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王文壯 范武波 黃國成 董志國 李海亮
摘 要 為了解福建熱作產業目前存在的關鍵問題及發展中值得借鑒的經驗,調研組對當地有特色和具代表性的熱作產業與政府管理、生產一線、加工企業人員深入交流,重點探討主要熱作種植、加工、營銷等環節中存在的新品種培育、資金投入、科技創新等問題,總結福建熱作產業發展中的優勢與不足,并提出發展建議。
關鍵詞 熱帶作物 ;產業發展 ;關鍵問題 ;經驗;調研 ;福建
分類號 F326.1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1.014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current developmental tropical agriculture key problems in Fujian province and developing experience worthy of learning, Research group went to Fujian province for investigating. Research group exchanged in-depth views in Local features, representative tropical agriculture problems with government regulators, Production line staff, factory workers, focused on the breeding, capital invest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lanting, processing and marketing of main tropical crops, then Summari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trop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of Fujian.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rop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was puted.
Keywords tropical plant ; industrial development ; key problems ; experience ; research ; Fujian province
2013年9月9~14日,中國熱帶作物學會副理事長王文壯研究員組織調研組前往福建廈門、漳州、泉州等地開展熱作產業發展關鍵問題調研。
調研組先后調研了福建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福建省平和縣、南靖縣、漳浦縣、漳浦萬安生態產業園、國營南安市龍眼示范場及漳州萬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永春蘆柑綜合試驗站等熱作產業相關企、事業單位,圍繞蜜柚、香蕉、龍眼和荔枝等熱作產業發展,與政府管理人員、生產一線人員、加工企業人員交流,重點探討主要熱作種植、加工、營銷等環節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分析當前福建熱作產業發展的特點和新形勢,挖掘熱作產業發展關鍵問題,為福建熱作產業發展戰略提供決策依據,推動熱作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1 基本情況
福建地處祖國的東南沿海,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光熱資源豐富,年平均溫度≥19℃,最低氣溫-4℃,全年≥10℃積溫達6 000~7 500℃。地貌地型多樣,山地丘陵交錯重疊,南面相對較平,與海洋濕熱氣候相通,北面有高山屏障,阻隔西伯利亞寒冷氣流,年降雨量1 500~1 750 mm,無霜期307~365 d?;揪邆錈釒ё魑锷L所需的高溫、高濕的必要條件,適宜種植多種熱帶、亞熱帶作物[1]。該區盛產龍眼、荔枝、香蕉、柚子等熱帶水果,其中不乏種性優良的珍稀品種,如漳州薌城區的天寶香蕉,平和縣的琯溪蜜柚等。
福建人多地少,勞動力充足,素有精耕細作的傳統,加上優越的光熱條件、相對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熱帶亞熱帶作物產業的發展。福建在熱區先后建立具有優勢的水果基地60多個,以及與之相配套的良種繁育基地9個,累計開發面積約600 km2。如莆田市華亭鎮沿福廈公路兩側萬畝龍眼基地;龍海市九湖鎮九峰山下開發萬畝荔枝林;九龍江沿岸從漳州天寶經南靖到平和建立200 km2香蕉帶[1]。但由于起步較晚,多方面投入不足等原因,存在諸多影響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如農業科技發展相對緩慢,農業保護機制尚不健全。
2 發展優勢及經驗
2.1 規?;N植,彰顯成效
福建省漳州平和縣的“平和琯溪蜜柚”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并被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其商標在17個國家成功注冊,成為中國被歐盟保護的10個地理標志產品之一。琯溪蜜柚果大子小、味甜、口感好,而且蜜柚園不需要特別精細的管理,蜜柚耐儲存,果實也可以分批采摘,保質期長達半年。基于以上優點,平和縣根據適地適栽的原則,實行蜜柚規模經營,建立蜜柚商品基地,每公頃產蜜柚90~97.5 t。規模經營有利于減少損耗、增加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良種化、集約化、機械化和標準化實施,又有利于建立和完善蜜柚生產、銷售、貯藏和加工等配套系統。通過蜜柚這種模式的示范作用,帶動周邊果農扶持名牌果品,產生名牌效應。
