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志 王平華 宋遠方
摘要:互聯網經濟下,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而如何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則已成為該領域研究中的重要話題。文章首先從價值視角出發,對商業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概念進行了界定。之后結合互聯網企業特點,從價值主張、價值創造和價值捕獲三方面,系統總結了互聯網企業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的具體路徑。文章在最后進行了總結,以期為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活動提供借鑒。
關鍵詞:價值視角;互聯網企業;商業模式創新路徑
一、 引言
21世紀以來,商業模式創新已成為戰略、創業等領域的重要研究話題。本質上,商業模式是指企業做生意的方法,是企業利潤實現機制和價值創造機制的結合體,是企業創造價值的核心邏輯。隨著商業模式創新實踐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從價值視角研究商業模式創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Chesbrough(2007)認為,企業的商業模式不僅具有價值創造的作用,還具有價值獲取的作用;高闖和關鑫(2006)也指出,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要優化選擇價值活動,創新核心價值活動,并在進一步的重新排列和優化整合中形成。可見從價值視角來研究商業模式創新逐漸成為了國內外研究學者的共識。
當今互聯網經濟時代,從互聯網視角研究商業模式創新十分重要。因為商業模式研究的興起正是源于電子商務的發展(Amit & Zott,2001)。互聯網消除了時間限制和空間距離,為商業模式創新開辟了廣闊空間:在通信領域,互聯網+通信有了即時通信,改變了傳統運營商所提供的單一溝通方式,促進了運營商的業務轉變;在金融領域,互聯網+金融孕育了余額寶,既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又促進了金融經濟的發展…..可以看出,這些互聯網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實例表明了商業模式創新給人們生活帶來了重要影響。因而從理論視角分析互聯網企業如何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即商業模式創新的具體路徑對于指導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實踐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而,通過文獻回顧,本文發現盡管諸多學者基于不同技術支撐、不同行業特點研究了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但大都從一般企業出發,缺乏針對互聯網企業獨特特點的討論,更是缺少針對互聯網企業應該選擇何種商業模式創新路徑這類問題的系統性思考和回答。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互聯網經濟背景,從價值視角出發,對商業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并在結合互聯網企業特點的基礎上,從價值主張、價值創造和價值捕獲三方面梳理了該類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具體路徑,以求為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實踐提供借鑒。
二、 商業模式及商業模式創新的概念界定
在商業模式的概念方面,有學者將其定義為企業為了利用機會而進行的一種跨邊界組織安排(Zott & Amit, 2007);或是企業實現戰略的一種反應;抑或是企業將技術商業化的一種有益方法。可見研究學者在定義商業模式方面并未達成一致(龔麗敏等,2013;高闖、關鑫,2006;田志龍等,2006)。眾所周知,商業模式的目的在于創造并捕獲價值(Zott et al.,2011;郭毅夫、趙曉康,2009),它不僅使企業通過設計盈利方式和成本結果來獲得利潤,而且也描述了企業如何通過識別關鍵資源,能力,和過程來產生價值(Guo,Zhao & Tang,2013);另一方面,商業模式是一個深思熟慮而設計的開放價值網絡,它將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緊緊相連。因此,商業模式的設計通常需要本企業與其外在利益相關者建立一個跨邊界的商業網絡,從而有效地利用機會和捕獲價值(Shafer et al.,2005;Zott & Amit,2007)。
