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穎芳
摘 要:誕生于硝煙戰火中的抗戰精神,其內涵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中國大學生、大學工作者們珍貴的歷史教科書。新時期,在大學校園培育和弘揚抗戰精神,呼吁大學生、大學工作者牢記歷史、珍愛和平、堅定信念、展望未來,繼承發揚優良精神文化遺產,對于充實和重塑當代中國大學精神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抗戰精神;大學校園;大學生;大學工作者;培育與弘揚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1-0236-02
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讓我們刻骨銘心;全民族共赴國難,鑄就了偉大的抗戰精神。歷史長河生生不息、精神財富不朽于世,抗戰精神不僅需要中華兒女永遠銘記,更需要將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將抗戰精神在當代中國大學校園這塊學術沃土上大力培育與弘揚。切實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廣大大學生、大學工作者們堅定理想信念、求真實干、開拓創新、勇于勝利,為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抗戰精神的內涵及其當代價值
“抗戰精神,就是堅持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自尊品格;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不畏強暴、敢于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民族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侵略者的民族自強信念;開拓創新、善于在危難中開辟發展新路的民族創造精神;堅持正義、自覺為人類和平進步事業貢獻力量的民族奉獻精神。”胡錦濤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曾這樣闡述了抗戰精神的豐富內涵。
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抗戰精神曾是戰爭時期重要的精神源泉,為抗戰勝利發揮了關鍵作用,而抗戰精神豐富深刻的內涵對今天我們推進現代化建設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當代價值。抗戰精神為中華民族構筑一道精神長城,喚起中華兒女奮起抗爭、抵御外敵;喚醒了中華兒女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和戰斗力;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弘揚抗戰精神始終是團結和教育中華兒女努力拼搏和奮勇前進的思想指南。
當代中國大學校園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主要由學生群體、教師群體、學校管理者、后勤服務人員四大主要部分組成。學校管理者通過戰略的思考與規劃、資源的整合與運用、動態的組織與管理對學校進行系統的管理;教師群體通過授課、科研、思想政治教育等形式培育和引領大學生們的學習和思想;學生群體是大學校園中數量最多,且對校園及未來社會影響最大的群體,他們在校園里學習生活,繼承并創造著大學校園的精神文化;后勤服務人員作為大學校園容易被忽視卻十分重要的群體,很長一段時間在方方面面影響著學生群體對學校的綜合印象。
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大力弘揚抗戰精神,不斷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告慰抗戰先烈和革命前輩,繼續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進取。抗戰精神不僅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當代中國大學生、大學工作者們珍貴的歷史教科書。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有言“少年強則國強”,先輩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就該被中國少年們所承繼和發揚,在新時期的大學校園里,培育和弘揚抗戰精神對于傳承先輩精神財富、豐富大學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二、在大學校園培育與弘揚抗戰精神的措施
在大學校園培育和弘揚抗戰精神,要深化民族精神。歷史印證,沒有國家何談民族,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是維系、協調、凝聚民族內部關系的精神紐帶,是激勵和促進全民族朝著共同的目標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在國際關系風云變幻的新時期,社會生活繽紛多彩,人們的思想意識也日趨多元化。牢記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深化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眾所周知,人才是當今時代最寶貴的資源,而大學生、大學工作者們作為祖國優秀人才的主力軍,在大學校園培育和弘揚抗戰精神,深化大學生、大學工作者們的愛國情懷,善養浩然正氣,秉持淡泊名利的情懷,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將報效祖國的滿腔熱血投身于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大潮中,才是對愛國情懷最為恰當的揮灑,對于推動我國社會歷史的發展與前進有巨大的力量。
在大學校園應培育和弘揚抗戰精神,應激勵勝利教育。在抗日戰爭相當艱苦的時期,革命先烈前赴后繼、浴血奮戰、取得勝利,貧困艱苦的歷史時期尚能取得勝利,在當下的大學校園又何嘗不能。抗戰精神能振奮人心,可以稱之為一種勝利精神,它能充分激起人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目前,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有愛國主義教育,有革命傳統教育,有國恥教育。在校園文化的傳播影響過程中,也應培育和弘揚抗戰精神中堅信勝利的理念。激勵廣大大學生、大學工作者們銘記歷史、居安思危,懷揣天道酬勤、勝利在望的信念,一如既往地堅守精神陣地,將這種追求卓越的精神融入學術生涯,銳意進取,不懈努力,逆境求勝。
在大學校園培育和弘揚抗戰精神,應堅持求真實干。歷史的經驗不斷昭示人們,“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以往民族解放戰爭取得的勝利,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獲得的成就,都是一代代中華兒女浴血奮戰、埋頭苦干,用鮮血和汗水將各項事業不斷向前推進的。在當代中國大學校園里,抗戰精神中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內涵具有極為重要的學習意義。大學校園作為追求人文道義和科學真理的神圣殿堂,也理應成為實現人民富強和推動社會進取最堅實的智力庫,但當下中國大學開始出現了市場化、功利化、世俗化等不良傾向,這不得不讓人想起抗戰精神。以抗戰精神為指引,培育大學生、大學工作者們誠信對待學術文化,真誠融入校園生活,扎扎實實、兢兢業業去進行科研學習,勇攀學術高峰,讓求真實干的校園氛圍持續發揚。
