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某直播平臺上,身穿校服的高三女生王芳(化名)直播開學情況。畫面中,王芳從操場上同學們課間娛樂、談笑的場景,一路播到教室內在做功課的同學,視頻中學生均穿著標有校名、字樣清晰的校服。
直播開學的不止王芳一人。在多個直播平臺的搜索欄中,輸入“直播開學”、“直播上課”等字樣,可以發現部分平臺上有直播上課的視頻,入鏡者大多在聽講,不知被人拍攝。
王芳自己在被學校約談時說,是因為覺得直播開學很新鮮,想做一次嘗試。這也難怪,今年被稱為“直播元年”。以網絡直播為支點帶動起的一條完整產業鏈,已逐步成形。據調查統計,“網紅”人數目前已超過100萬,一些“網紅”年入百萬不是問題,超過54%受調查的95后稱,渴望當主播、當“網紅”,可見,想要成為“網紅”已成為群體現象。
網絡直播的初衷是廣泛吸睛與大量傳播,進而與盈利直接掛鉤。很多人做直播都說是為了“好玩”,但涉及賺錢,暴露了“玩”已然變質。成年人“玩”直播尚且需要依法規范,未成年人實施此類行為,或被拍攝對象是未成年人,更應嚴格限定。
未經同意,讓不知情者入鏡,屬于偷拍偷錄,這種行為涉嫌侵犯他人的名譽和隱私權。直播平臺的用戶協議,一般都會有“不得未獲他人允許,偷拍偷錄他人”的要求。即便是新聞報道,如需拍攝學生上課及課間一舉一動,除非是一掃而過的鏡頭,否則針對這些未成年人的特寫鏡頭,要使用馬賽克處理,王芳的直播卻未作任何處理。更何況王芳將直播開學放到直播平臺上,涉嫌商業行為。如果是這樣,王芳實際上是賣老師、學生的隱私賺錢,屬于不正當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