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萍 張慧堅 高秀云 胡小嬋 董定超 曾筱芬 王大鵬



摘 要 利用Web of Science平臺,統計2000~2014年作者單位署名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簡稱熱科院)的被SCI網絡擴展版(SCI-E)收錄論文情況,通過分析被收錄論文的數量、文獻類型、期刊分布、影響因子、學科類別、基金資助情況、被引頻次、篇均被引用次數、單篇論文最高被引用次數等,明確了熱科院2000~2014年SCI論文收錄情況,為熱科院科學研究及學科建設提供一個量化的客觀評價依據。
關鍵詞 科技論文 ;SCI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
分類號 S311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1.020
Abstract From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which were cited by SCI-E (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 with correspondent authors from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CATAS) during 2000-2014 were counted and analyzed. These papers are classified by annual publishing quantity, document types, publishing journal, impact factor, subject category, funding resources, citation times, average citation time and the most cited paper. Through this work, we clarify the SCI citation paper form CATAS during 2000-2014 and supply an objectively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evidenc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ubject development for this academy.
Keywords scientific publication ; SCI ;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CATAS)
1961年,美國科技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簡稱ISI)創建了著名的科技文獻數據庫——《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這是國際公認的自然科學學術論文收錄和引用的評價工具[1-3]。經過50多年的發展,SCI數據庫不斷完善,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的大型數據庫,同時也是文獻計量學和科學計量學的重要工具[4-5]。迄今,SCI不僅是一部重要的檢索工具,而且也是科學研究成果評價的一項重要依據,已經成為目前國際上最具權威性的、用于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成果的重要評價體系,是評價一個國家、地區、科學研究機構、高校、期刊乃至一個研究人員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6]。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簡稱熱科院)是農業部直屬科研機構,專門從事熱帶農業科技創新的中央級公益性科研單位。熱科院擁有國家重要熱帶作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農業部綜合性重點實驗室等90多個省部級以上科技平臺。在主要熱帶作物如橡膠、木薯、香蕉等基礎性研究和應用性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部分成果處于國際領先水平[7]。本研究以SCI網絡擴展版(SCI-E)為檢索工具,采用文獻計量學和統計學方法,對2000~2014年作者單位署名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被SCI-E收錄的學術論文進行統計分析,為熱帶農業科學研究和制定科研發展決策提供一定依據。
1 研究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平臺,選擇數據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XPANDED)~1994年至今,采用檢索策略為AD=(Chin* Acad* Trop* Agr* Sci* or CATAS)and AD=(China),選擇時間跨度為2000~2014。檢索日期為2015年7月13日,檢索結果為1 139篇。本次檢索結果包括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和合作者發表的單位署名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學術論文。
2 結果與分析
2.1 論文數量及被引頻次統計
截止2015年7月13日,2000~2014年以來,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為作者單位,共被SCI收錄1 139篇論文。這些論文包括研究性論文(Article)1 079篇,新聞條目(News Item)22篇,綜述(Review)17篇,會議文摘(Meeting Abstract)9篇,會議論文(Proceedings Paper)4篇,其它形式論文(Letter,Correction,Editorial Material)12篇。其中,被引用論文832篇,占論文總數的73.05%,被引頻次總計5 603次,去除自引被引頻次總計4 752次,施引文獻量總計4 569篇,去除自引的施引文獻總計4 174篇,每篇論文平均引用次數4.62次,單篇被引次數最高為28次。
由圖1可見,2000~2014年,SCI收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發表的論文數量和被引頻次總體呈逐年上升趨勢。2000~2007年,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SCI收錄論文數量較少,僅84篇,占總論文總數的7.37%,被引頻次也較低,總計82次;自2008年開始,被收錄論文數量顯著增長,而且其年被引頻次也大幅提升;2008~2014年,被SCI收錄的論文數達1 055篇,占各年度被SCI收錄論文數的92.63%,被引頻次達4 546次。
2.2 論文影響因子分析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簡稱IF)是SCI對科學期刊進行統計和評估的一個重要參數,它決定了各期刊在每年由ISI出版的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簡稱JCR)中的排序和級別。某一期刊在某年的影響因子是該期刊前2年發表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與該期刊前2年發表論文總數之比[1-2,6]。本文所引用的SCI收錄期刊的影響因子依據2014年ISI所公布的數據。
2000~2014年SCI收錄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為第一作者單位的論文影響因子最高為11.470,影響因子較高的前10種刊物中(表1),每種刊物僅刊載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論文1~2篇,占2000~2014年SCI收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論文總數的1.17%。其中,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和橡膠研究所各5篇,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3篇,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1篇。IF<2和2≤IF<4的論文數和期刊數最多,而無2014年IF的已經被SCI淘汰的期刊有19種(表2)。數據表明,雖然2000~2014年間SCI收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論文數量有較大幅度增加,但在影響因子較高的期刊上所發表的論文數量和比例卻很低。
