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媛
【摘要】大學生戀愛現象越來越普遍,由此也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本文對戀愛觀的概念進行介紹,分析目前大學生戀愛觀方面的問題以及產生原因,提出相關解決措施,希望能對未來我國高校的建設提供幫助。
【關鍵詞】戀愛觀;現狀;對策
![]()
1戀愛觀的概念
1.1含義
目前對戀愛觀的定義,學術界沒有統一標準。部分學者認為,戀愛觀是指雙方的思想、認識在戀愛問題上的表現【1】。也有學者認為,戀愛觀是對戀愛這一行為的認識,其中包括對愛情的理解、對婚姻的理解以及擇偶標準等【2】。與此同時,愛情價值觀、戀愛價值觀等一系列與戀愛觀有關的相關研究也不斷發展。雖然戀愛觀的定義眾說紛紜,但他們的都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概括來說,戀愛觀就是人們對愛情、婚姻、情感處理等方面的理解。
1.2界定
戀愛觀是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價值體系的重要體現。戀愛觀的評價對界定戀愛觀有著深遠的影響。評價戀愛觀的標準,主要包括:
(1)對愛情的認識。愛情是基于一定的道德觀念而產生。戀愛的第一步是對愛情和道德的理解。只有準確的把握二者兼得關系,才能夠形成健康穩定的戀愛觀。愛情是生理需要的延伸,它更注重道德與理性的因素。
(2)擇偶標準。在開始戀愛之前,人們都會在自己心中描繪出理想的戀愛對象,這就是擇偶標準。在確定一定的標準后,人們對以此為依據,尋找合適的戀愛對象。
(3)戀愛動機。戀愛動機是指通過戀愛這一行為人們所希望達到的目的。
(4)戀愛途徑。戀愛途徑是指戀愛雙方依靠一定的載體實現表達個人情感的方法。為了獲得對方的好感,人們會采用一系列方法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從而使雙方的關系上升到戀愛階段。
(5)表達方式。約會、接吻、同居等都是戀愛的表達方式。愛情是一種個人情感,它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表達這種情感是真實存在的。因此戀愛的表達方式有著多張多樣的形態。
(6)情感處理。在戀愛中會出現單戀、熱戀、失戀等各種問題。由于個體的差異,每個人在戀愛中遭遇的情感問題也各有不同【3】。有的人能夠對情感問題進行冷靜分析,有的人則表現的過于感性。對情感問題的處理會造成不同的社會現象,從而對社會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7)對家庭的理解。婚姻和家庭是戀愛不可避免的問題。大部分人在戀愛期間表現的十分親密,但在組成家庭后又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婚姻與家庭是基于愛情產生的,它是愛情的結果。因此人們對婚姻和家庭的認識,也是戀愛觀研究的重要方面。
2大學生戀愛觀現狀
2.1觀念更加開放
隨著我國社會轉型的不斷深入,與過去相比,人們的思想認識出現了新的變化。社會與高校對大學生戀愛現象表現的更為寬容,甚至有人認為“戀愛是大學的必修課,大學期間沒有經歷過戀愛等于白度四年書”。在文化娛樂方面,各種電影、電視劇對愛情刻畫的越來越深入,愛情更是音樂永恒不變的主題【4】。在家庭方面,家長對大學生戀愛方面的約束逐漸弱化,有的父母甚至鼓勵子女在大學期間談戀愛,積累戀愛方面的經驗。在互聯網發展的大背景下,各種關于愛情、性等方面的視頻、文章層出不窮。這些都很大程度上對大學生的戀愛觀產生了影響。大學生很容易產生了對愛情的追求。同時在全球化的推動下,西方文化中性解放的思想也傳入中國,使大學生在戀愛觀方面更加開放。大學生開放的戀愛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2愛情中的道德意識退化
愛情道德觀是戀愛雙方在戀愛期間應當遵循的道德規范。道德是愛情的必要補充,沒有道德的愛情只能成為人們消遣的方式。通常情況下,婚姻是戀愛的最終目的,愛情是戀愛雙方組成家庭的基礎。在過去大學生的觀念中,愛情是非常神圣的詞匯,因此在選擇戀愛對象、方法、途徑等方面都會表現的相當謹慎【5】。
當今大學生在戀愛中更加注重對過程的享受,戀愛雙方最后能否走進婚姻殿堂并不再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大學生認為,戀愛與結婚二者沒有非常緊密的關系,戀愛不一定非要結婚。據相關資料調查表明,在戀愛當中,男生更加注重享受戀愛的過程,而女生則更加關心戀愛是否能獲得圓滿結果【6】。這是由于與男生相比,女生的情感更加豐富,因此在戀愛中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在婚姻觀方面,女生將婚姻作為通向幸福的橋梁,男生認為結婚后必須承擔起支撐家庭的重責大任。因為在當今中國社會,家庭關系中男方通常比女方要承擔更多的經濟壓力與社會壓力。這也造成了對婚姻觀的不同態度。同時,高年級大學生在戀愛觀方面比新生表現的更為成熟,對戀愛更為謹慎。這是由于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高年級學生能夠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愛情、婚姻、家庭三者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由于高年級學生需要面臨考驗、就業等現實問題,使許多大學生最終放棄戀愛關系。
2.3性開放程度增加速度快
