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君
摘要:對于學習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視唱練耳的學習在高中階段是極其重要的。而目前在我國的高中階段的視唱練耳教學中,卻存在很多的問題,如:很多教師教學方法單一,不能適應多變的學生學習思路;學習學習興趣低下,高考壓力大,有些教師不能正確引導;教學內容封閉,無法與實際音樂世界接軌等等。本文針對大多數視唱練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必要的闡述。
關鍵詞:視唱練耳;教學;多媒體;和弦;音程
音樂是通過聲音來表達人類情感的聽覺藝術,是感知藝術。在學校音樂教育的課程中,及早教會學生們建立敏銳的聽覺,對于他們學習音樂、感受音樂、欣賞音樂都有很大的作用。視唱練耳課作為一門基礎課是必不可少的,他好比建筑物的地基,地基打得越深就越扎實, 建筑物就可以建得越高越牢固。視唱練耳正是通過科學的、系統的方法,使學生獲得音樂的耳朵。
視唱與練耳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多唱則善聽,多聽則善唱。作為音樂基礎訓練的兩種方式,視唱與練耳的關系密切,互為因果、相互促進。視唱練耳教學分為視唱、練耳兩大部分。視唱就是讀譜,看譜即唱;練耳就是聽音, 包括聽辯、聽唱、聽寫。對于初學的學生來說,音高概念都比較模糊, 節奏、拍子的感覺也比較差。識譜對于他們來說更難。這問題已成為阻礙學生們進入音樂殿堂的攔路虎了。大部分的學生在學習歌曲時都依賴老師一句一句來教,一節課下來,老師教得辛苦, 學生也學得吃力。
一、高中視唱練耳教學方法
1、旋律音程法。旋律音程法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培養學生的旋律感,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整體記憶能力。旋律音程法其實就是對音與音之間的掌握。如在視唱及練耳中音程、和弦的分層聽辨中,學生可以根據音與音之間的跨度感進行演唱、聽辨。當學生不能對整體的音程或和弦進行很好的把握時,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狀態讓學生進行旋律音程的學習。
2、和聲感覺。和聲感覺的培養是我們初級音樂教學中的最終目標。這種感覺的培養對高考的音樂專業學生來說很重要,它能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對聽辨題目進行把握,在視唱題中,也能有效的糾正自己的失誤。如:在和弦的聽辨中,學生在聽辨大三和弦的原位和弦時,用和聲感覺進行聽辨,能有效的把握住這種和弦就是大三原位,當然,學生必須聽辨出低音才能在聽寫的試卷上正確的寫出和弦。
3、把握好教學步驟。視唱練耳教學的內容通常分為:聽覺訓練,聽寫,和視唱三部分。主要任務是:發展音樂聽覺,增強音樂記憶力,培養正確的音準和節奏感;從而獲得熟練的讀譜技能及豐富的音樂語匯,在實際的音樂活動中積極地使用聽覺。
在視唱練耳中,最重要的是解決音準和節奏兩者的準確性。而我認為音程概念的建立,是解決音準的最佳手段。所以在音準訓練中采用以下幾個步驟:(1) 音階練習:采用各大小調音階練習,進行調試感覺的穩定訓練,培養穩定的調試感覺,因為每一部音樂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調式調性,唱好音階具有一定的調試調性結構的概念,對視唱好旋律以及樂感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2)音程的模唱與構唱:要先進行各種音程的模唱,從純一度,純八度開始練習,然后分別進行純四,純五,增四減五,其中包含有#4。降7。再進行大小三度,大小六度的練習,最后進行大小二度,大小七度的練習。構唱即是在只有標準音的情況下,找到所給的音程的冠音或根音的準確位置,然后再按要求唱出指定的音程,要隨時在琴上進行校正,直至唱準確為止。(3) 和弦連接練習:可幾個人合作,每人一個聲部,進行和弦連接練習,可做:I-----IV----V-----I的大小調的和弦連接。分別在各個調性調式上用固定調練習。這種練習不僅強化自己的音高概念,而且可以培養自己的音程,和弦以及調式感,對音樂感覺的培養也有著很重要的意義。(4)二聲部的視唱練習:二聲部視唱練習不但能調正和平衡聲部相互間的音響關系,理解和體會協和,有助于和聲聽覺的發展,同時也能促進單聲部市場的音調的準確性并增強自己的音樂表現力。
