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平 侯文華


摘要:創新對于第三方外包服務平臺有著重要的作用。文章對中國最早的第三方外包服務商天津鼎韜公司進行詳細的調研, 運用基于價值鏈的電子商務創新理論,從電子商務鏈、商務活動和商務應用三個角度,分別對經營模式、價值模式、技術模式、信用模式四個方面進行分析。通過對天津鼎韜集團進行全面的解析,總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第三方服務外包平臺創新模式,最后對該模式發展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第三方外包服務平臺;電子商務鏈;云外包;中國外包網;創新
一、 引言
雖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外包企業的不懈努力下,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取得了重大發展,但是中國服務與國外服務外包業發展相比,仍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通過對外包服務產業鏈分析發現,具有高度整合性的第三方服務外包平臺是聯系國外發包商和國內接包商的中介,是中國與國際外包市場的橋梁,可以推介中國本土的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并引進國外優秀服務外包商來中國開拓業務和市場;而中國外包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服務企業和相關支援服務機構等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行業服務是產業鏈中重要環節,且對產業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創新對第三方外包服務平臺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何能使中國與國際外包市場的連接,構建離岸外包和總包業務接通全球外包市場鏈的平臺是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 理論綜述
商務模式(Business Model,也譯作商業模式)應該能體現企業內部資源結構和外部競爭表現形式,即把企業的內外要素看作一個整體,協調和創新的整體組合是成功商業模式的關鍵。歐洲學者Paul Timmers認為商務模式是一種關于企業產品流(服務流)、資金流、信息流及其價值創造過程的運作機制,它包括三個要素:(1)商務活動參與者在價值鏈創造過程中的角色和作用;(2)商務活動參與者的潛在利益;(3)企業的利潤來源。Paul Timmers認為隨著環境的創新,價值鏈面臨毀滅和重建,即一些不能適應當時發展環境的商務形式將會消失,而新的商務模式也隨即建立起來。
因此,Paul Timmers根據商務模式創新程度的高低和整合能力的不同,在1999年將電子商務模式分為電子商店(E-shop)、電子采購(E-procurement)、電子商城(E-mall)、電子拍賣(E-auction)、虛擬社區(Virtual Community)、協作平臺(Collaboration Platform)、第三方市場(Third-party Marketplace)、價值鏈整合商(Value Chain integrator)、價值鏈服務供應商(Value Chain Service Provider)、信息中介(Information Brokerage)、信用服務(Trust Services)等11類。如圖1所示,電子商店僅包含營銷職能,且創新程度最低(可看成是傳統商店模式在Internet上的應用),因此處在左下角;電子采購、電子商城、電子拍賣等都只有單一的功能,因此在下方;而虛擬社區、第三方市場整合了多種功能,在上方。價值鏈整合商的整合能力和創新程度最高,因而處在右上角。
三、 研究方法及結構
本文通過電子商務三維分析模型來分析中國外包網外包行業第三方平臺創新模式,從案例研究的基本思路出發,基于電子商務鏈三維模型進行典型案例的分析與探索。
1. 三維分析模型。電子商務三維分析模型是指商務鏈、商務活動和商務應用維度三個角度來分析,采用電子商務三維分析框架,可以系統、全面地了解電子商務案例企業的發展情況,進而更深入地了解該電子商務模式。
(1)外包服務商務鏈。電子商務鏈是用來描述電子商務的交易(商務)流程的綜合框架,揭示了電子商務的活動流程。對于外包服務的商務鏈則涉及發包方、接包方、交易平臺三者在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各個環節所從事的活動。
(2)電子商務活動中的一般可以歸納為六流,即: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物流,人員流與信用流,具體到外包服務平臺而言,發包方和服務方之間主要有交易流、資金流、業務流、服務流等四個流組成,本文將結合四個流來分析中國外包網電子商務模式創新。