平和琯溪蜜柚比廣東、海南蜜柚晚成熟半個月,錯開了國內市場的競爭時間,對于價格的穩定也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因此,蜜柚產業發展勢態良好,琯溪蜜柚還出口歐盟,2015年產120萬~130萬t,其中15萬t用于出口,給當地財政帶來40億元的收入。因此,當地政府感慨:“琯溪蜜柚穩定,則平和政府穩定”。
2.2 發展多種經營,實現良性循環
國營南安市龍眼示范場處于海拔50 m以下,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平均降雨量1 800 m,而且70%雨量集中在5~9月,恰與龍眼生長期吻合,年日照2 032 h,這些為龍眼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國營南安市龍眼示范場充分利用自然條件發展龍眼主產業,種植龍眼1.6 hm2,均為晚熟品種,錯開了集中上市期,為龍眼爭取到了可觀的市場份額。示范場內除種植龍眼外,還充分利用地勢優勢,在附近的空地養豬,水池養魚,發展多種經營,降低龍眼受市場波動的風險,而且從生態角度,豬糞可以作為龍眼的有機肥,形成一個可循環的小生態圈。實現了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把循環經濟理念應用到熱帶農業領域,國營南安市龍眼示范場起到了熱帶農業循環經濟示范作用。
2.3 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明顯
漳州萬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農業科研、農副產品加工和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的漳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公司對香蕉統一加工,統一銷售;技術人員負責田間生產技術指導;為了監督有機肥和農藥的使用情況,萬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對每塊地進行編號,由專人負責,做到有機水果全程追溯,為了鼓勵農戶使用有機肥,對農戶實行3 000元/hm2的有機補貼,以此方式鼓勵農戶在種植香蕉的過程中少用化肥和農藥。
香蕉產業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重視,農業局通過不定期舉辦培訓班來提高農戶的種植技術,由于當地政府的重視和龍頭企業的帶動,南靖縣農民對于種植香蕉的積極性很高,香蕉成了當地的主產業,種植面積達50%。由于南靖縣氣候的影響,香蕉掛果時間長,香蕉的品質較好。當地的天寶蕉已被列為保護品種。
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不僅有利于實現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更提升了農產品的市場價值,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業收益,農業龍頭企業的壯大改變了傳統農業自給自足的落后局面,強化了市場意識和專業分工,提高了農產品的品質、農產品標準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促進了農業科技的創新和推廣,實現了用發展工業的理念來發展農業,有利于實現傳統農業逐漸轉變為現代農業[2]。
2.4 科技創新,提高產品競爭力
加強科技創新,這是提升熱作產品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針對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已成為技術創新的重中之重。為加快香蕉產業化進程,漳州市針對果農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薄弱,過分依賴農藥,濫用激素,盲目施肥等問題,通過推廣果實套袋和科學施肥、合理用藥,既有效增強了植株的抗逆性,達到減少病蟲源,又降低農藥殘留的目的。此外,通過香蕉標準化栽培生產和采后處理技術的改善,從根本上提高了香蕉產品質量和產業核心競爭力。往年黃龍病的大面積爆發,使很多蘆柑種植戶損失嚴重,現在依托永春蘆柑綜合試驗站的科技指導,鼓勵大戶經營,推行生態果園,對病蟲害防治推行綜合治理,統防統治,大大減少了黃龍病的爆發,為農戶增加了收益。
3 存在問題
3.1 新品種培育能力不強,熱作產業種業受限
種質資源是熱作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更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部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熱作產品的需求逐年增加,市場供給缺口越來越大,福建乃至全國熱作種質資源保護工作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中國地少人多的國情決定了只能走提高單產的道路,而挖掘和保護更豐富的種質資源,培育良種是熱作產業發展的關鍵。從整體來看,福建熱作產業創新能力和種業的競爭力都不強。在調研的幾家單位中,都沒有較為成熟的新品種培育體系,多是靠引進和改良。而新品種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要靠科研人員長期的試驗摸索,經歷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培育出來。
自中國與東盟實現零關稅以來,對當地熱作產業沖擊很大,這是全球一體化后,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競爭加劇所致。要增強福建熱作的國際競爭力,就必須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創新利用[3]。
3.2 熱作資金投入不足,產業發展受阻