4、結合實際音樂作品來進行。保留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增加音樂作品內容的綜合訓練,并逐漸以此訓練為主要線索,形成多樣化、多層次的教學模式和訓練方法。代替以往以單一聽唱訓練為主,脫離具體音樂形象的訓練模式。譬如在進行音高、節奏、節拍、旋律、調式、和聲等音樂要素訓練時,可采用音樂作品中的素材進行訓練,然后再將這些內容貫穿起來,綜合的開展作品的音響聽覺分析,從而達到發展和培養學生感知“音樂的耳朵”的最終目的。下面就對結合實際音樂作品進行視唱練耳的教學簡單介紹一些步驟和方法:(1)初級階段;初級階段的視唱練耳訓練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節拍、節奏和旋律樂句,并能模唱出來。以下,以英文歌曲《雪絨花》為例(見譜例1),著重共用兩個課時。練耳方面。第一步:播放第一遍音響,播放結束提問一組知識性問題。(也可以在播放之前由老師直接講解)問題1:這首歌曲中國歌曲還是外國歌曲?問題2:曲名是什么?第二步:在播放之前提出問題,并給出答案選項,讓學生帶著問題聽第二遍音響。(如果有問題回答錯誤,可在下一遍播放時再聽)問題3:這首歌曲的節拍是2/4、 3/4 、4/4?問題4:這首歌曲的速度是快速/中速/慢速?問題5:這首歌曲的旋律開始音和結束音分別是?中間都用了哪些音級?并排成一個音階。問題6:這首歌曲的節奏中最短和最長的音符分別是幾拍?第三步:播放第三遍音響,要求學生在鋼琴上彈出或是唱出旋律音高,并默寫下來。(2)中級階段 以《阿尼特拉舞曲》為例 ;第一步:在播放音響之前老師先進行簡單的作品介紹,提出一組問題,要求學生在聽完第一遍后回答。一組一般性問題:問題1:該曲的調性、節拍、速度(包括術語和標記兩種)問題2:該曲的段落劃分?問題3:該曲的樂器編制?問題4:主題的節奏進入方式?問題5:主題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問題6:樂曲中用了哪種特殊的演奏法?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可以用課件的方式展示整個樂曲的結構圖(見圖例1),錯誤的回答由老師指正,在下一遍播放音響時校對。第二步:播放第二遍音響,提出一組具體問題。節奏類:問題7:主題旋律中最主要的節奏動機有(可多選):問題8:樂曲中段的裝飾音出現在哪種節奏中?A、上題B選項的強拍B、上題A選項的強拍C、上題C選項的強拍;D、上題A選項的弱拍第三拍;問題9:與主題同時行的伴奏聲部的節奏型態有幾種?分別是?第三步:聽寫;主要是將總譜中的主題旋律與和聲進行記錄出來。可用鋼琴簡化織體演奏,讓學生聽寫后再校對。
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于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學生來說,要他們進行系統的視唱練耳的訓練,無疑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怎樣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呢?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以熟帶新,啟發興趣。或許有一部分同學會把歌曲唱得優美動聽,但是要他們唱譜, 卻是一竅不通, 既不會看譜也不看節奏,或者是同樣的節奏, 換成另外一些音之后,又不會唱了。 因此我們在上課時, 應先選擇幾首熟悉的歌曲, 讓學生自由演唱. 在熟悉旋律的情況下再來看譜, 了解節奏, 這樣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2)巧填歌詞,調動興趣。利用學生愛編兒歌, 順口溜等特點,為視唱曲巧填歌詞,這樣說說唱唱,既調動了學生的視唱興趣, 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3)加入表演, 激發興趣。在教學生視唱歌譜時,可根據歌譜的特點,啟發學生做出動作,這樣以演輔唱,對于激發學生的視唱興趣,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 都有很大的作用。(4)器樂吹奏, 提高興趣。幾年的實踐發現,豎笛教學對于聽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豎笛音階的反復吹奏, 可使學生逐步掌握音高概念。