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 潘剛峰 彭婷
【摘要】隨著我國就業形勢的變化以及大量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開拓大學生就業的途徑,促進大學生的就業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管理者需要探索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用人市場的分析、了解目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清楚用人單位的需求,提出了與此相對應的市場開拓政策,積極主動的進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的開拓工作,從而進一步提升畢業生就業率、提高就業質量,為高校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就業質量;就業市場;高校畢業生
針對目前社會主義經濟的繁榮發展,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愈加增多,并隨著高校體制改革,畢業生人數也日益攀升。同時在國內經濟增長率減緩的背景下,產業結構調整,企業需求轉變。導致社會就業供需總量矛盾和結構化矛盾愈演愈烈,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日趨突出。這需要高校管理工作者轉變工作目標,定位社會需求,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解決就業問題,從而提高就業質量。
一、開拓就業市場對提高就業質量的意義。
1.高校擴招,就業日趨困難。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高等教育開始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換,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在給予更多學子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同時,就業的壓力同期而至。就業市場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移,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開拓更為廣闊就業市場可以更大程度上的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2、高校畢業生就業率自提出以來一直是高校就業工作的重點,現已是高等辦學質量評估標準之一。教育部有關文件指出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是衡量學校發展的重要指標。其對高校的辦學聲譽不但有較大的影響,同時對招生計劃的調整有著重要的影響。
3.高校在提高就業率的同時更應注重就業質量的提高。就業率是高校就業狀況的表層體現,就業質量才是其實質內涵。只有把就業率、畢業生的職業發展情況,用人單位的滿意度等納入高校的教學及人才培養的體系,才能體現高校的辦學質量,繼而實現以畢業生就業為導向來引導學校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開拓的問題現狀。
1.目前,高校就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和高等教育不匹配的矛盾仍普遍存在。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相對于就業市場變化來說較為滯后,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和技術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畢業生就業市場中各行各業對職位、崗位的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對于勞動力的類型結構和層次結構有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而目前高等教育的發展仍不能完全適應就業市場的變化。
2部分.高校仍存在畢業生就業市場開拓過于簡單粗放的狀況。當前我國大多數高校仍存在著以大型的畢業生供需洽談會合校園宣講會為就業市場開拓的主要渠道,對于走出校園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就業市場開拓力度稍顯不足,難以為畢業生創造更多渠道多層次的就業機會。
3.大學生就業供需渠道對接不暢通。大學畢業生求職信息和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不能及時對接,一方面大學生自身不了解人才市場的需求,對自己也難以有清晰的定位,求職過程混亂盲目。其次,人才需求方的招聘信息不能及時準確地傳遞給大學畢業生,企業付出高額招聘成本也難以找到合適的人選,大學生也難以找到心儀的工作。
三、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開拓的有效對策。
1.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
就業市場的開拓需要高校自身發揮主觀能動性,走出校門,積極開拓“新用戶”,向他們介紹學校的自身教學特色、專業設置以及畢業生優勢,能夠讓更多更廣的用人單位了解到本校畢業生的情況。同時向用人單位郵寄邀請函和畢業生信息手冊積極邀請用人單位來校招聘。并且做到全程專人負責,以畢業生供需洽談會為特色,日常的宣講會招聘會為平臺,幫助企業做好校園招聘活動。
另一方面加強與一些人才中介組織和地方性人才市場的合作,走訪用人單位各地人事局、人才中介機構向其推介本校的專業特色畢業生,通過建立專業平臺對這些畢業生進行有針對性有特色的推介,形成市場人才供應品牌,吸引企業上門招聘。
2.固有市場走訪與潛力市場開拓相結合
高校就業質量的保障需要鞏固固有的就業市場,只有在保障最基本的就業水平的前提下,才可以有精力去開拓更廣的就業市場。所以高校在努力開拓潛力市場的同時,需要時時加固與固有市場之間的聯系,對于這部分“老用戶”,學校應視為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通過不定期向該部分用人單位發放調查表或邀請來校或到用人單位召開座談會的形式與企業進行溝通,做好畢業生的工作情況調查和跟蹤監控。也可以通過定期舉辦校友會、就業理事會等形式穩固與加強校企之間的聯絡與合作,保證固有市場的穩定性。