國家主要致力于保證民生溫飽問題,對糧食作物相對比較重視,而對提高民眾生活質量的熱帶作物重視不夠,忽視對南方各省熱帶水果等作物的資金支持。例如,在熱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的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培訓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我國對熱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的財政支持力度有限。在種質資源保護方面也缺乏相應的資金保障體系。
3.3 農民組織化程度較低,產銷渠道不暢
截止目前,福建熱作產業仍然無法改變農民增產不增收的局面,農產品一方面受到國家的最低價格控制,另一方面又完全依賴市場,農民科技素質相對較低,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又不高,農業和農村經濟體制還不完善,保護農民權益的機制和體系還不健全,農民的補貼政策難以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的需要。農田基礎設施薄弱、信息服務滯后、農業產銷組織化程度較低,產銷信息、先進技術獲取渠道有限,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難以參與市場競爭。
3.4 病蟲害爆發集中
由于福建熱區氣候溫潤,再加上規模種植,很容易在某一年份大規模地爆發病蟲害,這與缺乏穩定的病蟲害防范體系有關,在病情相對較輕的時候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而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積攢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引起病蟲害的集中大爆發,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如柑橘黃龍病是柑橘生產過程中最具毀滅性的的病害之一,2005年,福建全省縣級及245個柑橘主產鄉鎮由南部云霄縣(N23°48′)至北緣浦城縣(N27°50′),以及中部永泰縣(海拔880 m)都檢出了黃龍病病原,損失慘重[4]。
4 建議
4.1 加強熱作種植資源的收集和保護
首先,要開展熱作種質資源調查,組織科研力量對福建熱區種質資源圃的具體情況進行摸底調查,主要包括作物種類、種質資源數、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和種質資源創新利用情況,為推進熱作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奠定基礎。其次,加大對熱作種質資源的引進和收集力度,彌補福建省對新品種需求的缺口,同時積極推進新品種區域適應性試種。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種質資源的創新利用。
4.2 增加福建熱作發展資金投入
充分利用國家強農惠農等政策,加大對熱作產業發展的財政支持力度,加大良種繁育、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市場信息網絡體系建設、病蟲害防治等基礎性和公益性項目的扶持。建議加大熱作種質資源保護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在現有種質圃維護基礎上,重點支持種質資源離體保存、鑒定評價、培育、區域適應性試種等,構建熱作種質資源保護、創新、培育、推廣應用的長效機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資金對福建省熱作產業的開發。建議進一步明確熱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創建財政支持項目,穩定資金來源渠道,加大示范園建設投入力度[5]。
4.3 加強福建熱作產銷銜接
福建是以熱帶水果為主的熱區,熱作管理部門應根據自身產業特色,密切關注市場變化,搞好品種、區域和季節需求預測,完善熱作重點產品監測網絡建設,全面收集香蕉、荔枝、龍眼、蘆柑等產品生產、價格信息,準確研判生產形勢和市場趨勢,及時發布市場預警,適時指導生產經營;跟蹤分析熱作產品國際市場,重點監測主要產品進出口情況,加大產品宣傳和促銷推介力度,搞活熱作產品流通。
4.4 加強熱作防災減災和病蟲害防控
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危害熱帶農作物的災害性天氣增加明顯,再加上熱區高溫,高濕的氣候特點容易誘發病蟲害,所以應強化農作物災害預判預警,強化防災減災技術推廣,突出做好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強化災后應急處置,適時啟動應急預案,完善災后信息報送制度,分類指導抗災與災后生產恢復。完善病蟲害疫情監測點建設,實時監測、及時匯總、定期發布預警信息。重點開展香蕉、荔枝、龍眼、蘆柑等熱作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大力推廣防災增產關鍵技術,探索統防統治的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進一步加大對熱作病蟲害項目資金的投入,建立健全熱作病蟲害防治信息共享機制,重點做好蘆柑黃龍病和香蕉枯萎病的綜合治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江 斌,鄭福樹. 福建南亞熱帶地區亞熱帶作物種植區劃與產業布局調整[M]. 未出版.
[2] 李炳坤. 發展現代農業與龍頭企業的歷史責任[J]. 農業經濟問題,2006(9):4-8.
[3] 彭 艷,劉建玲,孫 娟. 加強熱作種質資源保護夯實產業發展基礎[J]. 中國熱帶農業,2010,34(3):8-10.
[4] 謝鐘琛,謝文龍,肖文生,等. 福建柑橘黃龍病爆發成因及其危害流行規律[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7,33:99-103.
[5] 吉艷華,彭 艷,熊惠波. 福建省熱作產業發展調研報告[J]. 中國熱帶農業,2010,34(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