基于上述兩方面,并進一步拓展Porter在1985年對價值鏈的概念,本文為商業模式提出了一個價值網絡基礎(Value-network Based)上的概念。根據價值網絡的觀點,企業并非線性的創造價值,而是在一個更加復雜,精巧結構化的商業網絡中創造價值(Guo,Zhao & Tang, 2013)。因此,本文將商業模式定義為:一個由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價值創造系統(Value Creation),價值捕獲機制(Value Capture)這三個關鍵因素構成的跨邊界價值網絡。其中,價值主張定義了企業的供給(產品或服務),所確定的目標客戶;價值創造系統則包含了與價值創造相關的行動者、資源結構、交換機構以及治理機制這四個子維度;而價值捕獲機制則反映了一個商業模式的財務方面,即成本結構、收入獲得、以及利潤模式。不同于產品創新或過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反映了“企業進行經濟交換新方式的概念化”(Zott & Amit,2007)。科技的迅速發展改變了企業重塑其跨邊界商業網絡的重要方式(Guo Zhao & Tang,2013)。因此,基于Zott和Amit(2007)對商業模式設計以新奇為中心的定義,本文將商業模式創新定義為:企業通過提出新的價值主張,設計新奇的價值創造系統,以及構建本質的價值捕獲機制來創造或重塑現有商業模式的活動。
三、 價值視角下互聯網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路徑
1. 價值主張。當今企業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的價值主張更加轉移到顧客需求方面。需求基礎觀(Demand-side perspective)這一強調從價值捕獲中區分價值創造,聚焦在能為顧客創造價值的顧客導向方面,并將其視為動態以及某種程度上潛在的理論受到學者的普遍關注(Adner & Snow,2010b;Priem,2007;Priem et al.,2012)。在互聯網企業商業模式創新路徑方面,以顧客需求為導向,致力于發現新顧客,滿足新需求,從而實現顧客價值創新,具體路徑包含以下幾種:
(1)現有顧客分類,定位顧客需求。企業的價值活動都是圍繞著滿足顧客需求而展開的(方志遠,2012)。對目標顧客的需求分析成為了商業模式創新的重點。大多數互聯網企業都將顧客分為付費用戶和免費用戶,由付費用戶承載企業的所有收入來源,從而通過免費用戶提供服務以吸引客源。例如淘寶商城將入駐企業作為付費用戶,而其他商戶和用戶則是免費用戶,以此在這兩種用戶的交互中實現商業模式的價值。而定位顧客需求則要求企業根據需求變化來開發產品和提供服務,并在可行條件下建立起新的產品或服務提供規則。例如,豬八戒網為那些有創意需求的企業或個體以明碼標價的方式將其需求發布到網絡平臺上,然后通過“威客”(賣方)將解決方案提交給自己從而獲利。這一商業模式就是在準確定位各方顧客需求的基礎上創造需求的滿足方式,不僅降低了勞動力成本,也為企業創造了價值。
(2)產品服務更新,創新提供方式。市場環境的多變,顧客需求的多維發展迫使企業及時調整更新產品、服務以滿足顧客多樣且個性的需求。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由于產品或服務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能否及時更新自身產品或服務已成為其建立競爭優勢的必要條件。英特爾公司憑借在CPU領域迅速的速度創新,取得了該領域公認的市場領先地位;華為依靠海外研究所、國內研究所以及成千上萬的技術研究人員,縮短專利研究時間,其產品創新速度遠超國內同行,成就了華為獨特的商業模式。由于互聯網企業大多以提供虛擬的產品或服務為主,因此該類企業的提供方式就顯得格外重要。通過將單純的銷售產品與顧客解決方案相結合,綠盛公司將之前簡單的購買關系轉變為產品、服務的深度合作,既實現了現實產品的銷售,也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價值,創新了產品的提供方式。
2. 價值創造。價值創造主要回答企業的價值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即價值的源泉是什么的問題。一般來講,互聯網企業進行價值創造主要采用以下途徑:
(1)解構企業價值鏈,實現價值鏈創新。許多學者將價值鏈理論融入到商業模式創新的研究中。例如,Magretta(2002)認為新的商業模式類型應該是對本企業現有價值鏈的進一步重構和調整,即對基礎和輔助活動的進一步創新;高闖和關鑫(2006)則以價值鏈理論為基礎,對商業模式創新的演進機理、實現的方式進行了解釋,提出了相對應的商業模式創新;趙繪存(2014)則從價值鏈和商業模式構成要素的角度,提煉出了商業模式創新的路徑。
