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常青
王夫之曾說過:“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此話足見文章立意的重要性。現在的高考作文不主張在立意上為難學生,所以做到立意合理并不是一件難事。然而,眾多合理的立意當中,深刻高遠的立意則是備受閱卷老師青睞的。那么如何在緊張的考場上牢牢鎖定深刻高遠的立意,從而占盡先機呢?我認為要想文章立意深刻高遠需具備“兩種思維,三種情懷”,即透視思維、輻射式思維、家國情懷、文化情懷、哲理思辨情懷。下面,我們逐一進行分析。
一、透視思維
透視思維是指透過表面現象探求事物本質的一種思維樣式。很多材料,從字面上看只是普通的自然現象或是日常生活瑣事,但背后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透過表面現象,迅速地抓住問題的實質。
如2015年湖北高考作文:
材料作文,泉水在地下蓄積。一旦有機會,它便驕傲地涌出地面,成為眾人矚目的噴泉,繼而匯成溪流,奔向遠方。但人們對地下的泉水鮮有關注,其實,正是因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語的泉水的不斷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奔涌。
審題分析:本則材料字面上是講因為有了地下泉水的默默聚集,才有了地上噴泉不停奔涌,才有了溪流奔向遠方。很顯然,這只是材料的表象,我們圍繞泉水的聚集和奔涌進行立意,盡管合理,但算不上深刻高遠。要想使立意深刻高遠,我們必須透過表象看出材料的本質。
對于這篇材料,命題人是想借助泉水來談人生的積淀與成功。我們可以這樣立意:人生要想精彩必須像地下泉水一樣不斷積蓄力量,必須經過默默無聞的奮斗過程。人民群群眾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我們應關注普通人,關注平凡人等。
二、輻射式思維
輻射式思維是指針對一個問題,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由同一點向四周輻射的開放性思考。常見的輻射角度有縱向和橫向兩種。“縱”就是縱向思考,按時間順序,由古至今展開聯想。“橫”就是橫向思考,按空間順序四面八方展開聯想。
如學生作文《水之殤》這樣寫道:
“望著觸目驚心的文字,品一口號稱經過18層凈化的礦泉水,我內心卻五味雜陳。我想起了一句黃河岸邊的民謠,“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洗衣灌溉,80年代水質變壞,90年代魚蝦絕代,新時代里身心受害。”清清的水流,流出歷史,流出了燦爛的文化。然而,新的時代里,這令人生畏的水流又怎樣穿越今天,奔向未來呢?我們的子孫又將面臨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呢?
分析:作者用縱向思維開頭,以時間為序回顧了水質從上世紀60年代一直到今天的變化過程;而且站在今天,對未來的水質進行發問。這樣從過去到未來,將文章立意不拘限在當前的水污染和治理方面,一下子延伸到了歷史和未來,立意極為高遠深刻。
三、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作者往往超越自我,站在國家的、民族的、乃至人類的角度去解讀文題,去審視生活、生命和人生。
比如對于蜜蜂,有首古詩《題蜂》這樣寫道:“銜脂竊粉笑蜂忙,只為微軀急聚糧。念到蜜成已無份,何如花底剩余香!”這里蜜蜂整日里銜脂竊粉,為生計奔忙,作者將蜜蜂描寫成了一個利己主義者,并對蜜蜂挖苦嘲笑,旨趣庸俗平淡。而楊朔則在《荔枝蜜》中借蜜蜂之口唱出了新中國剛剛成立后,勞動人民對國家的無限愛意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極具時代氣息。他這樣寫道“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為自己,而是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遠處水田里的農民,他們正用勞動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著生活的蜜。”文章意在向人們傳達了一種觀念:面對新的時代,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像這勤勞樸實的小蜜蜂一樣勤勤懇懇,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而努力工作。這樣的立意就極具家國情懷,立意極為高遠。
四、文化情懷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民族文化源遠流長。作文如果能巧妙結合作文材料,站在歷史的高度反思燦爛的中華文化,這樣提練出來的論點自然也就高人一籌。
比如2014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題“規矩”,我們如從做人做事講規矩,講原則方面立意都是合理的。但如果我們用文化情懷去關照材料,將立意定為“重提老規矩是對傳統文化的弘揚”,這與眾多考生的立規矩講紀律的立意相比,絕對算得上既新穎又深刻高遠。
懷念北京的老規矩,就像懷念曾經的四九城。
四九城的一切是那樣規規矩矩,有板有眼,蘊味十足。這一切正如那四九城富麗的宮殿、森嚴的王府、方正的四合院、整齊的胡同,鱗次櫛比,規規矩矩而又錯落有致。有幸生活在四九城的人們,從頭至腳無不流淌著四九城的風韻,做事講究,為人謙和。老舍《茶館》里的人們彼此見面,或請安或拱手,這是規矩,代代傳承之中,透露的是對傳統禮儀的堅守。四九城的規矩還有許多,每一種規矩都是一種文化,老北京的文化似海深。
五、哲理情懷
哲理是關于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和智慧。如果我們在立意時,能超越對人物、事件的一般性評價,從哲理的角度提煉論點,那么,文章的立意自然也會與眾不同。
如2015年安徽卷的作文材料:
原本五彩斑斕的蝴蝶的翅膀在顯微鏡的下竟然失去了色彩,原來,蝴蝶的翅膀本是無色的,只是因為具有特殊的凹凸不平的結構,才會在光線的照射下呈現出繽紛的色彩……
針對這則材料,如果我們運用哲理情懷來關照文題,會很容易地確定深刻高遠的立意。這則材料告訴我們眼見不一定為實,不要為表現所迷惑,凡事都要自己去努力去探求真相。于是我們可以立意為:透過現象看本質或實踐方能出真知。
只要掌握好這兩種思維、三種情懷,在考場上迅速選取一個高遠立意還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