同時加快開拓潛力市場的腳步。高校市場開發人員積極走訪可能的成為合作單位的潛在企業,向招聘單位宣傳本校的畢業生情況,同時與不同領域的用人單位溝通交流,了解單位需求,爭取市場開拓的最大化。
3.有形市場開拓與無形市場開拓相結合
高校不僅要做好有形市場的開拓,同時也要注重無形市場的建設。網絡就業市場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就業服務平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可以在此平臺上進行簡單快捷的交流和洽談,無需奔波于傳統的就業市場,大大降低招聘與求職成本。并且如今的網絡通信技術發展為高校無形市場的開拓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高校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將本校就業網站做得更加有特色,充分實現網絡的信息服務功能,,吸引用人單位到學校招聘人才。就目前現狀來說,畢業生網上就業市場的建設水平仍處于一個初期發展階段,畢業生就業供需的信息網絡平臺尚需建立誠信高效的系統,因此互聯網上的就業開發工作還有很廣闊的空間。打通傳統就業市場與網上就業市場之間的阻隔,實現有效對接,使就業服務更加人性化。
4.走訪推介與回訪反饋相結合
高校畢業生培養不能閉門造車,需要有針對性的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進行市場調研、分析與研究。通過走訪企業,一方面讓企業了解本校畢業生情況,另一方面了解企業需求,從而提高專業人才培養的市場針對性。牢牢把握就業市場方向。同時高校必須對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情況進行不定期的跟蹤回訪,建立健全畢業生回訪的長效機制,保持與畢業生的聯系,了解其工作情況,才能做出學校教育方向調整的正確決策。高校就業部門可以定期組織主管就業的教師或專業教學到畢業生集中工作單位實地調研,與畢業生對話,與就業單位領導交談,主動獲取信息,加強同用人單位的交流,收集單位反饋意見,從而更好的調整教學計劃。另一方面通過組建校企聯誼會、企業同學會、回鄉畢業生洽談會、校慶活動等方式等直接或間接了解畢業生就業狀況并建立長久聯系,做好畢業生跟蹤服務工作。
5.推薦就業與推介實習相結合
實習經驗的獲取是畢業生尋找自己滿意工作的基石,在其實習過程中,高校畢業生可以提高自身對社會的熟悉度,增強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并將自己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檢驗,并且實習基地建設也為用人單位建設自己的儲備部隊,用人單位可根據畢業生就業實習的測評結果確定最佳的畢業生人選,并針對這些畢業生個體進行提前重點培養,進一步縮短從學生到勞動者的適應時間,為用人單位帶來更高的效益。這對學校與用人單位都是有益無害。所以高校可以將推介就業與推介實習結合起來。與經常在學校招聘的用人單位或者具有一定社會地位,享有知名度的企業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對畢業生進行實習鍛煉。將畢業生就業基地的建立與在校生實習及實踐基地的建設結合起來,使之成為就業、實習“雙基地”。
6、就業市場開拓與校企互補合作相結合
高校一旦閉門造車,關起門來搞教育,不了解行業變化方向,那么培養的高等教育人才只會被變化的就業市場所淘汰。所以就業市場的開拓一定要做到與企業對接合作,雙方達成共識才能從源頭解決當前專業與工作不對口的問題。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運行機制,是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實現人才培養的專業教學模式。旨在實現雙贏,學生有更合適的就業機會,企業可以得到更滿意的人才。地方綜合性高校可以憑借自己擁有大量人才資源的優勢,借助用人單位的“力”和“資”,依托企業在生產及實驗設備、實踐及實習場地和研發及運轉資金等方面提供的重要支持,在企業建立“產、學、研基地”、“實習基地”,“人才培養基地”,還可以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建立 “委培及定向”、“訂單式”等更為靈活多樣的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既解決高校學生就業問題,同時也為企業提供優質人才。
大學生就業與高等教育的健康有序發展息息相關,同時又影響但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作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以及學校品質的綜合體現,在高校工作中是重中之重。畢業生就業市場開拓是做好就業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途徑和良好保證。充分了解各類畢業生在求職中的不同需求,對就業市場進行不同層次和類別的建設和開拓,同時牢牢把握就業市場的變化,尋求更多的就業機會,形成更為科學高效的畢業生就業市場環境和合理的就業流向,促進畢業生充實就業,提升就業率與就業質量。
參考文獻:
[1]孫永祿試論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開拓的探索和對策現代企業教育 2012 第13期
[2]趙娜,孫鵬,譚衛強淺談高校大學生就業的有效途徑金山(下半月)2012 第3期
[3]黨振華試論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內涵和特點科教導刊2014 第4期 P9
[4]王剛,劉洋民辦高校就創業工作實踐研究大學教育 2014 第9期
[5]方明智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之我見就業與保障 2010 第12期
[6]賴艷,舒福靈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開拓策略分析桂林電子科學大學學報 2007年第2期
[7]葉取源提高教育質量與開拓就業市場中國高等教育 2002年第9期
[8]李昭志、蔣凌昊、蘭志豐畢業生跟蹤和用人單位回訪長效機制淺探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