運用豎笛進行聽音練習還能引發學生的聽辯興趣,讓個別學生吹出音高,其他學生說出唱名,這樣比教師彈琴,學生聽音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作為教師, 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教學內容,既要有一定的量和度,也要考慮學生的接受消化能力, 必須強化教學過程, 循序漸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使學生對音樂的聽覺思維能力得到逐步形成, 規范提高,許多學生在演唱時往往耳朵, 頭腦沒有積極參與, 不懂得用耳朵來聽辯音的高低, 還有的學生能聽辯, 但嗓音不會隨之調節, 這就要求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時刻提醒學生隨時隨地全神貫注地傾聽自己的音色是否與琴聲一致, 以及每個音的絕對音高, 并向其靠攏, 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器官, 切實做到四準, 即聽準、記準、想準、唱準。 對于初學的學生來說, 視唱練耳教學應該立足基礎聽覺訓練, 首先從最基本的單音聽起, 讓起頭腦中形成一種音高概念的意識, 比如在聽辯學生的常用音域, 5--3(C大調)時, 在教學中先用緩慢的速度在鋼琴上彈幾遍, 讓學生對這個音階的音高概念有初步的印象,然后讓學生跟老師的琴聲進行模唱, 進一步鞏固音高概念, 在學習的時候也可逐步增加方法, 比如說, 運用分解音程的形式讓學生聽辯, 要求聽出唱名, 例如, 1-3-5, 2-4-6, 3-5-7, 或者是采用打亂音階排練的順序, 如3-6-1-4-6-2-5-7-3-6-1,如學生能把這些單音聽準確, 那么就說明其腦袋已有一定固定的音高概念, 在這個基礎上在進行構唱就容易多了, 通過練習,學生的音高概念就會得鞏固, 在學習唱歌時, 也不會那么容易跑調. 此外, 教師在唱歌時, 還可以把每個樂句彈奏下來,讓學生進行模唱, 這樣既可以起到模唱的作用,還可以達到鞏固音準進行練習視唱的目的。
四、注意節奏的培養
在視唱練耳教學的過程中, 也要注意節奏的訓練,以往的訓練,通常貫穿在視唱中,即是有音高的節奏,這對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不利,容易造成混亂,特別是一些較差的學生,顧得音高來忘了節奏,或是節奏唱準了卻沒有音準,而拋開音高的節奏訓練可以使學生的節奏注意力更集中。為提高教學效率,可分為四個步驟:(1)添置小節線和終止線,課前將視唱曲抄在小黑板上,教學時讓學生添置小節線和終止線,此法既檢查了學生對樂曲節拍及音符實質的理解,鞏固了小節線與終止線的寫法,同時還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2)聆聽樂曲的旋律,使學生有一個完整的印象,為視唱打下基礎。節奏訓練從最基本的四分音符開始,然后到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點音符、切分音符等。也可啟發學生把節奏與生活事例相結合,如教附點四分音符時,可以用知了的叫聲,也可以用劃船時的節奏--。(3)邊擊拍邊視唱,剛開始視唱時,可采用擊拍來輔助,節奏穩定后,脫離擊拍,讓學生做到心中有節拍。(4)加如打擊樂,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唱與奏的配合能力,且能活躍課堂氣氛。在音高及節奏都解決的情況下,就可以把兩者結合起來,進行一些簡單的視唱練習,如《歡樂頌》、《字母歌》等,簡單地過關了,就可以進入較難的視唱練習中,這種方法,既打好了基礎,又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在觀念及認識上做到心中有數,才能達到教學方法上的“運用之妙,存于一心”。
