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滉 侯媛媛 黨選民 蘇珊珊
摘 要 簡要介紹海南瓊臺農業合作試驗區和福建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基本情況,并以瓊臺農業合作試驗區和福建臺灣農民創業園為例,從對臺商政策扶持、在園區(試驗區)投入和對園區(試驗區)服務水平3個方面對海南與福建2省對臺農業交流合作進行對比研究。
關鍵詞 農業合作 ;海南 ;福建 ;臺灣 ;農業合作 ;臺灣農民創業園
分類號 F327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1.015
A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situation of experimental area of Hainan cross-straits agriculture cooperation and Taiwan farmers pioneer park of Fujian. Taking the experimental area of cross-Straits agriculture cooperation of Hainan and the Taiwan farmers pioneer park as an example, it comparatively studies Hainan and Fujian Provinces to Taiwan agri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policy support to Taiwan, the investment and service level on farmers pioneer park and experimental area.
Keywords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 Hainan ; Fujian ; Taiwan ;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 Taiwan farmers pioneer park
海南與福建和臺灣均是一水相隔,3個地區環境條件、作物品種、耕作制度基本相同,發展瓊臺或閩臺農業合作條件得天獨厚、優勢明顯,前景廣闊。改革開放以來,海南與福建2省在開展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臺灣農民創業園創建、兩岸特色鄉鎮交流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在國內始終起引領、示范、帶動作用,為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1]。海南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于1999年3月經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商務部、農業部批準正式成立。臺灣農民創業園始創于福建,福建漳州漳浦率先在2005年開展臺創園試點,并于2006年獲得國家批準建設。迄今為止,福建已建成臺創園6個。雖然瓊臺和閩臺農業交流合作幾乎都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步,但是目前閩臺農業合作已結出眾多豐碩成果,發展態勢大大超過了瓊臺農業合作,雙方無論是從引進臺資企業的數量和臺資的金額,還是對當地農業的帶動和促進作用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距[2]。因此,為了進一步了解福建對臺農業交流合作的發展,也是對于海南瓊臺農業合作試驗區發展建設的啟發和借鑒,海南省農業對外交流合作中心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組成聯合調研組,于2014年9月22~25日對福建仙游、惠安、漳浦3個臺創園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并將海南瓊臺農業合作試驗區與臺創園從對臺政策、在試驗區(園區)投入、試驗區(園區)服務水平等3個方面進行對比研究,以期對瓊臺農業合作試驗區的進一步建設提供有益的建議和幫助。
1 福建臺灣農民創業園簡介
2005年,福建省率先提出建設臺灣農民創業園構想,并開始在漳浦、漳平試點建設。2006年,福建省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率先獲得國家批準建設,之后又陸續有漳平永福、莆田仙游、三明清流、福州福清、泉州惠安5個創業園獲得批準設立,現已有6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到2014年,福建的臺灣農民創業園已累計518多家臺資企業和12個臺灣農民個體工商戶入園創業,引進臺資9.2億美元,園區涉臺農業產值達70億元[3]。自臺創園創建以來,園區建設日益加強,產業發展初顯規模,已成為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的新亮點。通過臺創園及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福建省農業利用臺資的數量和規模始終居全國之首,創建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做法已在全國重點區域推廣。
2 海南瓊臺農業合作試驗區簡介
