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摘 要】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同時也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教育實踐活動之一。本文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般理論出發,同時立足于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狀,提出了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對策思考。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大學生 理想信念教育
大學生是我國寶貴的人才資源,大學生的發展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新時期,探索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已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如何在復雜的國內外局勢下使大學生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如何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閾下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義
可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一)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確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各階層利益沖突等社會表象淡化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堅守;另一方面,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滲透和意識輸出使大學生在中西文化思潮的沖突中迷茫、躊躇,不能樹立起科學的理想信念。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精華的基礎上,不斷吸收世界優秀文明成果,不僅能夠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認識和信心,同時也引領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確方向,具有極強的實踐指導意義。
(二)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理論依據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幾個方面,這幾個方面互相聯系,各具功能,可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涵蓋的內容解決了在價值多元化的今天大學生應具有怎樣的精神風貌、堅持怎樣的道德準則、應該樹立怎樣的理想信念等問題。因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積極開展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是當今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考察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角下大學生理想信念存在的問題
1.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內涵認知不清
據調查,一些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只流于形式,空喊口號,在被問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涵蓋的內容和精神實質時卻答不上來,在他們眼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倡導的是一件事不關己的事情;對某些學生而言,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只是“進了教材”“進了課堂”,而沒“進頭腦”,由于對上述科學理論的精神實質及其科學性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認識,必然會對他們的理想和信念的形成產生消極影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強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的教育,引導大學生逐步確立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
2.大學生個人理想功利化
由于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加上新舊體制交替、社會轉型等一些因素的影響,很多大學生為了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站穩腳跟,個人理想越來越功利化,不惜將個人利益置于集體利益之上。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在面對畢業以后的選擇這一問題時,80%的人想找一份高收入的理想工作,47%的人想要買房買車組建幸福的家庭,只有12%的大學生提到想為祖國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甚至很多大學生選擇入黨,也只是把入黨作為找工作、抬升自己的墊腳石。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現在很多大學生的個人理想趨向功利化、務實化,民族精神淡薄,缺乏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為其奮斗的堅定信念。
3.社會責任感缺乏
當前,我國高校理想信念危機不僅表現在崇高理想的失落,功利主義和拜金主義的泛濫,還包括許多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缺乏,在大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著道德冷漠現象。比方說,一些大學生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冷眼對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的大學生對社會歷史發展規律認識不清,推崇所謂的“英雄主義”,他們認為只有名人英雄才應該有民族復興的社會理想,個人只要過好個人的日子就行;還有的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更理想的工作,就弄虛作假,在個人簡歷中偽造獲獎經歷等,在實際行動上沒有深入貫徹社會主義榮辱觀,缺乏社會責任感,這些都給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大學生理想信念存在問題的成因
大學生理想信念問題成因并不是單一方面的,而是受諸多因素的影響。
1.主觀原因
當代大學生是比較特殊的青年一代,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從小受到家人的寵溺,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在價值判斷上輕視奉獻,重視個人得失,不愿吃苦,貪圖享樂。加上他們成長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經濟發展呈全球化趨勢這個特殊的環境中,因此,受思想多元化、利益多元化風氣的影響,他們自身人生閱歷不夠豐富,理性思維不成熟,很容易產生理想信念偏差。此外,大三、大四的學生面臨畢業壓力,受到學業、工作以及家庭壓力等多方面的影響,個人想法容易出現功利化色彩,導致出現理想信念問題。
2.客觀原因
復雜的國內外局勢是使他們理想信念出現問題的不可忽視的因素。從國內環境來講,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以及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引起了社會的深刻變革,在這場變革中,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人生態度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利益和競爭意識較強,會產生“一切向錢看”的低級思想,以金錢為衡量標準,忽視自己的精神追求。從國際環境來講,當今世界正向著多極化發展,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思潮涌入,以及別有用心的外國勢力通過各種途徑向我國大學生傳播西方資產階級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自我意識。他們信奉的“有用即真理”的信條,急功近利地實現自我價值,使原本人生觀、價值觀就不成熟的大學生對共產主義失去信心,從而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信念。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徑探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論基礎、方向保證、精神動力,我們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統領,切實提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效。
(一)創新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體系
時代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要求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也需要不斷更新,與時俱進。
1.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反映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理想信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輔相成,兩者都是大學生意識形態的重要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應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把核心價值觀融入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引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正確方向,這既是新時期黨和國家賦予教育的重大責任和重要使命,也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內容與時俱進的重要體現。
2.以“中國夢”統領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國夢”是由習近平同志于2012年提出的,習近平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并且表示這個夢一定能實現。“中國夢”的出現,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一種精神支柱,它所涵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夢想,是中國大學生急需了解和必須了解的理論內容。加強“中國夢”的內涵教育,能使青年大學生正確認識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的現實情況及發展前景,實現個人理想、國家理想和社會理想的有機結合,以“中國夢”統領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展現當代大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讓大學生在“中國夢”的具體實踐中形成科學的理想信念。
(二)革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
1.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教育方法
理論與實踐的統一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活動的始終,是其最重要的理論品質之一。毛澤東同志曾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之所以被稱為真理,不僅在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等人科學地構成這些學說的時候,而且在于為爾后革命的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的實踐所證實的時候。”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任何理論只有被實踐證實的時候才會為人所信服。因此,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僅要進行理論教育同時也要加強實踐教育,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只有被社會實踐所證實,才會事半功倍,切實提高教育效果。具體途徑包括:以學校課堂為“陣地”,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進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利用網絡課堂,滲透理想信念教育。現在的網絡和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各大高校可以嘗試設立自己的“微平臺”“訂閱號”,即時發布消息,答疑解惑,與學生互動,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開辟教育新平臺。
2.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方法
顯性教育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其特點是注重“灌輸式”教育,效率高,但是模式單一。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單一的顯性教育已不能滿足教育要求,而隱性教育作為一種無形的、無聲的教育方式被越來越多的教育者所青睞。因此,可以采用二者相結合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可以將顯性教育作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方法,將教育內容準確、完整、迅速地傳達給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短期內捕捉到教育者的意圖。另一方面,由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較強的政治性和理論性,受教育者很容易“過眼不過腦”,空喊口號不走心,因此,要適時地運用隱性教育模式,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而又不會引起反感;或者多開展一些社會實踐,舉辦紅色主題晚會等,讓學生在參與和實踐中體會其中的真諦,從而受到啟發。
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和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情況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環境以及國內外局勢較為復雜,在這一關鍵時期,大學生必須堅定社會主義信念不動搖,積極弘揚以愛國主義為主要內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重點的時代精神,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周中之,石書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探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李心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下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0.
[3]張果.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現狀、原則及路徑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