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群 唐志敏 李樹忠 王建鉑 鄧才明 王彬


摘 要 自2009年起,對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各香蕉主產區蕉園不同生長時期香蕉病蟲害發生的種類及危害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出現頻率較高、危害較大的香蕉病害主要有9種,蟲害7種。依據調查結果,提出適合當地的香蕉綜合防治措施。
關鍵詞 香蕉 ;病蟲害 ;種類 ;發生危害 ;防治措施
分類號 S436.67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1.012
Abstracts We conduct an investigation on every banana plantation of major banana production areas in Xishuangbanna, Yunnan Province since 2009, and master 9 diseases and 7 insect pests which appear more frequently and harm greatly on banana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the proper comprehensive controlling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banana ;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 species ; occurrence damages ; controlling measures
云南西雙版納屬亞熱帶氣候,終年溫暖,夏熱多雨,冬暖有霧,無低溫、風災等自然災害,非常適宜香蕉的種植,且可以實現周年產蕉。近年來,西雙版納州香蕉產業快速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香蕉經濟效益持續上升,當地農戶積極種植香蕉,植蕉面積逐年增加,至2014年底,全州香蕉種植面積已達2.38萬hm2,年產量74.95 t,香蕉已成為西雙版納州熱區經濟支柱產業之一。香蕉在具規模化的同時,由于生態相對單一且管理水平參差不一,造成香蕉病蟲害種類增多,危害加重,給香蕉生產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為保障西雙版納州香蕉產業健康、持續發展,自2009年起,在全州香蕉種植區開展香蕉病蟲害調查,為有效開展病蟲害防治打下基礎。
1 調查內容和方法
1.1 調查時間、地點
自2009年起,分別在景洪市普文鎮、勐龍鎮、嘎灑鎮、勐罕鎮;勐海縣打洛鎮、布朗山鄉、勐滿鎮;勐臘縣勐侖鎮、勐捧鎮、勐滿鎮等香蕉主產區進行香蕉病蟲害調查。
1.2 調查方法
在香蕉不同生長時期,采用定點調查和田間隨機踏查的方法調查香蕉病蟲害發生的種類。對主要危害病蟲種類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田塊,采用平行取樣法調查(即取樣調查株與種植行向垂直隔行取1株),每塊田調查5個點,每點6株,共調查30株。用數碼相機記錄病害癥狀、害蟲形態及為害狀,同時采集病蟲標本帶回實驗室做進一步鑒定。
1.3 病蟲害鑒定
