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國成
學校文化是學校的靈魂,它凝聚了全校師生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努力方向。創建特色學校,是優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內涵,提升學校品位的重要舉措。珠海市香洲區吉蓮小學以“蓮文化”為主線,致力于校園特色文化建設。
一、“蓮文化”的形成背景
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體現了它不隨世俗、潔身自愛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體現了它表里如一、不牽扯、不攀附、正直的優秀品質;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體現了它決不被俗群輕慢玩弄的高尚節操。
蓮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呈現,自周敦頤之后,蓮文化更是形成了君子人格思想的傳統文化意蘊,這與養成教育兩相呼應。同時,吉蓮小學“尚善、至正”的校訓與校名“吉蓮”中的“蓮”的清正、高潔內涵也相吻合。于是,吉蓮小學以校為本,把“走蓮文化之路,育蓮品格之人”的“蓮文化”作為學校的辦學特色。
二、“蓮文化”的實施過程
1. 蓮魂熏陶,精神育人
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學校以“蓮文化”特色引領師生走進廣袤浩瀚的蓮品墨園,領略深刻厚重的蓮學之道,彰顯學校“尚善、至正”的校訓意蘊。利用升旗儀式、主題班會、學校集會等形式,向孩子宣傳學校的校訓“尚善、至正”的含義與“吉蓮”中的“蓮”的清正、高潔的品質之間的聯系,讓孩子領會學校把“走蓮文化之路,育蓮品格之人”的“蓮文化”作為吉蓮小學的辦學特色的意圖,引導孩子學習白蓮的圣潔、黃蓮的德高、紅蓮的誠信、粉蓮的清廉,努力成為尚善、至正、有用的人。
學校還成立了“學生義工服務隊”“教師義工服務隊”“家長義工服務隊”,讓他們發揚吉蓮小學“尚善、至正”的校訓精神,踐行蓮的品格,利用課余時間服務校園、服務同伴、服務社區,使其成為學校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2. 蓮香彌漫,環境育人
蓮文化建設伊始,學校便根據已有條件打造富有蓮之特色的校園環境。現在,學校建有蓮花池、蓮花墻,還種有一排排的蓮花,每到夏日,蓮次第盛開。學校還選取白蓮、紅蓮、黃蓮、粉蓮分別來象征蓮的圣潔、誠信、德高、廉潔等優秀品質,與學校校訓一脈相承,引導孩子做善良、正直、有用的人。另外,學校每學期讓孩子制作有關“蓮”的手抄報、創作有關“蓮”的繪畫和習作,并擇優在各班走廊以及學校展板上展出,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蓮文化展板和長廊。學校也組織各班開展種蓮比賽,引導孩子了解蓮的生長過程和蓮的價值。蓮文化環境的創設,讓孩子在創作、欣賞和種植的過程中了解蓮、熱愛蓮、弘揚蓮之精神,不斷受到蓮文化的熏陶,逐漸將蓮品格內化為自身的品質。
3. 蓮姿翩躚,活動育人
學校以“蓮文化”的理念統籌全局,著力在各項活動增添蓮的色彩,并就此深入內化學生的蓮品格。一是讓“蓮”走進課堂。語文、思品、美術、科學、綜合實踐、主題班會等課堂,教師都應注重適時地引導孩子了解、學習蓮的品格。二是讓蓮走進活動。如科技節,學校組織孩子開展有關蓮的探究,引導孩子了解蓮的生長過程和蓮的價值;讀書節,創設與“蓮”文化有關的各具特色的讀書活動,讓孩子在誦讀蓮之經典、品味蓮之韻味的過程中親近蓮、熱愛蓮、品味蓮;藝術節,通過“蓮之聲”“蓮之舞”“蓮之樂”“蓮之文”“蓮之畫”等比賽,豐富蓮之藝術、延伸蓮之內涵;體育節,進一步弘揚蓮的精神,通過隊形隊列、兩操以及體育競技項目的比賽,激發孩子的拼搏精神,形成昂揚向上、堅忍不拔的品質;英語節,融合中西文化,引進國外之經典,豐富蓮之內涵,拓寬蓮文化的維度。諸如此類的傳統校園節日以及活動,都可與蓮緊密相連,盡展“蓮文化”的魅力與育人功效。三是開辦“弘蓮文學社”和組建“弘蓮誦讀隊”。 學校出版《弘蓮通訊》《弘蓮》社刊,引導孩子用筆去弘揚蓮的品格,受到了孩子和家長的好評。“弘蓮文學社”被評為“珠海市2015年優秀文學社”。學校“弘蓮誦讀隊”誦讀節目《一路蓮香伴成長》獲2013年區中華經典誦讀大賽一等獎、市中小學中華經典誦讀總決賽三等獎,誦讀節目《修身遵古訓,樂誦三字經》被邀請參加香洲區明德大舞臺的演出。
4. 蓮韻無窮,評價育人
在“蓮文化”建設作為學校工作的主軸展開的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評價,更好地讓孩子彰顯蓮的品格,踐行蓮的品質。
首先是啟動“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家庭”活動。學校制訂每月家校表現評價表,在這張評價表里,有“孩子評家長”和“家長評孩子”兩大板塊,孩子們第一次體會到評價不是站在那里被大人指點評定,而是一種相互對話、相互參照。在逐項對比評價的過程中,孩子和家長一道共同規范完善自己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言行,家長則指導孩子的品德朝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其次是使用“義工存折”。每個參與學校義工服務的孩子都會得到一本銀行存折模樣的義工存折,每次服務之后,都會填寫上服務時數。學期末,根據存折中統計的總時數進行評優。具有評價效用的義工存折用對話的方式,將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同伴激勵相結合,對學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發展起到了導向的作用。
三是采用“新三好”學生評選。學校以“在校做一名好學生,在家做一個好孩子,在外做一個好公民”的“新三好”代替了傳統的“三好學生”評比,用學生自評、小組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代替班級推選,緊密結合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表現,緊密結合他們在學校踐行蓮的誠信、圣潔、清廉、德高的實際,引起學生強烈的情緒體驗,激發家長的參與積極性,強化德育評價對學生德育實踐的影響。
四是采用“塔式”的創星評比。實行創“星”制,以班級為單位,評選“每周之星”(周評一級星:小荷初露)、“榜樣之星”(月評二級星:紅荷映日)、“吉蓮之星”(期終三級星:荷之君子),后一級的星必須在前一級的星里評選,所以叫“塔式”評比,這樣更能鼓勵孩子力爭上游。
5. 蓮品滲透,專題育人
從2014年開始,學校把白蓮的圣潔、黃蓮的德高、粉蓮的清廉、紅蓮的誠信作為四個教育專題,在每個學期里分別對孩子開展教育,每個月開展一個專題。結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分低、中、高三個年級段,確定培養的內容和不同的目標,形成“蓮文化”校本教材,每學期都有計劃、有內容、有目標地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
校園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建立起來的,需要靠不斷地積淀,需要一個不斷實踐反思的過程。通過四年的努力探索實踐,“蓮文化”這一特色正以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的面貌在吉蓮小學生根發芽。
本欄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