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
高中語文的學習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關鍵時期,語文作為人們社交的重要工具,它既是人類優秀文化的沉淀,同時也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因此傳統文化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素質的培養以及中國文化的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國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中的應用現狀
高中語文中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內容包括經學、諸子學、史學、文學等,其內容比較全面,且挑選的課程均不同程度地體現著傳統文化的精髓。高中語文教材是按照統一的課程標準進行編排的,所以在內容上代表著國家對學生掌握傳統文化的要求。這些要求主要包括古詩詞和文言文的學習。例如,用文學的視角去鑒賞詩詞的意境和情感,就是接近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傳統文化也是通過這種滲透,向學生傳遞文化內涵與知識底蘊。
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卻呈現出了幾種消極的態度。
首先,從心理接受層面來說。由于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內容龐雜,如一字多義的現象在中國傳統詩歌和文言文中出現很多,學生往往不能有效掌握,只能死記硬背,無法自由思考,從而產生抵觸心理。其次,相比現代的西方文化,傳統文化的學習缺乏時代感,不符合對新時期學生的精神要求。
這樣的心理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高中語文教學中出現了如下的狀況。一、學生通過參考書或者網絡上的翻譯直接學習文言文,學生自己不具備解釋文言文的能力;二、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注重詩詞、文言文的解釋以及存在其中的一些語法內容,從而忽視了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的精髓——情感。三、追求現代流行文化,缺乏對傳統文化的關注以及民族文化的學習。
二、中國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
(一)與學生文化道德素質要求相匹配
高中是積累知識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雖然高中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脫離了初中生的稚嫩,形成了自己的思考體系和價值取向,但是均不夠成熟,因此可塑性的空間仍然很大。
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是改善學生價值取向以及完善學生獨立性格的重要方式。中華民族幾千年沉淀下來的文化,其能量和精華都是無法言表的。因此將傳統文化與高中語文教學聯系在一起是必要的。
(二)與社會發展需求相匹配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定義越來越細化。目前社會需要的是具有高度責任感、優秀的道德品質、高尚的人格和專業的知識相結合的綜合型人才,其條件缺一不可。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彌補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道德意識的滯后,因此與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
(三)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需要
中華民族的精神就是將文化精華傳承到底,不可拋棄,不可懈怠。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可以推動社會發展,民族富強,同時也是培養符合中國發展需要的人才的重要途徑。
三、中國傳統文化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和注意事項
(一)中國傳統文化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的教學策略
1.教師要對教材的資源進行深入挖掘,注重傳統文化中情感的滲透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在講授古典詩歌時,配上一些古典的背景音樂,使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有代入感,從而激發學生內心的真情實感,引導學生享受其中的情意。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設計一些短劇,模擬一些場景,讓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能與主人公感同身受。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僅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能使學生深入地感受傳統文化的精神氛圍。
2.培養學生多閱讀一些國學經典,開展古典名著的拓展教育
國學除了擁有莊重的名字以外,其內容也具有很多的神秘色彩。雖然,在閱讀的時候可能會產生一些困難,如文字障礙、語言障礙等,但是不會影響到學生對核心內容的把握。教師要通過引入經典故事到日常的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這些傳奇故事的魅力,從而引導學生去閱讀一些古代經典。
具體的方式可以采用一些語文實踐活動,例如可以開展“誰是故事王”的講演活動,以名著核心內容為主題的話劇表演,或者組織一些課堂分享環節,這些都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3.學校可以利用假期開展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實踐活動
實踐是為了從生活中找到學習知識的樂趣,這一點可以利用到傳統文化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都知道,現在被我們踩在腳下的土地曾經留下過許多英雄的足跡,每一方土地都蘊含著美麗的故事,因此可以通過這樣的角度來尋找學生家鄉的故事,讓學生因為自己的家鄉而驕傲。
4.學校應該加強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價值的教育
教育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方面是教師,另一方面是學生,使教授主體與客體都能感受到學校對其的重視程度。生活在這個先進的時代,很多的學生都有自己學習上的小聰明,學校重視什么,就研究什么,這是學生一般的想法。因此學校的教育宣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中國傳統文化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的注意原則
首先,在文化的選擇上一定要有戰略目光。任何一種文化都具有其亮點,同時也會存在一定的弊病。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選擇有價值的內容,引導學生向積極有意義的文化靠近。
其次,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也不要否定西方文化或者其它文化。要學會以尊重的眼光看待文化的概念,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思考如何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加入西方文化使其更具有現代意義。
最后,就是語文學習的角度,合理的分配各項知識的比重,不可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