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宇
摘 要:在我國,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是至關重要的。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普遍問題出發,提出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以期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0-0014-02
一、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較多,大部分中小企業迫于經濟成本等方面的壓力,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其中有些中小企業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在具體執行中執行力度不夠,導致企業內部控制失效,不僅降低了中小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嚴重限制了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很多小型企業規模小、業務活動和會計記錄相對簡單,通常難以實施合適的職責分離和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下面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來淺談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內部控制環境較差
目前在中國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內部控制環境,企業決策由企業所有者個人獨立做出。同時,中小企業的管理者由于知識水平單一的限制,往往憑個人的實際工作經驗和企業當期利潤來評價企業的經營成果,從而影響到企業環境中的組織結構、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降低了企業內部控制的效果。管理行為缺乏規范化和制度化的約束,是一種粗放型的管理機制,各職能部門權責劃分不明確,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
(二)組織結構沒有根據環境適時調整
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采用的是直線職能制,然而組織環境面臨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組織戰略要適時調整,組織結構也要根據組織戰略的變化來優化,組織結構的好壞關系著組織內部控制的效果。
(三)風險評估機制缺乏
在企業正常生產運營中,每年都做預算并設定一定數額的經營目標,如營業收入、凈利潤等。但我國絕大部分中小企業卻沒有建立一套風險評估手段,不能有效地評估企業將來可能面臨的風險,缺乏識別和防范的能力,缺乏一套完善的評估體系。
(四)內部控制活動不當
內部控制活動是指由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為實現組織的若干目標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定的一系列公司制度和流程,對公司能否有效運行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很多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活動不當,沒有建立公司治理機制或者建立起來的治理機制不完善。
(五)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
企業要想能夠時刻保持良好的運行,企業內部之間以及企業與外部之間的溝通渠道必須保持順暢,在企業內部溝通渠道上,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上下級溝通比較容易。但在跨部門溝通中會遇到一定的障礙,企業各部門互相之間缺乏了解,需要加強信息溝通,如會計部門與銷售部門、業務部門和銷售部門、上下級之間的信息溝通以及企業內部與外部的信息溝通等。
(六)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監督是對整個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再次監察和督促,主要由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審計部門實施。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即使建立了,也很難真正地實行。很多中小企業迫于財務成本的控制,致使高等人才缺乏,很少能聘請真正為企業建立有效監督機制的人才。
二、完善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應對措施
結合相關制度要求,并根據先前開展和管理的實踐經驗、教訓,我們從以下幾方面來完善和健全中小企業內部控制:
(一)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建立一個良好的內外部環境是完善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礎。企業管理層要充分重視內部控制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因此,要提高企業管理者的內部控制管理意識,規范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斷加強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理論學習,在學習中不斷對公司不好的環境加以改善。管理者需要以建立健全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結構為目標,明確職責關系,并提高自身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認識,這樣才有利于企業的成長和發展。
(二)優化組織結構,完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中小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特點劃分管理層次,設計不同的組織結構,在努力克服企業規模限制而產生的人事問題的同時,兼顧部門之間的職能,實現科學劃分,做到精簡、高效。企業要充分重視適時優化組織結構的重要性,制訂科學的發展計劃,在人才等方面予以傾斜,形成有效可行的人事制度,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發展。要把提高員工的素質作為優化組織結構、改善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環節。堅持在“選人、用人、育人、留人”四個方面共同努力,做到量才而用,任人唯賢,把員工的成長和企業發展融為一體,把員工的需求和企業的目標融為一體。
(三)建立健全會計內控制度,重視內部審計作用
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重視內部審計的作用是解決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內部審計可以提前發現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缺陷,提前發現問題,并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和糾正。采取這一措施有利于保障企業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防范風險的發生。
(四)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完善會計信息系統
建立完善的會計制度和會計信息系統能夠有效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我們首先要做到財務各崗位人員齊全,明確各崗位職責,通過會計信息系統建立清晰的會計核算和審批制度。比如,人員費用報銷流程、財務憑證管理制度等,當中小企業的負責人由于業務談判等原因出差或者在外地的時候,可以通過相關會計信息系統在網上審批,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避免一些違規和舞弊現象的發生。
(五)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中關鍵控制點的關注
關鍵控制點是指在一個業務處理過程中有著決定作用的控制點,這個控制環節很可能處理不當,當處理不當時,企業內部控制就會出現漏洞。對于中小企業因為其規模限制,在關鍵控制點的設計上更顯得尤為重要。內部控制的目的是預防風險的發生,規避一些不必要的損失。關鍵控制點控制的好壞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
(六)強化風險評估機制
企業管理者要強化風險評估機制,從企業發展的各個方面來評估企業的風險,進行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并采取相應的制度和措施加以預防和控制。風險識別包括對經濟環境、國家政策等外部因素的識別,也包括對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員工素質等內部因素的識別。風險分析牽涉到評估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此項風險對企業的重要程度、如何規避風險等。
參考文獻:
[1] 李嵐.對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思考[J].中國內部審計,2015,(10).
[2] 李勇.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分析[J].財會通訊,2015,(1).
[3] 盧德湖.信息化環境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商業會計,2015,(9).
[4] 孫采薇,陳艷林.淺談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加強對策[J].財會通訊,2014,(12).
[5] 鄒婷,付曉,遲丹鳳.基于模糊數學的成熟期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應用研究[J].商業會計,2015,(9).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