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萱
一、陜北民歌翻譯研究現狀
中國傳統文化向全世界的傳播和推廣,是翻譯工作者無可推卸的責任。陜北民歌既是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抹亮色。通過譯者的創造性和藝術化的努力,使陜北民歌走出中國,唱響世界,令更多的地區和民族了解它、接受它、喜歡它,具有促進國際交流和溝通的重大意義。因此,翻譯好陜北民歌,無疑會對中國傳統文化向外傳播起到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陜北民歌譯介工程”倡導“將優秀的陜北民歌(包括紅色民歌)以新的語言形式推介到世界和當代各種文化活動及學校教育中”,這項文化“跨界”工程也對我國“紅色文化”向全世界的傳播起到積極作用,并且有助于吸引更多外國友人關注陜北文化,促進陜北地區紅色旅游事業的發展。
二、陜北民歌中的“比興”修辭格
從文學層面來看,陜北民歌歌詞大量地運用了《詩經》國風中賦、比、興的創作手法,極大地增強了陜北民歌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朱熹在《詩集傳》中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淺顯而準確地解釋了比興的含義。“比興”手法的運用更增強了陜北民歌的文學魅力。特別是信天游里,許多歌詞,通常是上句起興,下句點題。運用比興引起人們廣泛的聯想和想象,使抽象概念或隱含的感情活動變為具體形象,令人易于理解和感受,并給人美的享受。例如:“上河里的鴨子下河里的鵝,一對對毛眼眼照哥哥”(《叫一聲哥哥你快回
來》),上句的一對對鴨和鵝的意象為后面眺望哥哥的抒情描寫起了興。“酸湯蕎面辣子紅,大女子吊辮愛死人”(《拔起黃蒿帶起根》),上句用當地人熟悉并喜愛的酸湯蕎面調辣子來打比方,通過人們的“通感”,以味覺所感觸的具體的美,引起人們視覺的美感。“五谷里(個)田苗子 / 惟有高粱高 / 一十三省的女兒(呦) / 數上(那個)蘭花花好。”(《蘭花花》),這句前邊便是后邊的“比”——用高粱在五谷里的高挑比蘭花花在女子里的出眾,不光形象貼切,而且意境優美。“陽洼洼糜子背洼谷 / 那達想你那達哭。”(《什么人留下交朋友》)這便是“興”——先詠糜谷之事以引起懷人之詞,不光能使表情達意順理成章,而且還為人物活動創設了闊遠的背景。“東方紅/太陽升/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明顯用的是“起興”的手法:用“紅日初生,光照大地”的景象引出一代偉人毛澤東,形容他對中國人民的影響。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因此,在翻譯實踐中,對最具代表性的比興手法的翻譯直接決定著譯文的質量。
三、“三美原則”對“比興”修辭翻譯的指導意義
1978年,許淵沖先生在《毛主席詩詞四十二首》序言中把魯迅的“三美”說應用到中國古典詩詞的翻譯上,提出了古詩翻譯要盡可能傳達原詩的意美、音美、形美的理論。他提出“譯詩要像原詩一樣能感動讀者的心,這是意美;像原詩一樣有悅耳的韻律,這是音美;還要盡可能保持原詩的形式,這是形美。”在“三美”中,意美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音美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是第三位的。我們要在傳達原文意美的前提下,盡可能傳達原文的音美;還要在傳達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盡可能傳達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齊備。如果三者不可得兼,那么首先可以不要求音似,也可以不要求形似;但是無論如何,都要盡可能傳達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陜北民歌描繪了陜北高原的社會生活風貌,展示了陜北高原的自然景觀、人文地理、風俗習慣。它體現著人情美、意境美、風情美、繪畫美、形式美。因此,在“三美”原則指導下,對陜北民歌的翻譯有助于將其民族文化之美、民俗文化之美、民歌藝術之美再現和創造出來,將中國文化的精髓傳播出去,將陜北民歌推廣到世界各地。
如“天上的星星配對對,人人都有那干妹妹。”(《老祖先留下個人愛人》Why Must A Man Love A Woman?)譯為“Over head the stars in the sky appear in good pairs, And man and woman must have their love affairs.”這句歌詞用“天上的星星配對對”起興,揭示人類產生愛情結成伴侶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表達得既含蓄又深刻,譯文在翻譯時就要把這種美感傳遞出來。再如“三月里(的個)太陽紅又紅,為什么我趕腳的人兒(喲)這樣命苦?”譯為“The sun is so red and hot in March. Why am I so miserable as a transporter?”翻譯時要表現太陽的熱,來反襯趕腳人的苦;用太陽的美,反襯趕腳人的悲。
因此,用“三美”原則來指導陜北民歌中“比興”修辭格的翻譯,可兼顧其文學性和藝術性,再現陜北民歌的本真韻味,表達陜北民歌的語言魅力,這對于傳遞陜北民歌的文化價值,推動陜北民歌走向世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緱斌.論民歌翻譯的學科定位、歷史現狀及其策略[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9(4).
[2]李林波.在詩中聆聽歌的回音——評《西北回響》兼論陜北民歌的翻譯[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9(3).
[3]壟耘.說陜北民歌[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
[4]王宏印.西北回響[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
[5]王會娟,胡德慧.“三美”原則指導下“信天游”歌詞文本的翻譯研究——以王宏印教授《西北回響》為例[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11(3).
[6]王沛.陜北民歌的特點及其翻譯探索[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0(1).
[7]許淵沖.翻譯的藝術[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