(3)外包服務應用維度分析。外包服務商務鏈僅代表的是服務外包務交易或商務活動的縱向流程,這一流程更多地按照交易或商務實施的前后劃分。它僅僅將交易或商務活動流程勾勒出來,而對各流程實施過程所包含的內容并沒有進行深入剖析,因此有必要從商業模式、經營模式、技術模式、信用模式等反映外包服務平臺整體活動的指標來研究,同時可以用來分析外包服務鏈縱向各環節。
2. 案例研究方法。在案例分析過程中,首先對鼎韜公司的建立時間、發展歷史等基本情況進行了解。詳細分析該公司運營的第三方外包服務平臺中國外包網的商業模式創新。只有了解了案例企業的商業模式,才能知道該企業的盈利來源,然后從經營模式、技術模式、信用模式等支撐模式來分析。這樣能系統了解中國外包網的創新模式發展情況及第三方外包服務平臺創新模式在中國的應用與發展前景。
四、 案例研究
1. 企業基本情況。天津鼎韜外包服務有限公司公司于2007年2月成立,旗下第三方外包服務平臺中國外包網于2007年3月8日正式對外發布。是中國第一家面向國際外包市場的網站和服務機構,以中國外包產業為基本點,通過專業的第三方外包服務平臺,構建了信息、交易、行業交流到中介服務和產品開發的產業鏈條,提供基于網絡的服務外包解決方案。
2. 商業模式創新。第三方外包服務平臺的商業模式創新主要涉及商業模式創新、參與者與利潤來源、市場環境,及其在特定的互聯網外包環境中創新的商業模式。
(1)商業模式創新。第三方外包平臺商業模式是為發包方和接包方提供中介平臺服務,國內平臺大多以提供在線任務為主,鼎韜集團旗下的中國外包網的商業模式較普通的第三方平臺其創新之處在于:以平臺整合聚集行業資源,通過線上和線下全面服務構建針對整個行業的服務體系,實現O2O的商業模式(即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結合的外包服務模式)。其主要產品的項目如表1所示。
(2)商業參與者及利潤來源。中國外包網平臺的參與者有:發包方、服務商、政府機構和行業服務機構。對于發包商及服務商可以提供項目咨詢、服務整合等,同時可以為地方政府提供外包園區服務咨詢及平臺開發管理培訓等一體化服務,其成本主要包括平臺建設及運營管理費用、數據庫搭建費用、會員管理費用等,盈利主要來自兩方面:首先是平臺各核心功能提供的標準化服務的收益。其中,中國外包網以廣告收入為主,B2B交易平臺目前采取標準的會員收費模式,知行網針對個人高級會員收費模式,云集網采取與服務提供商的分成模式;其次是基于龐大用戶群的增值盈利模式,如招聘獵頭、平臺運營服務、數據發掘等信息服務收益。
(3)市場環境。中國的第三方外包平臺目前涉及的領域包括信息交流和項目發布兩類,而國外的第三方平臺的整合度要高一些,表2給出了國內外主流的第三方外包平臺分析調研,有助于考察中國外包網的市場定位及產品特色。
中國外包網的定位更接近于國外的第三方外包平臺,表現在為政府機構提供外包類項目的研發和園區、建設方案等,為海內外外包企業客戶提供特色的項目服務和全面的信息和資源。同時,作為中國本土的外包行業ASP,鼎韜公司整合了中國外包服務產業價值鏈,為了拓展海外外包市場網絡,中國外包網在全球范圍建立了代表處和代理合作伙伴,增加了本土外包市場在國際外包市場的優勢。
3. 經營模式創新。經營模式主要涉及產品與市場的細分、商務鏈的解決方案兩個角度分析中國外包網經營模式的創新。
(1)產品與市場細分。中國外包網通過整合國內外專業資源為外包行業及各參與主體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如可以為國內發包商提供外包咨詢管理和培訓,為海外外包服務商提供離岸咨詢和分包服務、海外發包商提供總包服務和離岸咨詢,為國內外包服務商提供外包咨詢、市場及推廣和人力等服務,為各級政府提供招商引資,產業規劃、平臺運營。其擁有行業數據庫幫助外包服務商遴選、評估外包園區,制定外包服務戰略決策;國內的外包服務商則通過中國外包網接入海外發包商數據庫、競爭情報數據庫來選擇服務項目。
(2)商務鏈解決方案。中國外包網的商務鏈流程是:網站將項目信息列入平臺數據庫中,會員通過登錄后通過關鍵字分類檢索發現項目信息后,會員雙方可以就項目對接工作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投標平臺,服務提供方會把項目信息發布在投標平臺上,雙方進行談判,并以電子化合同的形式鑒約。交易后通過網絡貨款支付安全及合同雙方信息安全的管理。
4. 技術模式創新。創新的外包平臺技術架構由三層組成。最底層的數據層為全球外包數據庫;服務外包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服務外包公共管理平臺和服務外包行業電子服務平臺三個平臺組成了中間層;行業門戶、電子交易以及外包信息搜索引擎組成了外包平臺的應用層,為行業提供信息服務、項目交易、垂直行業搜索門戶等應用。作為外包服務鏈的整合商,公司在全球首次提出云外包的概念,并開發出相應的平臺云集網,通過建立標準化的服務處理平臺,把服務經過模塊化和流程化處理集成到統一云平臺上,企業或個人可以進行全球范圍的匹配,從而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意義上單一服務商發包與接包的產業模式,更打破了外包服務的國際邊界。