在大學校園培育和弘揚抗戰精神,應謀求創新發展。抗戰時期的前輩先烈們用聰明才智創造了“地道戰”“游擊戰”“麻雀戰”“地雷戰”等經典奇跡,把當時裝備精良、兇殘傲慢的日本侵略者打得暈頭轉向,聞風喪膽,直至把侵略者趕出中華大地、獲取抗戰勝利。在敵強我弱、力量懸殊的生死搏斗中,正是勇于創新的抗戰精神才在那樣的斗爭形勢下譜寫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古人有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幾千年來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是中華兒女堅持自主創新,用智慧創造的文明成果,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和產業的變革不斷涌現,陸續創造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堅持創新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強大的生命活力,創新始終是中華民族最需要的稟賦,是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新時期的大學校園里,需要將這種迎難而上的創新膽識融入報國為民的理想追求中,通過理論創新進而推動文化創新和科技創新等,為推進社會進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更多知識和智慧的奇跡。
在大學校園培育和弘揚抗戰精神,應維護和平團結。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夙愿。中華民族崇尚和平,素以仁義立邦,尤其是經歷了戰爭的洗禮后,雖然日益強大,但也更為深刻地體會到和平的可貴,因此對于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戰爭時期,中華民族表現出高度凝聚力和頑強生命力,團結一心共同抵御外敵,全民抗戰的大格局是抗戰勝利的關鍵所在。對和平和團結的向往,是中華兒女不懈的追求,在當下的和平時期,隨著經濟不斷地發展,團結合作的精神在大學校園尤為重要,在很多方面,集體協作形成合力可以創造更為卓越的成績。在人與人的相處中,在集體體育競技中,在大學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顧全大局,珍視團結的力量,珍視集體利益,讓凝聚力化為戰斗力,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常懷憂患之心,更立發展之志,在大學校園培育和弘揚抗戰精神,有利于深入了解抗戰精神的豐富內涵,準確認識抗戰精神的時代價值,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的重要講話中所提出的“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把偉大的抗戰精神化為振興中華的實際行動,將這一寶貴精神在大學校園充分培育與弘揚。在大學校園大力培育和弘揚抗戰精神,是大學精神的升華和重塑的主要內容,更是譜寫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篇章,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上的強大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中共中央宣傳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3.
[3]中共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
[4]陳一.抗日戰爭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發展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2.
[5]習近平.在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周年儀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7-08.
[6]李孝純.論中國的抗戰精神[J].社會科學輯刊,2005(5).
[7]徐向學.中國夢背景下大學生、大學工作者們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新校園(上旬),2012(2).
[8]隋從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與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J].山東社會科學,2007(7).
The Spirit of Anti-Japanese War in Nurturing and Promoting the Campus
SHEN ? Yingfa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College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engyang 421001, China)
Abstract: The Spirit of Anti-Japanese war born of the fierce war , its meaning is profound, is a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the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university workers precious history textbook. In the new historical stage, the university campus in China to cultivate and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anti-Japanese war, appealed to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workers who keep in mind the history,cherish peace, firm belief,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fin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o enrich and reshape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university spirit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Spirit of Anti-Japanese war, College campus,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workers,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