病害主要依據田間癥狀,蟲害主要依據成蟲形態特征,結合相關文獻作出判定[1-7]。對于難以作出明確判定的病蟲害則送檢相關部門鑒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香蕉主要病蟲害發生種類及危害
對蕉園實地調查發現,危害香蕉主要病害種類有9種。從病原菌類別看,真菌病害4種,細菌病害2種,病毒病害2種,另有一種是線蟲病。從為害部位看,褐緣灰斑病、灰紋葉斑病、黑星病屬葉斑類病害;枯萎病、鞘腐病、莖腐病屬莖桿類病害;病毒病屬全株性病害;線蟲病屬根部病害。從危害程度看,葉斑病、黑星病、枯萎病、線蟲病偏重度發生;束頂病、花葉心腐中度發生;葉鞘腐爛病、莖腐病輕發生。見表1。
2.2 香蕉主要害蟲發生種類及危害
危害香蕉的主要害蟲種類有7種,其中6種屬昆蟲類,分屬于3個目5個科;1種屬螨蟲類。從為害的部位看,象甲類害蟲為害香蕉的球莖和假莖;花薊馬則為害花及幼果;褐足角胸葉甲、斜紋夜蛾、香蕉弄蝶、紅蜘蛛主要為害香蕉葉片。從危害程度來看,褐足角胸葉甲、花薊馬偏重度發生;香蕉假莖象甲、球莖象甲、紅蜘蛛中度發生;斜紋夜蛾、香蕉弄蝶輕發生。見表2。
2.3 香蕉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危害特點
2.3.1 香蕉病害[1-2]
2.3.1.1 葉斑類病害
香蕉褐緣灰斑病、香蕉灰紋葉斑病、香蕉黑星病是西雙版納州香蕉常見的葉斑病害,黑星病是近幾年來西雙版納地區普遍發生和日益嚴重的病害之一。病菌在病株或病殘體上越冬,通過風雨傳播侵染香蕉引起發病。高溫高濕、多雨有利病害的發生、流行,故6~9月雨季是版納地區香蕉葉斑病和黑星病的發病高峰期。蕉園種植密度過大,排水不良,濕度高可加重病害的發生。
2.3.1.2 香蕉枯萎病
香蕉枯萎病屬香蕉的毀滅性病害,一旦蕉株得病會造成整個植株的干枯死亡,目前還沒有有效的防治措施。該病害在版納香蕉產區均有分布,病害最先在勐臘縣勐捧鎮植蕉區發現,近幾年有繼續擴散蔓延的趨勢,目前以勐臘縣地區發生面積最大,危害最嚴重。病菌可通過種苗遠距離傳播,土壤帶菌是田間傳播的主要侵染來源。病害擴散傳播主要通過流水和農事耕作,調查中發現,凡是人員密集,交通方便的地方發病重,這與人頻繁在蕉園活動帶入病菌有關。土壤黏重、偏酸性、濕度大、排水不良及傷根均能促進病害的發生。目前,當地已采取以下積極的防治措施以阻止病害的擴散蔓延:① 加強種苗檢疫;② 嚴禁產區間種苗調運;③ 對發病植株注射草甘膦,待植株干枯后集中燒毀,同時對種植田塊、道路及溝渠投放生石灰進行消毒;④ 改種其它作物。并在全州建立香蕉枯萎病觀測點,做好香蕉重大疫情監測預警和防控工作,同時與相關單位密切合作,積極開展香蕉枯萎病防效試驗。
2.3.1.3 香蕉束頂病、香蕉花葉心腐病
香蕉束頂病、香蕉花葉心腐病是西雙版納香蕉主要的病毒病害,病株和帶毒吸芽是病害的初侵染源,通過蚜蟲在蕉園取食傳播,花葉心腐病還可通過汁液摩擦傳染,因此蚜蟲是病害在田間傳播的主要自然媒介。管理粗放的蕉園蚜蟲數量多,病害發生往往較重。從香蕉的生長期而言,由于蚜蟲的趨嫩性,香蕉幼苗比成株較易受害。因此,做好蚜蟲防治工作可有效控制病毒病在田間的傳播蔓延,對于種苗帶毒,生產中是通過種植脫毒組培苗實現種苗無毒。
2.3.1.4 香蕉鞘腐病、香蕉細菌性莖腐病
香蕉鞘腐病、香蕉細菌性莖腐病屬香蕉細菌性病害,雖然在版納地區輕度發生,卻是香蕉的危險性病害。病菌危害香蕉葉鞘、假莖,造成蕉株腐爛死亡。田間觀察到高溫高濕、多雨、地勢低洼、地下水位高、偏施氮肥、管理水平低的蕉園易發病。國內對香蕉細菌性軟腐病可參考資料不多,目前正進一步開展病原菌株生理生化特性及病害發生規律的相關研究。