海南省瓊臺農業合作試驗區自1999年創建以來,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目前,海南省瓊臺農業合作試驗區已形成“一場七區”——優良品種引種培育場、建設瓜菜種植開發區、熱帶水果開發區、熱帶花卉開發區、水產品繁育養殖區、甘蔗種植開發區、休閑農業開發區和農產品保鮮加工貿易區。截止2013年底,海南省共引進臺資農業企業及加工企業累計達454家,完成實際投資8 374多萬美元,承租開發土地1.47萬hm2,遍布海南17個市縣,轉移和吸收當地農民就業或從事季節工5萬多名,推動了海南現代高效熱帶農業的快速發展,已成為輻射和帶動海南現代高效熱帶農業的重要力量,也是瓊臺農業合作交流的重要載體[4]。
3 福建臺創園與海南瓊臺農業合作試驗區對比研究
3.1 對臺商政策扶持方面
自福建設立全國首家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后,從1999年開始,福建省相繼出臺了《加快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建設的若干規定》、《鼓勵和支持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的暫行規定》;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兩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出臺后,福建省于2009年出臺了大陸第一個關于兩岸農業合作方面的地方性法規《福建省促進閩臺農業合作條例》;2011年5月,福建又宣布出臺了《關于加快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的若干意見》;2013年8月,福建省政府專門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閩臺農業合作的若干意見》。這些政策涉及到對臺農業的各個方面如土地租賃、基礎設施投入、金融貸款、人才引進及稅收等方面,在諸多方面都給予臺創園極大的政策支持,為推進閩臺農業全面合作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保障[5]。園區所在市縣也相繼制訂了一些相關政策,如仙游縣委、縣政府于2009年3月制訂了《仙游縣關于扶持臺灣農民創業園發展的若干意見》,在政策、項目、資金、用地、稅收等各方面給予園區和臺農政策傾斜支持。2011年5月又制定了《仙游縣引進臺灣地區優秀人才具體辦法》。這些政策的出臺和實施,極大地促進了臺創園的發展,激發了臺灣農民到大陸的創業熱情。
自建立瓊臺農業合作試驗區以來,海南省也出臺了一些相關政策和法規來吸引臺商到海南投資,如相關的稅收政策:實行1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和各項減免期限的政策,從事農業開發經營的企業,經營期限在15年以上,從開始獲利年度起,第二年至第五年免征所得稅,第六年至第十年減半征收所得稅。實行有償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權出讓一次簽約最長期限為70年等。除了上述優惠政策外,各市縣為了吸引臺商投資,也紛紛制定一些優惠政策,如臺胞在定安投資辦實業使用土地,在同類地區、同類地價的基礎上,下降30%~50%,優先優惠提供用水、用電、通訊設施和其他生活條件[6]。這些政策法規極大地激發了臺灣農業企業和農民的投資熱情,推動了瓊臺農業試驗區的快速發展。但與福建相比,在稅收上雖然實行更為寬松的政策,但是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不足,比如,在政策細化方面沒有福建做得細致,相關的政策也不多,對于應怎樣與臺灣開展農業合作方面的相關研究也較少等。
3.2 園區(試驗區)投入方面
福建省把創業園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列入相關部門的發展規劃,優先給予支持;省級以上財政每年安排給每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專項資金,從以往的300萬元增加到500萬元,支持創業園的基礎設施建設、臺灣農業良種技術引進和推廣示范培訓[7]。同時,省級財政安排閩臺農業合作專項資金,優先支持園區內土地整理、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組織兩岸農業專家對每個創業園進行詳盡規劃和論證,并開展現場輔導;省交通運輸部門對通往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區的干線公路和創業園區符合省級農村公路規劃的項目,按政策給予支持;創業園所在地的各級政府把創業園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總體規劃,并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創業園建設,為創業園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同時,持續策劃各類項目,加大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著力改善園區的生產、生活條件。
海南對于瓊臺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也非常重視,一直致力于改善投資環境,狠抓基礎設施建設?,F海南高速公路已基本覆蓋全省主干道,國、省道及鄉村公路已遍布全省,水電及水利設施修建較為完善,全省已基本實現了通路通電通水,但由于各農業合作試驗區多在偏僻地區,電力、水利、物流設施發展仍較為滯后。此外,海南省政府還在澄邁建設瓊臺全面戰略合作示范基地,擬通過基地的建成,吸收臺灣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強化高科技、現代物流、農業產業化等要素的引進、轉化、吸收和擴散,促進瓊臺經濟文化全面對接,帶動農業合作試驗區的發展。但與福建相比,海南并未設立??顚m梺硗苿釉囼瀰^建設,仍然是以試驗區內的臺商企業自身投資為主體,臺商自身經濟實力也有限,因此試驗區的發展建設仍較為緩慢。
