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謹等
關鍵詞: 中國夢;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科學體系
摘要: 構建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的科學體系,既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需要,也是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生成規律的需要。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具有實現體系化的條件,它實現了對十八大以來黨的所有理論創新的統領和整合,形成了一個以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為核心的科學體系,創造性地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民族復興、怎樣實現民族復興”的問題。
中圖分類號: A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12435(2016)01005105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這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彼此聯系、相互貫通的,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可以將之構建為以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為核心的科學體系。
一、構建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科學體系的必要性
之所以要構建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的科學體系,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構建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的科學體系,是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向深入的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戰略思想。習近平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2],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和平發展”[3]。除了這一戰略思想外,習近平還提出了其它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比如,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提出“兩個不能否定”;提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旗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提出“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4];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際上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5];提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全黨全國人民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要將學習貫徹講話精神引向深入,關鍵在于準確把握習近平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的科學體系。鄧小平指出:“我們不能夠只從個別詞句來理解毛澤東思想,而必須從毛澤東思想的整個體系去獲得正確的理解。”[6]43“要善于學習、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的體系來指導我們各項工作。”[6]42毛澤東思想是一個科學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也是一個體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的集中代表,習近平總書記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同樣也有一個科學體系,只有把握其科學體系,才能全面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防止和克服片面性。劉奇葆指出:“學習貫徹講話精神,要全面地學、系統地學,把握內在邏輯和基本精神。要把講話精神作為一個科學體系來把握,通過深入的學習思考,全面理解講話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實踐要求,準確把握講話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理論觀點,努力把零散的感性理解上升為系統的理性認識,真正在深層次上提高思想理論水平。”[7]
第二,構建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的科學體系,是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生成規律的需要。體系化程度,是衡量一個理論是否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黨是非常重視理論指導的,總是將具有完備體系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先后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寫進黨章。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思想觀點逐步經歷由狹義向廣義拓展、由個別觀點發展成為特定時期“總理論”的體系化過程,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生成規律之一。無論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還是科學發展觀,都是其中的一個核心觀點經歷由狹義向廣義拓展、由個別觀點發展成為“總理論”的體系化過程結果。鄧小平理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思想體系化的結果。1982年鄧小平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命題,其基本精神就是堅持走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不照搬照抄別國模式。隨著改革開放實踐的推進,這一思想逐步拓展到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國防、外交、黨建等方面,統領和整合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所有理論創新,發展成為內容豐富的理論體系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三個代表”要求體系化的結果。2000年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要求時,本來只是關于黨的建設的思想觀點。但隨著實踐的發展,“三個代表”要求拓展到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個領域,從而統領和整合了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所有理論創新,形成了一個理論體系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體系化的結果。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時,只是一個個別的觀點,但隨著科學發展實踐的推進,它拓展到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從而實現了對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所有理論創新的統領和整合,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理論體系即科學發展觀。我們認為,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也有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核心觀點即“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經歷由狹義向廣義拓展、由個別觀點發展成為“總理論”的體系化過程。
二、構建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科學體系的可能性
一個思想觀點能不能實現體系化,能不能對其它思想觀點發揮統領和整合作用,關鍵看它是否具有戰略意義。我們認為,在十八大以來黨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中,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是一個最大的亮點,是一個最關鍵的理論創新,最具有戰略意義,它為實現對其它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的統領和整合提供了重要理論條件。
第一,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主題宏大,具有廣闊的理論容量。一個思想觀點有沒有統領和整合其它思想觀點的能力,首先要看它是否具有宏大的主題。只有主題宏大的思想觀點,才能成功實現由狹義向廣義的拓展,由個別觀點發展成為“總理論”。比如,“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之所以能由個別觀點發展成為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總書記的黨中央的“總理論”,就在于其主題是“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因為這個思想觀點主題宏大,所以凡是與發展有關的思想觀點都可以整合到這一思想觀點中來。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立意高遠,它以“實現什么樣的民族復興、怎樣實現民族復興”為主題,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研究對象。這一宏大主題決定了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具有廣闊的理論容量,有整合和吸納其它思想觀點的能力。凡是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聯系的思想觀點都可以納入到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中來,從而使之不斷得以豐富和發展,使其理論體系逐漸形成。
第二,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具有鮮明的開放性,易于與其它思想觀點相貫通。一個思想觀點有沒有統領和整合其它思想觀點的能力,要看它是否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具有鮮明的開放性,易于與其它思想觀點相貫通,從而具有較強的統領和整合能力。比如,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主張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了與社會主義本質論的貫通;主張通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來逐步實現中國夢,實現了與“三步走”戰略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思想的貫通;主張走中國道路,實現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貫通;主張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貫通;主張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了與統一戰線思想的貫通;主張堅持和平發展,實現了與和平發展道路的貫通;主張兩岸同胞一起來圓夢,實現了與“一國兩制”構想的貫通。此外,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還與改革開放、“五位一體”總布局、國防和軍隊建設以及黨的建設緊密聯系在一起。正因為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具有鮮明的開放性,易于與其它思想觀點相貫通,所以它像一塊“理論磁石”,把十八大以來黨提出的其它思想觀點吸附到自己的理論框架中來。
第三,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具有突出的大眾性,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一個思想觀點有沒有統領和整合其它思想觀點的能力,還要看它是否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就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在五千多年的發展史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曾經長期走在世界前列,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統治階級的無能,中華民族逐漸落伍了,遭到了西方列強的侵略和侮辱。鴉片戰爭以來,無數先進的中國人都在探尋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但都未能成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重要前提。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致力于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系到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同時,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要求,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通俗地表達為“中國夢”,使之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容易被人民群眾接受。正因為如此,“中國夢一經提出,就釋放出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把國內社會各階層、海內外同胞聚集在一起,成為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辟未來的一面精神旗幟” [8]135。馬克思曾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9]9我們黨推進理論創新,為的是武裝群眾,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已在掌握群眾方面初見成效,因此,我們有必要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這一思想,使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更好地被廣大人民群眾認可和接受,發揮指導實踐的作用。
