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仁畢力格
摘 要:課堂教學作為一門技術,其具有多樣性,是教師與學生參與一起完成的復雜性活動。就正如世上有許多花,名字和特色都是不一樣的。正如課堂教學也是多樣式的,各種方法都在競爭,不同的講授方法有不同的課堂效果,這樣也將促使課堂教學有活力。
關鍵詞:新理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長期固定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產生了厭煩情緒,認為課文的閱讀不外就是知道里面所講意思,存在這種心理現象比比皆是,學語文簡直一點味道都沒有。那如何促使學生重建學語文的興趣呢?這可要看教師的本領了――即如何運用教學技巧,創設良好教學情境,靈活運用,巧于點撥。從而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使情景交融的語文教學在課堂上能愉快地完成。
一、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的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文時,我問學生:“學了這個故事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虛心、認真地學習,才能學到真本領。可有一個學生卻回答的不同,他說是鳳凰老師教搭窩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鳥沒有學會搭窩。他的回答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并列舉了一些好的教學方法。最后,我在學生們討論的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的寓意有了比較正確的理解。這樣做,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二、關注課堂及時反思調整教學方式
(1)反思成功得意之處。如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等,論文格式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原則運用的體會。
(2)反思失誤之處。如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否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否濃厚等等。
(3)反思學生見解。學生的一些獨到的見解猶如智慧的火花不僅能啟發同伴,對教師的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如課堂上學生的獨特見解、學生的精彩回答、學生的創新思維等源于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于學生對世界的獨特感受,是一種豐富的可貴的課程資源,也都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學的有效性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的實現,存在從及時到延時、從短效到長效,從顯性到隱性的遞變,有效教學是旨在促進學生長遠發展的根本之計。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的教學能越來越注重實效,越來越有生命力,愿我們的每一節課都成為師生思維飛翔的天空!
三、引導學生做學習主人
首先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有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愛勞動愛人民教育。通過這些教育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的,促進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逐步樹立為祖國為人民而學習的遠大抱負,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原動力。其次是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設置激趣激思、動手動口的問題,推動他們自己看書、查資料、討論、做實驗、觀察、思考,主動地解決問題,教師適時對其引導、鼓勵、評價,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產生“只要自己認真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就能成功”的自我評價意識,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只要教師教學中能堅持正面教育為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鋪路搭橋,就會逐步形成“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生不會再感到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產生越來越帶勁的主動學習氛圍。
四、語文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
教師要關愛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和培養人的工作中,了解兒童,創設師生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體驗學習和成功的快樂。教師要有寬容心,允許學生犯錯誤,允許學生失敗,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和完整人格的發展,不用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惟一標準;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進步,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潛能開發,使之成為有創新精神、有獨立人格、有良好道德修養、自強、自立、自信、自尊的人,解放他們的大腦和雙手。
五、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班級授課制這個框架內,要有機地融會全班教學、小組教學和個別教學。在教學中,強調學生間的交往,教師與學生個體交往;在教學中,讓學生個體與學習小組交往,教師與學習小組交往,學習小組與學習小組交往。這種以活動形式的教學,要特別注意,在分組活動時,探究問題的難易程度要大小適宜,難度較大,會讓學生無從下手而影響活動結果,又會打擊學生的活動積極性;過于簡單,容易滋長學生的驕傲情緒,久而久之,就會使得這樣的活動失去意義而流于形式。問題一般都接近于學生的“最近思維發展區”,讓他們經過一定的努力最終能夠達到目標。活動中教師也要時刻掌握學生合作探討的發展動態,看準時機給予適當啟發和點撥,堅持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樣,既能讓學生保持合作探究的成就感,又能增進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也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2)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頭。良好的課堂氣氛是語文趣味教學的形成環境,教師要以對學生真誠的愛和正確的情感示范來牽動學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包括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教師的獨特語言,師生的平等對話等等,有了這樣的前提,趣味性教育就水到渠成。在語文課堂里,對于學生的學習,教師應充分挖掘趣味資源,走進教材,走進學生的生命領域,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的身心參與其中,讓課堂充滿趣味,課堂才能由此煥發生命活力,才能彰顯語文教學的藝術性,而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就應該努力學習、挖掘潛力,掌握較高水平的職業技能是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新挑戰,同時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培養自己更高水準的道德養成,用愛心、耐心、責任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陽”。
(作者單位:內蒙古錫盟正鑲白旗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