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平
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知識的獲得,還是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發展,無論是情感、意志的培養,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探究。教師無法代替學生讀書,也無法代替學生分析思考,教師既不能把知識灌輸到學生的頭腦里,也不能把思想觀點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因此,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真正從學生的學出發,為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學習創造條件,這是優化閱讀教學的關鍵。我在閱讀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了自主探究學習。
一、多角度地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
當前,閱讀教學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現象屢見不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課堂教學模式尚未打破。因此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除改變教師的角色定位外,還要從關注“差生”這個角度入手。“差生”(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在課堂上經常坐冷板凳,充當陪讀的角色。“差生”在課堂上往往遭到冷落,學習態度都較冷漠,缺少參與的熱情和機會,更談不上主動探究。于是,“差生”越來越差,正像布魯姆所說的:“三分之一學生由于缺乏與教師進行課堂交往的機會而真正變成了差生。”發展性教學認為,“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要發現學生的差異,因人而異地為“差生”創造參與探究的機會,鼓勵他們揚長避短,促進他們滿腔熱忱地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針對“差生”我采用了分類訓練分層次推進教學法、合作學習法、活動教學法等等。這些教學方法的共同特點均是以學生為中心,加大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往、互動,真正讓課堂動起來,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在實踐中學習,都能在各自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為了便于學生的活動和交流,我還改變了“秧田式”桌椅排列法,換成“馬蹄形”、“半圓形”或“圍坐形”,把個人自學、同桌商量、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初步形成了全員參與的探究型、開放型的課堂教學形式。
二、保證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時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里寂靜,學生集中思索,要珍惜這樣的時刻。”在實際課堂中,很多教師在提問后馬上叫學生回答,不給學生時間去思考。在這極短的時間內,學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嗎?學生能獲得多少“頓悟”和思維的閃光呢?可學生為了迎合老師的心理,匆忙尋找片言只語作答,表面上氣氛活躍,實際上是走進了繁瑣而膚淺的一問一答的圈子中去了。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要在提問后給學生一些獨立思考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深入思考。當學生回答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如教學《小狗包弟》,我在講課文時指出:“這里為什么要介紹藝術家和狗的故事?”話音剛落,臺下就有了議論的聲音。我沒有立即讓他們起來回答,因為在這么倉促的時間內作答,學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且這時讓他們回答會影響其他同學思考。于是,我用手勢示意這幾位學生把手放下,親切地說:“你們反應可真快,我想你們如果和其他同學一樣能認真讀讀課文,思考周到些,把語言組織得精練些,回答一定會更精彩。”這樣,既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又調動了他們思考的積極性,同時穩定了全班學生的情緒。學生在教師期待的目光中細致讀、認真想,教室里鴉雀無聲。不一會兒,學生陸陸續續舉起小手,這時我請一名中等程度的學生起來回答,他回答道:“這是想引出巴金和狗的故事。”另一名學生補充道:“我認為這是將兩個故事做比較。”還有一名學生說:“這個故事發生在文革時期,專政隊太兇殘了,他們連夠狗都不如;巴金也經歷了文革,這就說明他的命運也將是很慘的。”從學生的回答中不難看出他們經歷了一個分析、歸納、綜合的主動探究過程。
此外,為了在閱讀教學中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還應還給學生讀書的權利,保證學生讀書的時間,要把“書聲瑯瑯”作為評價一節語文課的重要標準。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說過,“語文教學就是要變著法子讓學生讀書”。通過教師的范讀、領讀、伴讀、引讀,學生的朗讀、默讀、齊讀等形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探究,讀熟、讀通、讀懂課文。
三、提供學生寬裕的自主探究空間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探究的起點和中心點。圍繞這個中心點,教師還必須提供寬裕的空間,進一步引導他們深入探究。教學中要改變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為此,教師可在教學的關鍵之處、重點之處設計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的環節。這樣,可以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啟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探究問題;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培養他們團結合作、互相競爭的精神。
如《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重點是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格,如何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價和感受。課文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梁任公先生的一些特點,并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為了讓學生從課文內容中體會這些內涵,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1)分組討論。每小組分配4個自然段,小組完成對內容的分析。
(2)小組交流: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推選一位同學歸納小組同學的發言,參加全班交流。為了使本組交流獲得好評,小組成員全力以赴,群策群力。
(3)集體交流,教師點撥。通過努力,學生對梁任公的個性特點有了了解,也體會到了作者對梁任公的敬仰、欣賞、贊美之情。
所以語文工作者都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確立學生主體發展意識,不斷拓寬學生自主發展的天地,營造學生廣闊多樣的自主學習環境,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發展。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一顆聰慧的心靈,都能善于發現問題,都蘊藏著巨大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