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很難在價值鏈上的每個環節都實現價值創造,因此許多互聯網企業通過對自身價值鏈進行解構或重構,以此形成本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具體路徑。在價值鏈的解構方面,互聯網企業一般將價值鏈分解成若干個子價值模塊,使價值鏈以此為基礎被重新組合設計,從而創造出新的價值;在價值鏈的重構方面,互聯網企業通常將價值鏈中的若干種活動整合起來以建立新的商業模式。例如亞馬遜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店面銷售、圖書供應、廣告銷售等環節鏈接在了一起,成就了亞馬遜獨一無二的網上書店模式;戴爾則通過取消分銷商這一營銷渠道,將價值鏈進行精簡整合,取得了“直銷”這一獨特商業模式的成功;在價值鏈的延展方面,騰訊公司則是從即時通訊入手,逐漸發展其價值鏈,如今該企業已在門戶網站等領域迅速發展。
(2)整合價值網絡,發展價值生態系統。價值網絡的思維超越了價值鏈思維的單一性、線性特征。價值網絡將企業的重心從過多的關注企業自身轉向網絡整體,強調企業不僅要在與競爭者展開競爭的基礎上獲得價值,而且還要與利益相關者互利合作以實現共贏。凌曉東(2007)認為價值網絡在企業價值鏈的模塊化、解構和重構的基礎上得以產生。特別是,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該類企業的創新更多的是處于一種價值網絡中,而非價值鏈(紀慧生,2013)。許多互聯網企業在考慮自身實力的基礎上,合理選擇合作伙伴,建立合作伙伴機制,發揮協同作用,以價值網絡為顧客提供更多的價值。因此,建構價值網絡也逐步成為了互聯網企業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方式(王琴,2011)。
需要指出的是,互聯網企業價值網絡的建構圍繞顧客需求而展開,這是價值網絡賴以生存的基礎。諸多互聯網企業在整合本企業內部資源和能力,聯合外部利益相關者構建網絡平臺的基礎上,在協同共贏的目標下構建價值生態系統,實現各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作為一家極具商業創新思維的互聯網企業,“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樂視生態”體現了互聯網時代下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處于生態鏈階段的樂視,初具生態系統雛形,正以“顛覆”思路,以樂視生態的模式整合顧客需求,實現商業模式創新的進一步跨越發展。
3. 價值捕獲。不同于價值主張和價值創造,價值捕獲主要解決企業的盈利模式問題,是產品或服務通過一系列手段實現市場盈利的過程。具體而言,互聯網企業進行價值捕獲主要經由以下幾種路徑:
(1)免費方式。互聯網企業依靠“流量”掙錢的例子十分多見。免費方式一般都會在先期提供免費產品,以求短期內增加用戶數量,之后再進行后續的增值服務以實現價值。例如百度、新浪等都是依靠免費的、豐富的內容來增加用戶數量以及用戶的使用頻率,以此來向商家獲取廣告費用;還有的互聯網企業不僅獲得廣告費用,還在一般產品的基礎上,依靠后續產品獲得收入。例如騰訊最初以免費的方式吸引顧客進行即時通訊,之后隨著用戶數量的不斷增長,使用范圍的不斷增大,騰訊開始對QQ聊天中的一些附加產品進行收費。
(2)企業與顧客價值互動方式。很多互聯網企業借助網絡特性,將顧客融入到本企業產品或服務的創新中來。例如,小米公司創造了“粉絲經濟”。該公司吸引手機發燒友,通過與手機顧客不斷進行互動,從而實現產品的迅速更新換代,將顧客深入融合到小米手機的策劃、研發、設計、測試、銷售等環節中來。這一商業模式創新使得小米盡可能的以最小的成本挖掘、利用顧客的價值,以最快的速度生產出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達到與顧客一起實現更大價值的目的。
(3)供應鏈聯盟整合方式。供應鏈的聯盟整合是通過將供應鏈上的企業進行有效整合以實現創造價值的目的。互聯網企業依靠供應鏈伙伴資源豐富自我,通過伙伴資源提升自身內部資源價值的例子十分多見。例如,2015年天貓國際與大潤發等全球九大超市集團達成戰略聯盟,將借助天貓、聚劃算、淘寶等零售平臺體系幫助海外商品開發中國市場,從而與全球體系鏈接價格、渠道、供應鏈。這一模式不僅使天貓保證了后方的產品供應,也為海外產品的銷售提供了理想的平臺,將供應鏈聯盟整合進一步開發,為實現價值創造、利益共享創造條件。
四、 研究結論
本文基于價值網絡定義了商業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概念內涵。并結合互聯網企業的特點,從價值主張、價值創造以及價值捕獲三方面具體分析了該類企業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的路徑:互聯網企業的價值主張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在將現有顧客分類,定位顧客需求,以及進行產品服務更新,創新服務方式的基礎上,促進商業模式創新活動的開展;價值創造反映了互聯網企業內部價值被創造出來的過程,價值鏈和價值網絡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向出發,促進價值創造過程的有效開展。解構、重構、延伸甚至壓縮價值鏈,整合價值網絡,發展價值生態系統均是基于價值視角進行價值創造的具體路徑;而價值捕獲則具體體現了互聯網企業所采用的盈利方式。免費方式、企業與顧客價值互動,以及供應鏈聯盟整合方式體現了互聯網企業盈利方式從單一直接向多元間接轉變的趨勢。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互聯網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實踐的復雜和多變性,互聯網企業在提出價值主張、進行價值創造、實施價值捕獲的過程中,會隨著具體情境的變化整合自身資源和能力進行具體路徑的變化。因此,未來研究可從多方面整合出發,深度探討互聯網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具體路徑。