2.3 期刊分布
2000~2014年,SCI所收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1 139篇論文分布在400種刊物上,刊載論文數量排名靠前的10種期刊影響因子平均值為1.974,被SCI收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論文最多的刊物為“PLOS ONE”,其影響因子為3.234,收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論文排名第二的刊物“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1年的影響因子為0.573(表3)。
2.4 不同院屬單位論文比較
2000~2014年SCI收錄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1 139篇論文中,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在論文總數、第一單位發文數、第一作者發文數和通訊作者發文數都居第一(表4),所收錄的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為第一單位的論文期刊的最高影響因子為11.470(NATURE COMMUNICATIONS)也是由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發表,可見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的學科優勢顯而易見。而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橡膠研究所、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等雖與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有一定距離,但收錄論文篇數也位于前列。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屬其他一些單位被收錄的論文還較少,表明院屬各單位被SCI收錄論文數量差異較大,體現出各單位科研發展的不均衡。因此,如何在保證優勢單位發展的同時加強其他相對較弱單位的科研力量,是今后制定規劃時值得注意的問題。
2.5 學科類別
2000~2014年,SCI所收錄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1 139篇論文共分布在57個學科領域,表明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發表的SCI論文學科分布相對分散,這與熱帶農業學科體系建設密切相關。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SCI收錄論文的優勢學科主要集中在植物科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化學、農業、生物技術與應用微生物、藥理學等研究領域(表5),這些學科領域主要分布在發文數量排名靠前的院屬單位的研究范疇。
2.6 論文資金資助情況分析
2000~2014年,SCI收錄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論文1 139篇,基金資助論文928篇,占81.47%,說明科學基金對SCI收錄論文的資助比例相當高。其中,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論文數量最多;其次為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第三是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他項目,如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973 項目也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發表SCI論文的重要基金資助來源(表6)。
2.7 論文合作國家、地區與機構分析
2000~2014年,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所發表SCI論文中共與32個國家/地區進行了合作研究。其中,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合作研究發表論文超過10篇以上的國家(地區)分別是:美國、澳大利亞、德國、英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法國、俄羅斯、印度、韓國和瑞典也是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合作發表論文較多的國家;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與美國學者合作的論文數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地區)(表7)。2000~2014年,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所發表SCI論文中共與549個機構進行了合作研究。其中,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合作發表論文最多的是海南大學,合作發表193篇論文,占16.93%;其次是中國科學院,合作發表180篇,占15.79%;與華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農業部、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發表論文數都超過40篇以上,共計183篇,占論文發表總數的16.05%;此外,與海南醫學院、迪肯大學、中山大學和華中農業大學都有較多合作(表8)。
3 討論與結論
SCI是世界公認的科技文獻檢索工具,同時也是國際上最具權威性的科學研究成果和研究能力的評價體系[8-10]。2000~2014年SCI收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論文共計1 139篇,數量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值得注意的是,SCI發文量在各學科之間和各院屬單位都存在很大差異。如何在保證優勢學科發展的基礎上,加強弱勢學科的發展建設,是今后制定發展目標時需要考慮的問題。另外,在提高SCI論文發表數量的同時,盡量提高論文質量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宋燕菊,王淑鳳. 2002年SCI收錄中國農業大學論文統計與分析[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89-92.
[2] 于 非,張柏秋,張 嵐. 2001-2010年吉林大學SCI論文收錄統計與分析[J]. 情報科學,2013,31(9):113-116.
[3] 劉敏惠,郝一沁. SCI-E收錄云南農業大學科技論文的統計分析[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9(3):55-59.
[4] 鞠建偉,趙慧清,魯玉妙. 基于SCI-E的中國大陸主要農業大學科研論文產出分析[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1,23(2):16-19.
[5] 王玉芹. 基于SCI-E的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論文統計分析[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2,24(8):54-59.
[6] 蔡筱青,黃 海. 基于SCI網絡版的中山大學科研論文收錄統計分析[J]. 現代情報,2012,32(1):97-101.
[7]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 中國熱帶作物學科發展研究[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1-21.
[8] 倪慧群,楊瑞春. 華南農業大學SCI收錄論文的統計與分析[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7):425-427.
[9] 李瑞芹,劉蕓杰. 2005-2009年SCI-E收錄山東農業大學論文統計分析[J]. 情報探索,2012(1):48-50.
[10] 肖慎華. 南京農業大學SCI論文的引文分析[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3,25(9):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