廣義上的婚前性行為包括核心性性行為、邊緣性性行為與類性行為【7】。狹義上僅指兩性行為。婚前性行為是指戀愛雙方在結婚前發生的性交行為。它的特點包括:(1)雙方性行為以自愿為前提;(2)不受到法律的保護和約束;(3)容易出現一系列后果。性觀念容易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從大學生角度而言,他們正處在青少年向成年人過渡的特殊時期,其性意識與價值觀受外界影響巨大。同時由于各種性方面的資料在互聯網、電視等各種媒體上傳播,造成大學生的性觀念缺乏婚姻道德觀的指導,這就直接造成性開放程度大幅增加。在婚前性行為方面,男生表現的更為開放。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1)青春期是男性生理需求最旺盛的階段;(2)視覺刺激極易引發男性性欲,這使男性的性沖動更為強烈;(3)男生對性的好奇心更大。.
3影響大學生戀愛觀養成的因素
3.1社會環境
3.1.1大眾傳媒的擴散
雜志、網絡視頻、電影等大眾傳媒在給消費者視覺享受的同時,也傳播著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大學生的感覺刺激得到提升,思想觀念也在悄然發生改變。如今,大量文化娛樂產品為了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過分的強調愛情、性等方面的內容,對責任、擔當等只字不提。有的作品還向觀眾宣揚“愛情至上”的理念,有的商家更是肆無忌憚的在電影、電視劇中赤裸裸地描寫對性行為,動搖了我國傳統的婚戀觀。
3.1.2互聯網的影響
互聯網對大學生戀愛觀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大量淫穢、色情信息在互聯網上泛濫。如今互聯網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通常情況下,互聯網應當為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做出貢獻,但是大量網站為了獲得點擊率,在較為醒目的位置設置具有挑逗性的文字或圖片。淫穢、色情信息在互聯網上屢禁不止,這對大學生正確戀愛觀的養成造成極大破壞。在這些不良信息的誘惑下,不少大學生鋌而走險,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將大好年華浪費在鐵窗之下,令人惋惜。
第二網戀使大學生心理健康發生畸形。網戀是互聯網交流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的產物。與成年人相比,大學生自控能力較差。而且由于很多大學生離家讀書,在面對困難、問題時沒有能夠傾訴的對象,因此在網戀時容易過度投入不可自拔,為了見虛擬戀人不惜遠赴千里之外,不僅在物質、精神等方面造成了嚴重的浪費,甚至對日常生活學習造成了不良影響。
3.2高校的監管缺失
3.2.1輕視大學生戀愛觀的教育
首先性教育在我國高校的教育中沒有得到全面普及。基礎課程是我國高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性教育課程不在基礎課程的安排之中。性教育只在大學生思想品德修養課程中有較為淺顯的介紹,未進行全面、深入、徹底的講解。同時由于傳統觀念影響,絕大多數教師對性教育僅一帶而過,羞于啟齒。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接受正確的戀愛觀教育,課后又接受都大量不健康的信息,因此高校的戀愛觀教育完全是失敗的。
3.2.2管理方法陳舊
與高中相比,大學地管理環境、學習壓力等方面都明顯下降,這是造成大學生戀愛的有一個原因【8】。隨著社會大環境的逐步改變,高校的管理機制也相應做出了調整。然而在戀愛問題方面,高校由過去“明令禁止”變成如今的“無所適從”。管理過嚴會遭受社會各界質疑,過松又會造成風氣糜爛的現象。同時在校外租房的禁令解除后,高校對學生課后的管理制度已經無法再發揮應有的作用。高校管理制度的不作為進一步縱容了大學生不良戀愛觀的形成。
3.3大學生主觀因素
3.3.1生理需要
生理上的性沖動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屬性,是繁衍后代的需要。人類的性發育在20歲左右基本成熟,這也是人類原始欲望最強烈的時期。一方面由于營養過剩、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原因,于過去相比如今的青少年性成熟期大幅提前。另一方面青少年進入大學前,在生活、學習等方面受到學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性饑渴無法通過有效途徑得到發泄。在進入大學這個相對寬松的環境后,青少年的壓力得到完全釋放,長期被外界因素抑制的情感全面爆發,使談戀愛成為了大學期間的“必修課”。
3.3.2心理需要
首先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更加強烈。從開始上學直至高中結束,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處于嚴格的監管之下,自我意識受到約束。在高校寬松的氛圍下,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蘇醒,在思想及行為上的表現更加獨立和張揚【9】。
第二判斷能力差。雖然從生理角度而言,大學生已經成年,但是由于社會閱歷的不足,在心理層面仍然處于青少年。這種身體年齡與心理年齡的錯位,造成大學生判斷能力嚴重不足。造成愛情觀、價值觀、人生缺失。
4解決大學生戀愛觀問題的措施
4.1改善社會環境