3.3 園區(試驗區)服務水平方面
在用地方面,臺創園中用于農業生產的生產設施用地,按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有關規定辦理審核手續,不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項目,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的《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標準》的70%執行。對總投資5 000萬元以上、臺資比例在30%以上的合作項目,減免地方分成部分海域使用金30%[8]。在金融服務方面,福建省支持臺灣銀行來閩發起設立村鎮銀行。鼓勵和支持商業銀行積極開展金融服務創新,進一步拓展農村土地經營權、林權、茶果園抵押貸款等新型金融創新產品,為臺資農業企業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等,如漳平永福創業園積極推動融資擔保方式創新,推行茶樹抵押貸款等。在人才交流服務方面,福建省是首個開展臺灣在閩居民農業技術職稱評定、聘請臺灣專才參與臺灣農民創業園管理的省份,各個臺創園也出臺相關政策吸引各類人才來臺創園創業或就業。如仙游臺創園出臺了《仙游縣引進臺灣地區優秀人才具體辦法》,并建立了臺創園內第一個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業園,同時,正積極申請在臺創園內設立海峽兩岸農業科技人才引進與交流專項基金。
海南在瓊臺農業合作試驗區設立以來,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服務政策體系。在稅收方面,只要是在海南注冊年限達5年以上的臺資農業企業,可退還部分稅款,企業發生年度經營虧損的,經申請稅務機關核實,其虧損額可以從下一年度企業經營所得中抵補。土地使用權出讓一次簽約最長期限為70年,且期滿后可以申請續約。臺商企業開發的土地,在土地使用權的有效期內可以轉讓,也可用作向銀行抵押貸款[9]。同時,部分市縣為了吸引臺商投資,根據自己市縣的情況,也設立了一系列的服務政策,如降低土地租金,將企業當年上繳的部分稅款以獎勵的形式補給企業,部分市縣還設立了專門的瓊臺合作工作機構——瓊臺經濟合作領導小組來為瓊臺農業合作服務[10]。與福建相比,海南在稅收和用地方面的扶持力度更大,給臺商的優惠政策也更多。但在金融保障服務方面則落后于福建,不如福建靈活和寬松。在人才引進方面,福建實施了許多創新性的舉措,像放開職稱評審體系等,這些都是值得海南學習的地方。
總之,農業是大投入、大風險的行業,見效慢、周期長,生產風險和市場風險比較大。臺農大多資金有限,在創業或擴大生產過程中常遭遇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福建在政策、投入和金融服務方面實施了許多創新性的舉措,使得臺商能安心在福建創業。而海南在某些方面雖然比福建做得更好,但從整體來看,不如福建靈活和寬松,扶持力度也沒有福建大。二者創建臺灣農民創業園和農業合作試驗區的時間基本同步,但不論是引進臺商的數目、吸收臺資數額還是對臺商的吸引力,試驗區已遠遠落后于臺創園。海南應加強與福建的交流學習,根據海南省情,出臺有針對性的和更為寬松的政策,加大對試驗區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提升服務質量和吸引更多的人才到試驗區創業或就業,以促進瓊臺農業合作試驗區的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范武波,王文壯. 加強瓊臺農業合作促進海南休閑農業發展[J]. 中國熱帶農業,2011,3(40):10-12.
[2] 李 顏. 瓊臺農業合作發展研究[J]. 商業時代,2004,18(277):57-58.
[3] 張 濤,袁弟順,程祖鋅,等. 從臺灣農民創業園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以福建省臺灣農民創業園為例[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1(5):23-27.
[4] 劉仁伍. 促進“瓊臺農業合作”的金融對策[J]. 海南金融,1999(12):4-6.
[5] 林臻毅,陳武榮. 福建省臺灣農民創業園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 安徽農學通報,2012,18(1):10-14.
[6] 吳鳳嬌. 福建臺灣農民創業園發展的SWOT分析[J]. 臺灣農業探索,2010,2(1):8-14.
[7] 林 卿. 閩臺農業合作:海峽經濟區發展之先行[J]. 發展研究,2009(1):39-45.
[8] 黃躍東,鄧啟明. 閩臺農業合作的現狀、趨勢與推進策略探討[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2(1):4-9.
[9] 周大衛. 依托海峽兩岸農產品交易示范園區創設海峽兩岸農產品自由貿易(海南)試驗區//2009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論文集[C]. 海口:海南省農業交流協會,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海南省委員會,2009.
[10] 張玉龍. 大陸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穩步推進[J]. 臺聲,2005(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