5. 信用模式創新。通過提供安全高效的外包服務、誠信認證以及支付等平臺服務,極大提升軟件外包方、接包方以及第三方質量保證公司在內的外包業務效率和質量。主要通過對企業資料、營業執照等進行資格審查,發包方、接包方及第三方資質認證,運用科學的外包項目管理工具,設立發包方和接包方的信用等級制度及舉證投訴方式來處理發包方和接包方因誠信、信息作假等方面引起的爭議問題,從而保證外包項目交易順利完成。
五、 結論
本研究借鑒Paul Timmers商務模式創新理論,研究了中國外包網在立足中國情境,服務中國外包產業的進程中在外包產業價值鏈上做出的創新行為,本研究采用嚴謹的案例研究方法,結合電子商務鏈的三維分析模型對中國外包第三方平臺進行分析,即外包商務的交易鏈,外包業務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發生的信息流、交易流、資金流、服務流來分析,從商業模式、經營模式、技術模式和信用模式等多角度深入研究了一站式第三方外包服務平臺的創新模式。
首先,中國外包網是一家立體垂直行業平臺。傳統意義上的針對垂直行業的網絡第三方平臺,往往只針對于產業的某一類需求提供服務,通過中國外包網(門戶網站,媒體,解決行業信息流),B2B項目交易平臺(電子商務,解決行業的交易流),知行網(SNS,針對個人的行業社區)和云集網(在線服務的SaaS模式),構建出一個立體化的垂直行業網絡平臺,這是目前全球垂直行業平臺中是一個領先的創新。
其次,產業鏈方面,通過對產業鏈參與者全面整合,有效搭建多邊平臺,連接更多類型的終端客戶,促進參與信息或者經濟交易,市場參與主體與平臺自身都獲得了“收益”。在整個平臺形成的星狀網絡結構中,各參與者可以互為服務的需求方和提供方,從而形成復雜有效的多邊交易結構。例如在項目交易平臺中,外包企業作為服務提供商為發包商提供各類服務,但在知行網上,又作為人才招聘的需求方,發布各類需求。通過互聯網構建的是一個服務外包行業的平臺化企業,是一個基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多邊交易平臺,聚合發海量的碎片化需求和供給,為利益各方提升了交易價值、降低交易風險和交易成本。
最后,作為中國最大的離岸外包項目與電子交易平臺,有效連接了全球外包市場和中國的外包行業,隨著云外包概念模型的實現,在國內及全球服務外包市場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服務外包行業起著主導地位。具有較高的國內外品牌影響力,提升了平臺的行業知名度和公信力,為交易平臺提供了核心價值優勢并帶動了外包產業發展。與此同時,有效整合全球的外包行業資源使之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充分利用,有效節約發包商的成本和提高運營效率,為國內接包方帶來更多的業務機會,也為中國各級政府發展外包行業提供了決策數據支持和制定戰略規劃方案的依據。
當然,中國外包網的第三方服務平臺還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中,主要表現在:平臺在發展中對整體產業的成熟度和企業的成熟度具有較高的依賴性;作為第三方平臺,發包方和接包方雙方的誠信問題難以得到完全保證;由于平臺中離岸項目較多,存在一定程度的異地發包項目管理瓶頸,由于語言文化的差異性較大,增加了發包方在短時間內找到滿意的接包方的難度。
參考文獻:
[1] 劉益,Arie Y.Lewin,鄭錦榮,廖勇海.中國服務外包業現狀、問題與對策:基于中國與ORN數據的比較分析.上海管理科學,2014,(4):1-13.
[2] Paul Timmers.六大電子商務發展戰略[M].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3] 張仙鋒,孫慶蘭.電子商務案例分析與比較.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4] 戴軍,王霞.促進云外包服務業發展的思路與策略[J].經濟縱橫,2014,(2):63-67.
[5] 王果.基于平臺經濟的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研究呀[J].國際經濟合作,2014,(8):22-25.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政府規制下制藥企業創新激勵與定價機制研究”(項目號:15BGL07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企業網上創新競爭機理研究”(項目號:71071080)。
作者簡介:侯文華(1964-),男,河北省邢臺市人,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對策與決策理論、電子商務模式創新、服務外包(BPO/ITO/KPO)、供應鏈協調;丁慧平(1976-),女,漢族,山東省日照市人,青島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南開大學商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互聯網外包。
收稿日期:201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