2.3.1.5 香蕉線蟲病
近幾年,香蕉線蟲病在版納地區有加重的趨勢。線蟲危害香蕉根部,根上形成瘤狀根結或根毛稀少、粗短、壞死;地上部植株生長慢、矮小,葉片發黃無光澤。種苗或土壤帶線蟲,可通過流水在田間傳播,田間以砂壤土蕉園更易受害。
2.3.2 香蕉蟲害
2.3.2.1 象甲類害蟲
假莖象甲、球莖象甲屬香蕉鉆蛀性害蟲,在香蕉假莖和球莖內蛀食內部組織形成縱橫交錯的蟲道,受害植株易折斷。成蟲具群集性,畏光,喜躲藏在腐爛較潮濕的香蕉外層葉鞘內活動。假莖象甲產卵于葉鞘或假莖組織內的空格中,球莖象甲產卵于球莖內,孵化后的幼蟲蛀食球莖或假莖組織。幼蟲老熟后假莖象甲通常在表層葉鞘結繭化蛹,球莖象甲在所蛀食的隧道中化蛹[7]。
2.3.2.2 花薊馬
花薊馬是香蕉抽蕾開花期的主要害蟲,以成、若蟲藏匿于花苞內刺吸香蕉花及嫩果汁液,雌蟲將卵產于幼果果皮組織內,造成2次危害,引起果皮組織增生,形成顆粒突起的蟲斑,影響果實外觀。每當花苞張開,花苞薊馬即轉移到未張開的花苞內保持隱蔽生活,繼續危害。
2.3.2.3 褐足角胸葉甲
褐足角胸葉甲是版納地區香蕉產區新近出現的害蟲[3],成蟲啃食香蕉的葉片及幼果形成條狀斑痕,幼蟲咬食植株根部為害。成蟲具趨嫩性、善飛,受驚即飛走。產卵于落葉下或腐爛濕潤的假莖、枯葉組織內,卵孵化后幼蟲入土危害,老熟幼蟲在土中作土室化蛹[8-9],成蟲羽化后出土危害香蕉。
2.3.2.4 斜紋夜蛾
斜紋夜蛾多危害幼齡蕉苗,咬食幼嫩心葉,造成穿孔或缺刻。成蟲產卵于葉片背面。孵化后的幼蟲可聚集在葉背取食,還可危害蕉果,3齡后幼蟲分散危害。幼蟲怕光,白天藏于暗處或土縫里很少活動,夜間、早晨或陰雨天外出活動吃食,老熟幼蟲入土化蛹。
2.3.2.5 香蕉弄蝶
香蕉弄蝶以幼蟲吐絲卷葉成筒狀,藏于內取食葉片為害。幼蟲在卷筒內化蛹,羽化后的成蟲喜在清晨或傍晚活動。卵散產,單粒或幾粒一起產在葉片上。
2.3.2.6 香蕉紅蜘蛛
香蕉紅蜘蛛以成、若蟲多聚集在葉片背面吸食汁液,受害葉片失綠變成灰褐至紅褐色,多沿葉脈或支脈發生,導致葉片早衰枯黃。雌螨產卵于葉背,高溫干旱季節為害重。
3 綜合防治措施
3.1 選種無病蟲的健康種苗
對調運的種苗應加強檢疫,防止危險性病蟲隨種苗傳入田間。種苗應選用脫毒組培苗種植,盡量少選用吸芽苗。
3.2 清潔田園,減少病蟲源
及時清除蕉園病蟲殘體,枯葉老葉集中深埋或燒毀,注意雜草的防除。感染危險性病害的蕉株要直接挖除或用草甘膦原液注射假莖基部,待植株腐爛枯死后及時清除出園燒毀,病穴用生石灰或消石灰消毒。對發生香蕉枯萎病的蕉園,還需在種植地塊、道路及溝渠投放生石灰進行消毒。
3.3 加強栽培管理
重點抓好肥水管理工作。按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氮肥為主,氮肥與磷鉀肥和其它元素相結合的原則施肥。做好田間排灌系統,采用滴灌或低壓帶系統灌水,防止流水傳播病害,還可節約用水。應用地面覆蓋技術提高土壤肥力、減少雜草,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清除蕉株下部的老葉、枯葉,保持田間良好的通風透光性。修除多余吸芽,保證植株有良好的營養供應。果實斷蕾后及時套袋。
3.4 合理輪作
香蕉病蟲害發生嚴重的田塊可通過改種其它作物來避免或減輕病蟲的發生,適宜輪作的作物有玉米、甘蔗、西瓜、蔬菜等,忌選擇與香蕉有相同病蟲害的作物種植[10]。