5、多媒體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應用。多媒體在我們的教學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利用聲音、圖像、動畫來進行立體的教學。下面,我來簡單地介紹一下多媒體教學的方法:以視唱伴奏為例,教師在若干視唱曲目中挑出部分曲目,課前制作好音樂伴奏,其中既可靈活運用除鋼琴之外的數百種音色,還可以運用不同風格的打擊樂器,穿插不同類型節奏,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的音色和伴奏風格,為學生以后參加各類型演唱、演奏、合奏、協奏打下良好的聽覺基礎。在制作的音樂伴奏下,一方面學生的視唱練耳訓練融入到了實際的音樂作品中來,同時將不同聲部從整體音樂結構中剝離出來,讓學生對每個聲部都能清晰聽辨,這樣的聽覺訓練既可以從整體到局部,又可以從局部到整體。另一方面學生所獲得的是從音色、節奏到音樂情緒的立體的多方位的音樂感知。這樣的教學模式不但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及早適應多元化的音樂發展,并且將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和增強社會競爭力。這種訓練手段同時滿足了學生對音色、音高、和聲、現代節奏、樂隊合奏、協奏、交響作品等音樂要素乃至整體音樂作品的吸取。過去由于設備的落后,多注重訓練音樂的基本屬性即音高、音強、音值。如今有了先進的數字化音樂手段,有高科技設備和軟件所提供的大信息量,使得基礎課也完全有能力承擔音色感、音樂的情感屬性及多元化節奏感等音樂本質的訓練。
如果對于伴奏的制作不太熟練或者制作伴奏的時間不太充裕,我們可以利用BB2005這款自動伴奏軟件來實現伴奏的快速制作。BB2005制作伴奏,只需要輸入幾個簡單的和弦,然后選用一種合適的伴奏風格,就可以自動形成伴奏音樂,而且該軟件還可以將做好的伴奏音樂保存成MIDI格式,然后用Overture制譜軟件打開,并添加上視唱旋律,這樣就可以很簡單地制作完成一個帶伴奏的視唱旋律。當然,只要是音樂軟件,那么要改變音色、速度、強弱、音高、調式等也就不在話下。節奏方面:節奏素有“音樂靈魂”之稱,在視唱練耳教學的訓練過程中占有相當的比重,也是最具有訓練難度的。因為節奏訓練要求精確性的掌握和對不同風格的把握。電腦音樂系統內具備全人類發明的幾乎所有代表性的打擊樂器效果,統稱“鼓機”功能。它不僅音色逼真,而且表現力度具有手感,從全套爵士鼓到木魚,從拉丁鼓到梆子等百余種打擊樂器都能從合成器的鍵盤上或音源中找到相應的位置。每一種打擊樂器又可以任意編成節奏型,可以即時播放,又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即時改變速度、力度,與傳統日常節奏訓練的教學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其效果和效率有天壤之別。
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和多媒體系統引入視唱練耳課堂,確實給視唱練耳的教學帶來了深刻的變化,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沖擊也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因此就全盤否定、拋棄傳統模式的教學方式也是很不科學的。傳統教學模式中也有很多不可替代的因素,比如,傳統模式教學多采用鋼琴教學,雖然方法單一、音色單一,但是,在音樂學習中,鋼琴畢竟占據著絕對主要的地位,而且鋼琴的發音是純粹的物理振動發聲,有泛音,符合我們人類的正常聽覺,而這一功能是計算機或多媒體音樂無法替代的;再如,傳統教學模式中無論是視唱、練耳還是節奏,都是在人的情感支配下形成的思維模式,而人在音樂的練習中,不可能是完全準確,沒有偏差的,或多或少有一些延遲或提前,而這樣的延遲或提前正好是符合人類聽覺習慣的。然而,多媒體或音樂軟件卻是絕對的準確,沒有偏差,但當我們在聽的時候,反而會覺得怎么不太準確了,主要就是因為這些音樂軟件是在電腦的控制中,沒有絲毫的人類情感,音樂中缺少了人類情感也就不能算是很好的音樂了。
我們要合理地吸收利用新的技術、新的設備、新的方法,但是不能完全放棄了傳統模式的教學。因此,筆者認為,視唱練耳課的教學必須要傳統與現代結合,合理利用這兩者的優勢,在實際的教學中,摸索出一套既能適應現實需要,又能很好地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正確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黃志鵬.電腦音樂技術在師范音樂教育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 《視唱練耳教學大綱》.
[2] 美·威廉里奇、漢弗萊斯.《練耳—通過音樂作品訓練聽覺》.
[3] 蘇大林.《視唱練耳教學方法探究》.
[4] 劉長明.電腦在音樂理論教學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