參考文獻:
[1] 高闖,關鑫.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實現方式與演進機理——一種基于價值鏈創新的理論解釋[J].中國工業經濟,2006,(11):83-90.
[2] 龔麗敏,魏江,董憶.商業模式研究現狀和流派識別: 基于1997-2010年SSCI引用情況的分析[J].管理評論,2013,(6):131-140.
[3] 田志龍,盤遠華,高海濤.商業模式創新途徑探討[J].經濟與管理,2006,(1):42-45.
[4] 郭毅夫,趙曉康.資源基礎論視角下的商業模式創新與競爭優勢[J].貴州社會科學,2009,(6):78-82.
[5] 方志遠.我國商業模式構成要素探析[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2(3):207-214.
[6] 王琴.基于價值網絡重構的企業商業模式創新[J].中國工業經濟,2011,(1):79-88.
[7] 趙繪存.中小企業商業模式創新路徑的研究——以中小企業板企業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12):7-10.
[8] 凌曉東.企業價值網的形成與模型分析[J].世界科學,2007,(8):37-40.
[9] 紀慧生.基于價值的互聯網企業商業模式創新[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5):65-72.
[10] Adner R, Snow D.Old technology responses to new technology threats: Demand heterogeneity and technology retreats [J].Industrial & Corporate Change,2010,19(5):1655-1675.
[11] Amit R, Zott C.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493-520.
[12] Chesbrough H.The logic of open innovation: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3,45(3):33-58.
[13] Guo H, Zhao J, Tang J T.The role of top managers'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in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J].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2013,7(3):447-469.
[14] 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80(5):86-92.
[15] Priem R L.A consumer perspective on value cre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219):219-235.
基金項目: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號:16XNH085)。
作者簡介:宋遠方(1957-),男,漢族,北京市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為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企業戰略與信息化;陳道志(1981-),男,漢族,湖北省孝感市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博士生,北京聯合大學應用科技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企業戰略、電子商務與網絡營銷;王平華(1979-),男,漢族,河南省三門峽市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通信衛星事業部主管、工程師,研究方向為企業技術創新管理。
收稿日期:2016-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