在十八大以來黨提出的所有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中,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是核心觀點,其它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外圍觀點,是為它服務的,是對它的多角度展開和具體化。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統領和整合了十八大以來黨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其它思想觀點提供了理論支點和理論紅線。可以以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為核心,將十八大以來黨提出的所有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構建成一個科學體系。
三、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科學體系的論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推進,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逐漸經歷了由狹義向廣義拓展、由個別觀點發展成為“總理論”的體系化過程,統領和整合了十八大以來黨提出的其它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一個科學體系。我們可以將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體系化的成果稱為“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從而將之與習近平當初提出的狹義的、個別觀點的“民族復興中國夢戰略思想”相區別。之所以認為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是一個科學體系,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有一條思想路線。這條思想路線就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的精髓也必然是實事求是。正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有了這一理論的產生。實事求是貫穿于這一理論的所有思想觀點之中,體現在這一理論的各個方面。
第二,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有一個鮮明的主題。作為一個理論體系,必須要有一個自己的主題。比如,毛澤東思想的主題就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總的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總主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為根本依據的,盡管我們總體上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又可以分為一些小階段,在每一個具體階段會呈現出不同的階段性特征。與此相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展也具有階段性,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不同的歷史階段分別生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需要側重解決的主要問題有所不同,這就導致各個理論成果的“分主題”也有所不同。“總主題”與“分主題”是辯證統一的,“總主題”為“分主題”提供總方向,“分主題”為“總主題”的實現提供重要路徑。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既堅持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總主題”,又根據不同時期的形勢需要提出了自己的“分主題”。具體來說,鄧小平理論的“分主題”是“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分主題”是“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科學發展觀的“分主題”是“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我們認為,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在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總主題”的前提下,也已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分主題”,這個“分主題”就是“實現什么樣的民族復興、怎樣實現民族復興”。
第三,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貫通的思想觀點。圍繞“實現什么樣的民族復興、怎樣實現民族復興”這一主題,民族復興中國夢理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貫通的思想觀點。比如,提出中國夢的本質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的實現途徑是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堅持和平發展、實現兩岸統一,等等。
第四,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已被實踐證明是科學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馬克思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9]58十八大以來,在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的科學性已被十八大以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所證明,并將在今后的實踐中進一步得到證明。
四、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科學體系的基本架構
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圍繞“實現什么樣的民族復興、怎樣實現民族復興”這一主題,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貫通的思想觀點,構成了一個科學體系,其基本架構如下:在民族復興的根本目標問題上,提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在民族復興的戰略步驟問題上,提出到建黨百周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到建國百周年實現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在民族復興的道路選擇問題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在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撐問題上,提出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民族復興的依靠力量問題上,提出要凝聚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在民族復興的根本動力問題上,提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旗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在民族復興的重要基礎問題上,提出兩岸同胞攜手同心,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民族復興的外部條件問題上,提出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放棄正當權益,決不犧牲國家核心利益。在民族復興的領導核心問題上,提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之“鈣”,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在民族復興的戰略布局問題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
總起來說,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進一步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民族復興、怎樣實現民族復興的問題。這一理論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目標、戰略步驟、道路選擇、精神支撐、依靠力量、根本動力、重要基礎、外部條件、領導核心、戰略布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外交、統線、黨建等方面的科學體系。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
實踐是不斷向前發展的,黨的理論也必然會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開放的體系,這一理論雖已形成,但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在今后的歲月中,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必然會有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產生。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隨著它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將逐步走向成熟,發展成為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實現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我們認為,民族復興中國夢理論不但可以作為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總稱謂和理論體系,而且可以作為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理論創新成果的總稱謂和理論體系。今后相當長時期內,我們黨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這一理論。
參考文獻:
[1]李斌.習近平總書記深情闡述“中國夢”[N].人民日報,2012-11-30(01).
[2]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3-18(01).
[3]新華網北京5月31日電. 習近平接受拉美三國媒體聯合書面采訪[N].人民日報,2013-6-1(01).
[4]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3-11-16(01).
[5]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3-5-5(02).
[6]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劉奇葆.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向深入[N].學習時報,2013-4-28(01).
[8]中共中央宣傳部.科學發展觀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
[9]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On Scientific System of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ZOU Jin, LI Jingxuan
(School of Marxism,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Key words: Chinese dream; Chinese dream theor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scientific system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ientific system of the national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theory is not only the need to implement the important speech of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but also the need to follow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has a good condition to realize the system, and realize the guidance and integration of all the theory innovation of the party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e national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theory creatively answered the question “what kind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how to achieve national rejuvenation”.
責任編輯:陸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