3.5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由于防治對象廣、見效快、省工省勞等優點,仍然是目前當地種植戶控制香蕉病蟲害的主要手段。但生產實踐表明,長期大量使用化學農藥不符合“無公害食品”生產的要求,因此,化學防治應作為病蟲害防治的輔助而不是主要措施來應用。農藥的施用應做到科學、安全,包括選擇合適的藥劑、適期用藥、準確掌握用藥量、輪換使用藥劑等。
根據本地區香蕉病蟲害發生的規律和特點,應抓好以下防治要點:(1)幼苗移栽時:栽前幼苗噴施藥劑寡糖素+志信高鋅預防病毒病;塘施辛硫磷、毒死蜱等顆粒劑防治象甲等害蟲危害。(2)生長前期:用滅生性除草劑百草枯防除行間雜草,注意防治斜紋夜蛾、交脈蚜、紅蜘蛛等害蟲。(3)孕蕾期:用60%代森錳鋅油劑+綠邦98預防葉斑病、黑星病。視病情與丙環唑、戊唑醇、苯醚甲環唑、凱潤等藥劑交替使用;(4)抽蕾后、套袋前:噴施毒死蜱、高氯馬、阿維菌素、順式氯氰菊酯等藥劑防治薊馬、葉甲等,并注意防病保葉護果。
4 討論
(1)西雙版納無臺風、低溫冷害,周年可以種植香蕉,各個生育時期的香蕉同一區域周年共存,為病蟲繁殖、輾轉遷徒提供了豐富的食料和場所,造成該地區一些病蟲反復危害,防治難度加大。
(2)雖然在當地已采取了積極的措施控制香蕉枯萎病擴撒蔓延,但由于一些零星發病點未能及時銷毀,存在擴撒隱患,需相關部門和人員繼續做好監測工作,加大對該病的防控力度。
(3)調查中發現,多數種植戶在香蕉病蟲害防治中過度依賴化學農藥,且存在著農藥使用不規范、不合理的現象,造成環境受到污染、天敵被殺傷、害蟲產生抗藥性等負面的影響,同時給人畜安全、食品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要消除這些負面影響和隱患,需要相關部門和人員向廣大蕉農普及病蟲害防治知識和防治技術,提高廣大蕉農的防治意識和水平,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開展病害防治工作,實現香蕉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傳波,吉訓聰,肖 敏,等.海南省香蕉病蟲害種類及防治技術研究初報[J]. 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9):205-213.
[2] 付 崗,潘連富,杜嬋娟,等. 2011~2013 年廣西香蕉病害記述[J]. 廣西植保,2015,28(1):1-5.
[3] 曾 莉,郭志祥,番華彩,等. 云南香蕉病蟲害危害現狀及防治策[J]. 熱帶農業科學,2011,34(3):18-22.
[4] 郭志祥,曾 莉,番華彩,等,云南香蕉害蟲種類及發生危害調查[J]. 熱帶農業科學,2012,32(10):43-45.
[5] 譚娟杰,虞佩玉. 中國經濟昆蟲志第十八冊鞘翅目葉甲總科(一)[M]. 科學出版社,1980.
[6] 趙養昌. 中國經濟昆蟲志第二十冊鞘翅目象蟲科[M]. 科學出版社,1980.
[7] 華南熱帶作物學院. 熱帶作物病蟲害防治學[M]. 北京:農業出版社,1991:150-155.
[8] 趙素梅,陳偉強,謝藝賢,等. 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葉甲的生物學特性研究[J]. 熱帶農業科學,2012,32(10):46-50.
[9] 陳彩賢,李 成,陸 溫,等. 香蕉褐足角胸葉甲發生規律研究[J]. 南方農業學報,2012,43(5):609-615.
[10] 許林兵、黃秉智、楊 護. 香蕉品種與栽培彩色圖說[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