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案例回放】某位教師在講授《七律·長征》時,先簡介長征,投影出很多文字和圖片,然后讓學生逐句翻譯(其實結合書下注釋,語句已經通俗易懂),齊讀兩遍后拋出自己設計的若干個問題,如“哪兩句是全詩的總綱”,“頷聯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何作用”,“某些字用的好不好,為什么”等,甚至還出示了一道選擇題。這些問題從語文知識的層面來說設計的還不錯,從現場學生回答來看也都圍繞著老師的中心走,特別是回答修辭手法及作用時,老師還強調了回答的格式必須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某事物的什么特征,表達了作者對某事物的什么感情”,還說:“這樣才能在考試中拿到分數哦?!苯虒W最后展示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克服困難的五福雄壯畫面,讓學生選最喜歡的一幅,說說感受。鈴響時,老師講授內容圓滿結束。
【聽課感想】這堂課如果僅從考試效果的角度來評價,那么或許是成功的一堂課,學生對字詞句的分析把握很到位,默寫效果也很好。用音樂做個比喻,“曲和調”彈的都很到位,但從課堂氣氛和學生臉上的表情不難看出,這只能說是一堂成功的“閱讀操練課”,但絕不是真正科學的語文閱讀課,也就是說,音樂的“情”完全沒有體現。可以想象,在這樣的訓練下,學生“閱讀”《七律·長征》時,是怎樣的一種心境——沒有偉大人格的感染,沒有高尚情感的沖撞,沒有深邃思想的啟迪,只有對詞語的記憶,對試題的判斷,對格式的復制!
【深入思考】著名學者錢理群教授曾提出:語文教育應“給孩子一個‘精神的底子”。這無疑是對語文教育目標的最好詮釋。而在語文教育的眾多分類中,能做到這一點的定當是閱讀教學了。我們可以這樣認為:語文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應是幫助學生構建其充實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凈化心靈空間,豐富思想感情,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科學精神。
所以,閱讀教學的魅力就在于“未成曲調先有情”,不要拘泥于教學的外化模式,拋開固定的曲子和調子,提煉教師和學生的“情”,那么課堂節奏就會如行云流水般順暢,教學就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
各個語文教師的語文功底有所差別,但這并不妨礙才情的提升。有一條最重要的途徑便是多閱讀課外文學作品。把課外文學作品融入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并采取多種“滲入”方式,如一學期大膽地取舍統編教材,留下三分之一的時間為學生讀課外文學作品,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自己邊讀邊議,把自己的體會和學生分享,讓他們的精神世界也高尚起來。好的文學作品甚至超過了空洞的德育和美育說教。教師的才情如同一扇門,從課內到課外,學生通過這扇門,本來容量有限的語文課在他們眼中變成了一個遼闊而絢麗的世界。在傾聽和閱讀的過程中鑒賞文化精品,提高審美情趣,充實精神營養,完善人格塑造。
其次,教師要有“真情”?,F在大多數都是80后的教師,感情的表達比較含蓄,真性情的教師并不多,照本宣科,完成任務觀點者不在少數。有時還要抱怨學生,只會說套話,沒有一句真話。久而久之,自己對于閱讀教學也失去了興趣,變成了味同嚼蠟似的語言文字分析。比如魯迅的《孔乙己》,三節冗長的背景、人物分析課,最后學生只能留下一個可笑而可悲的孔乙己形象,一個沒落的時代背景而已。因為“時間不夠了,教科書上的東西都說完了”。怪不得有學生說:“我喜歡自己讀《孔乙己》,但不喜歡老師講《孔乙己》。自己讀,我對孔乙己充滿了興趣,也似乎讀到了自己的影子。但老師一講,得到的只是所謂的‘關鍵詞、關鍵句而已。”
最后,教師要有“激情”。這里所說的激情并非是教學風格,而是如何激發學生的熱情。第一是激發學生“問”的熱情。備課時,教師自己固然要精心設計一些提問,但更提倡教學問題從學生中來,讓學生處于學習的主動地位,即使他們不愿或不會提問,也必須“逼著問”。讓他們明白:語文學習的第一步并不是老師講,而是自己問。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事先讓學生從各種角度對文本提出自己的疑問,45個學生一共提出了一百多個問題,除去重復和質量太差的,和老師預設的重難點吻合的不在少數,并且還有超出預設范圍之外,帶有學生更成熟思考后的精妙問題,如“作品揭露的現象到底是人性的永恒話題還是帶有時代烙印的產物?”第二是激發學生“辯”的熱情。不會辯,不肯辯,總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那語文教學就變成了沉默的語言學,語法學。其實,在語文課堂上,隨時可以讓學生參與辯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想法,以說促思,如《陳涉世家》,有同學認為陳勝起義出于偶然,這對這觀點,有不少同學反駁,有的從陳勝少時的“鴻鵠之志”談反抗的必然性,有的從“天下苦秦久矣”談“宜多應者”的必然性……不同的觀點,必然“逼”著學生再次回望文本,從文本中找出理據,這樣的閱讀教學難道不是激情洋溢而效果卓著的么?當然,要激發的還有很多,這都需要教師一一從教學實踐中總結,改進,再實踐,總之,一切的激情都建立在教師自己也必須是一個勤奮思考,熱愛生活,熱愛文學的前提之上。
才情、真情、激情,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尤其寶貴,把這些情融入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必將能彈出一首精彩絕倫的“曲調”,必將讓學生受益終身。那么到那時,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一句:“我不是語文教書匠,而是一名語文教師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