第一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全社會范圍掀起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浪潮,高校也應把弘揚傳統民族文化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觀念。
第二強化對網絡環境的監管。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制度,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管理,抵制淫穢、色情信息,并對通過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實現牟利的相關人員予以嚴懲,在源頭上遏制不良信息的泛濫。同時還應當積極通過網絡傳播社會正能量,加強大學生精神文明建設【10】。
第三加強對媒體的引導。大眾傳媒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另一個重要方式。因此電影、電視、報刊等媒體在傳播戀愛方面的內容時,還應當強調愛情、婚姻的責任和擔當,讓大學生充分理解,性和愛不是愛情的全部。主流媒體還應當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對不良的社會現象進行嚴肅批判。
4.2加強高校監管
4.2.1重視戀愛教育
第一向大學生詳細講解性方面的知識。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大學生都處于較為特殊的時期。因此高校應當為性教育單獨開設相關課程,包括性道德教育、性安全教育、性法律教育等,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科學的兩性觀念。
第二增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相關課程。首先高校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和需要設置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包括人際關系、心理教育、人格培養等,幫助大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其次設置心理咨詢中心。成立心理咨詢中心幫助大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學習中面對的心理問題,并為大學生提供宣泄思想情感的場所,從而保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其以正確的態度面對挫折和困難。
4.2.2完善相關制度
面對大學生戀愛觀的問題,高校除了對學生的進行引導外,監管必不可少。雖然近年來對大學生的課后管理出現松動,但是學校還能以強化學籍管理的方式實現對大學生的監督,例如采用“末位淘汰”、“考評分離”等制度,增加學生的學業壓力,將精力更多的放在學習和工作方面,從而減輕戀愛對大學生的影響。
4.2.3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管理
高校聯合有關部門對嚴重影響正常教學的周邊經營性活動場所予以取締,如酒吧、KTV等,避免大學生受到不良社會氛圍的影響,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維持正常的校園秩序和校園風氣,
參考文獻:
[1]劉暢,張春嬌.當代女大學生戀愛觀的現狀及引導[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01:86-88.
[2]王增寶,萬瑩.高校學生戀愛觀現狀與教育對策淺析[J].知識經濟,2011,18:163-164.
[3]羅媛,李鵬程.當代女大學生戀愛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河西學院學報,2011,04:84-87.
[4]王堅,冷淑敏,王勇.大學生戀愛問題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1:1399-1401.
[5]羅鋒懋.當前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戀愛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4,12:270.
[6]劉曉明,曾天德.大學生戀愛觀研究述評[J].教育評論,2015,01:90-93.
[7]方芳.大學生戀愛觀的歷史嬗變[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131-133+146.
[8]馬曉利,王鑫,卜慧楠.90后大學生戀愛觀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3:40-41+47.
[9]黃俊霞.我國女大學生戀愛研究現狀與未來展望[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1:69-71.
[10]邵昌玉,胡珍.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現狀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05:58-6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