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
【摘要】班主任是學生的精神關懷者和人格塑造者,是學生終身最難忘的人之一。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談談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幾點見解。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抓好常規;橋梁紐帶;良師益友;感恩與做人
![]()
班級是進行教育教學的基層單位,班主任工作是進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的最重要的途徑。班主任對學生的直接管理、組織、教育所付出的心血和精力,是其他教師不能相比的。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對班級的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都負有直接的教育責任。班主任是學生的精神關懷者和人格塑造者,是學生終身最難忘的人之一。對于小學班主任而言,每天面對的是幾十顆純真無瑕的心靈,教育對象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興趣愛好的小學生,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容易偏激,情緒不穩定,波動大,因此更需要班主任不分晝夜的付出和更有藝術的工作策略。
一、抓好班級建設和常規管理工作
怎樣抓好班級建設和常規管理工作?這是一個讓很多班主任都比較頭疼的話題,也是很多人不想當班主任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班級建設和常規管理工作千頭萬緒,瑣碎而繁雜,真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認為只要做好了以下三個方面,便可以讓班級建設和常規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一是抓好班集體建設。“班級是個家,管理靠大家”。我們要著力建設優秀的班干部隊伍,加強對他們進行工作方式方法的指導,放手讓他們管理班級。同時要制訂好班級公約,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自主管理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共同營造優良的班風和學風,相互影響、相互熏陶。
二是抓好安全教育。“安全重于泰山”。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分偏重于文化知識的傳授,沒有把安全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這是十分危險的。我們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把安全教育放在班級管理的首要位置,教給學生必要的自救知識,適時開展安全自救演練,時時注意學生的安全。
三是抓好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是好習慣,則會終生受益;反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害你一輩子。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應從小抓起,我們要提高認識,言傳身教;要在學科教學中有機滲透;要在班級活動中感化學生、教育學生。
二、發揮好學校、家庭、社會三種教育渠道的橋梁紐帶作用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家長通過家庭生活和言傳身教對子女實施教育影響的行為和活動。學校教育對學生的指導作用也是舉足輕重的,尤其是班主任對家庭教育的指導更是責無旁貸。打造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是一種新的現代教育思想,它是聯合對學生有影響的各社會機構的力量,對學生進行教育,以提高教育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化,中小學校以至每一個班級與社會、家庭的聯系也越來越廣泛、頻繁、深刻。教育社會化,社會教育化,成了重要的發展趨勢。由于社會影響和家庭影響的復雜性,常常使學生面臨眼花繚亂、不知所從的局面。學校教育必須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積極爭取家庭和社會的配合和支持,強化積極影響,抵制消極影響。班主任是學校與家庭、社會聯系的直接代表,是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橋梁,在形成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合力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此,我們一方面是要與家長建立起長效聯系制度,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取得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通過共同商議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改變一些家長的片面觀點和不正確的育人觀念。我們另一方面是要時刻關注社會,對來自各方面的多、廣、雜的種種信息進行鑒別、篩選,給予必要的協調和正確的導向,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影響和家庭影響的可控性。實踐證明,通過班主任對三種教育力量的溝通,充分發揮班主任的橋梁作用,是提高德育實效的有效途徑。
三、當好學生的良師益友
都說現在的學生難管,老師難做,班主任更是不好當。但是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班主任工作體會,認為我們每天面對著幾十顆純真無瑕的心靈,只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愛心、有耐心、有恒心,就一定能走進孩子心靈,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做好班主任工作也自然輕而易舉,水到渠成。
一方面是“良師”。“親其師,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做好學生的人格表率是班主任必備的道德品質。特別是擔任小學階段的班主任,由于孩子們心志不夠成熟,他們可塑性很強,對新事物特別敏感,他們從內心上依賴班主任、模仿班主任,所以班主任的一舉一動和一言一行都能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處處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去影響學生,切實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另一方面是“益友”。愛因斯坦曾說過:“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班主任和學生要在短時間內從素不相識到親密無間,并最終形成勝似母子的深沉感情,這需要班主任放下身段,與孩子們“打成一片”。我們要經常和學生談心,及時發現學生的成長煩惱或者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深入剖析原因,對癥下藥,解開他們心中的疑團,讓他們輕輕松松投入到學習中。只有我們和學生成為了親密無間的朋友,才能為他們開啟人生道路上的智慧之門,為他們插上理想的雙翅,讓他們飛得更高、更遠。
四、教會學生感恩,教會學生做人
從教育的本質來看,教育的過程既是一個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理解和接收信息的過程,也是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學到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獲取信息、交流信息等多種能力,同時還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創造條件,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因此,我們必須把“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務,教會學生做人。
感恩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有了感恩之心,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也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我們自身也會因為這種感恩心理的存在而變得愉快和健康起來,生命將得到滋潤。對于今天的廣大青少年來說,感恩意識絕不是簡單的回報父母養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因此,教會學生做人,就必須教會學生感恩,讓學生心有他人,回報社會,才能塑造完美人生。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引導學生從感受最深的身邊人、身邊事開始,學會感恩父母,感恩父母給我們生命并養育了我們;學會感恩老師,感恩老師為我們導航并培育了我們……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再學會感恩他人,感恩學校,感恩社會,感恩祖國。
總之,雖然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但只要我們抓好常規,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當好學生的良師益友,就一定能教會學生感恩,教會學生做人。這樣,我們就能用暖暖的心燈感受生命的豐厚和富有,就能用淡淡的柔弱把立德樹人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