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增輝
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到周四,我就為周五的班會課發愁,講什么內容呢?雖然自己認真地準備了各種題材,如學習方法、大學展望或者感恩教育,但總覺得缺少一種味道,一種文化的味道,一種滲入學生心靈的味道……
在夜靜更深的時候,偶爾想想自己的高中生活,自己的班主任怎樣開會班會課,但我幾乎都想不起來了,僅僅十來年,我已經差不多忘了高中的班會課,這讓我有些吃驚,也許再過幾年,我的學生也會把我設計的班會課忘得一干二凈!但是有一件事情,我記得非常清楚,那就是在語文課上,老師用兩節課的時間給我們朗讀了孔慶東先生的《遙遠的高三八》,老師整整讀了兩節課,我們安安靜靜地聽了兩節課。
我突然想起去年冬天的某個早晨,我早早來到教室里,同學們正準備高三期末調研考,他們經歷了高三一個學期的高強度學習,顯得有些疲憊。我想該給他們打打氣,于是在早讀前給同學們讀了一篇文章《我憑什么上北大》,文章寫的是作者如何拼搏,經過千辛萬苦,最終考上了北大,故事很勵志,文章也比較長,但同學們聽得很認真,聽完之后,學生都若有所思,也許是感動,也許是有所觸動。
今年,我又開始新一輪教學,也繼續做了班主任,我想,不如給學生多介紹幾篇文章,多給他們讀讀文章吧,或許他們會有更多的收獲。但有一個新的問題困擾著我,到哪里找合適的文章呢?自己這幾年訂閱的雜志都是化學類的教學雜志,文學類的看得少,的確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教學雜志上看到該雜志推送了微信公眾號,我就試試搜索一些文學類雜志的微信公眾號,居然搜索到了《讀者》《讀者原創版》和《散文月刊》等雜志的公眾號,而且這些公眾號不定時地推送一些精美文章,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我在上面讀到一些適合學生看的文章的時候,我會先保存起來,等待合適的機會,在班會課上給學生朗讀。
有一段時間,學生的學習有些松散,我就給學生讀了李尚龍的《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文章從一個大學生多次考不過四級說起,分析了很多人在讀書時并不能專注學習,荒廢光陰,以失敗告終,文中所舉的例子,都和學生的生活非常接近,分析也很到位。文章雖短,但字字說到學生懶惰的要害。一節班會課,我只讀了這篇文章,學生后半節課出奇安靜地自習,就連當晚的晚修也出奇地安靜。
有一次在班干部競選時,我認認真真聽了同學的競選演講,參選的同學都滿懷激情,內容卻顯得有些浮夸和空洞,我剛開始努力地理解為可能是因為年齡太小了吧。隨后,我又做了一個學生意向調查,問問他們想考什么大學,卻發現學生的理想大學和他們現在的水平都相差很遠。我不忍心潑冷水,問他們:“對這些大學了解嗎?”學生回答得有些隨意:“一般吧!”我想到剛剛讀到的文章《理想是你最大的隱私》(郭宇寬),文中講述了一個畫家低調地對待生活,卻執著追求夢想,也講述了當今年輕一代對理想和責任的理解。我在班會課上給學生朗讀完這篇文章,我告訴學生,我們應該在心中種下一顆種子,一顆夢想的種子!默默地努力,才能不斷地接近夢想。
又如最近微信上廣為傳播一封信《一個父親給上北大兒子的一封信》,語言樸實,既寫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也寫了家長的教育理念,甚為感人。這封信也很長,我也想利用班會課的時間,認認真真地給學生讀一讀,我想,應該能給學生帶來別樣的感受。
給學生讀文章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同學們有時會問:“老師,這星期給我們讀什么文章?。俊彼麄兯坪跤行┢诖恕N乙膊挥迷侔l愁怎么準備班會課了,因為好的文章,也許就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