然是他的故土,一方面也是由于對華國鋒的信賴。
就在毛澤東離開北京才十幾天,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江青借口所謂“風慶輪事件”,跟鄧小平大吵起來。當天夜里,江青和張春橋、王洪文、姚文元密商,派王洪文前往長沙向毛澤東告鄧小平的狀。因此,王洪文受到毛澤東的尖銳批評。從此,王洪文的接班人地位動搖……
在1975年1月,發生了這樣重大的變化:
在1月8日至10日召開的中共十屆二中全會上,批準李德生辭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職務的請求;追認鄧小平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在1月13日至17日召開的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華國鋒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公安部部長。
“四人幫”和鄧小平“對著干”,先是“四人幫”處于劣勢。但是,后來“四人幫”又漸漸得勢,借助于毛澤東,發動了“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把鄧小平打了下去。
在那些“對著干”的日子里,“四人幫”和鄧小平兩敗俱傷,處于中間、既不倒向“四人幫”也不倒向鄧小平的華國鋒脫穎而出,被毛澤東最后選定為接班人。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約翰·加德納所著的《毛澤東與他的繼承者》一書中,曾對華國鋒這樣加以評論:
盡管華國鋒1976年的提升可能是左右兩派妥協的結果,但是也說明了他受到雙方的信任。他可能缺乏鄧小平的敏銳與智慧,不及“四人幫”的宣傳能力,但是他有很高的組織才能,這一點在他的事業的每一階段都給上級留下深刻的印象。作為農業專家,他在具有絕對重要性的這一基本領域中擁有專長,但是他的興趣和經歷又遠遠超出了這一部門。在所有政治領域中,他唯一不能勝任的就是外交工作。
成為“繼承毛主席遺志”的化身
1976年1月8日,當周恩來總理去世之后,國務院總理空缺。
1976年1月21日,華國鋒、紀登奎、陳錫聯三位副總理,提出請毛澤東主席確定一個主要負責同志牽頭處理國務院的工作,他們三人做具體工作。毛澤東說,就請華國鋒帶個頭,鄧小平專管外事。就這樣,這一天華國鋒被任命為國務院代總理并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
2月3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即1976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正式通知全黨,華國鋒任國務院代總理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這樣,華國鋒便超越了毛澤東第三次選定的接班人王洪文、第四次選定的接班人鄧小平,成為毛澤東第五次選定的接班人。
1976年4月初,北京爆發了悼念周恩來總理的“天安門事件”。“四人幫”借此稱鄧小平是天安門事件的“總后臺”。毛澤東下令撤銷鄧小平的一切職務,保留黨籍,以觀后效。
4月7日,病中的毛澤東先是提議華國鋒任國務院總理,緊接著又補充提議華國鋒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4月7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通過了《關于華國鋒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的決議》。對于華國鋒來說,這是歷史性的一天:他被正式確定為毛澤東的接班人。
5個月之后,毛澤東去世。由于華國鋒是“毛主席生前指定的接班人”,因此他成了“繼承毛主席遺志”的化身,成為“英明領袖”也就順理成章了。
(摘自《鄧小平改變中國》,葉永烈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