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英
一股叫寶能系的資本力量,大舉收購萬科的股權,幾番拉鋸戰之后,持股達到20%,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王石急了,2015年12月17日,他在北京公開宣布,向“侵略者”寶能系宣戰。不過,好像已經晚了。
“險資”寶能系來勢兇猛,耗資380億獲得萬科22.45%的股份,超過華潤的15.23%與萬科事業合伙人的4.14%。再加上安邦保險暖昧的5%,股東大會表決結果已經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王石對萬科的掌控權岌岌可危。
但是,“弱者”王石卻沒有贏得輿論的廣泛同情,甚至被認為不知趣、不尊重資本意志至上的游戲規則,做無謂的抵抗,在繼“捐款門”之后,王石再次卷入爭議的漩渦。其原因有二:第一,小股東因為股價上漲獲利,對“門口的野蠻人”的闖入樂見其成;第二,王石攻擊寶能系信用不夠、能力不夠、資金來源有問題、歷史記錄不佳……。王石作為管理層的表態,引起激烈爭論。一種典型的觀點認為:資本市場的游戲規則就是“資本意志至上”,王石不應對寶能系說三道四。
萬科為什么會遭遇今天的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萬科股權結構的松散。萬科為什么要設計如此分散的股權結構?這本質上還是緣自王石的“深謀遠慮”。股權結構分散,又加上大股東的支持,以及中小投資者的跟從,職業經理人團隊就可以實際控制萬科。這樣的股權設計案例在中國上市公司中非常罕見,屬于以小籌碼撬動大資產的范例。
在一個產業資本主導的時代里,這樣的結構能夠安然無恙地往前走,而作為戰略投資者的華潤股份有限公司,也坐享紅利、樂觀其成;再加上王石及其團隊,有著良好的社會形象,倒也天下太平。
如今的時代,是金融資本主導的時代。通過金融杠桿,一些財團隨時可以動用上百億、數百億資金進行并購。在資本市場上,萬科顯然是優質的標的物。所以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鄭永剛先生才會說:“這很正常啊。誰都知道萬科是家好公司,價格也不高,萬科股權結構又那么分散,誰不想要啊?”
資本是逐利的,也是理性的;資本本身沒有意識形態,沒有道德高下。然而一旦出現了“一股獨大”,萬科的格局將會被打破,管理團隊的控制權將會徹底淪喪,而王石他們則會淪落為“寶能系”姚振華的打工仔;而以王石的性格,這樣的局面顯然并非他想要的。“戰斗”,只能成為他的唯一選擇。
萬科作為王石一手帶大的孩子,在突然有旁落他人之手的危險之下,王石如此言辭激烈的喊話,其情可原,但卻失之于理。
王石代表4萬名萬科人喊出“萬科不歡迎野蠻人”,這段話,初看起來倍有情懷,但卻明顯經不起推敲,資本市場從來沒有野蠻和善良之分,只要合法守紀即可。更何況,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產權經濟,萬科不是王石的,也不是萬科4萬名員工的,而是萬科全體股東的,從這個角度講,寶能系既然已經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顯然更具有代表萬科的資格。
至少王石指斥寶能系信用不夠、杠桿借債、過往舊事等,這些私下泄憤或許可以,但大張旗鼓地抨擊大股東,則顯然不合禮數,因為,這些無法構成對方不可以成為大股東的法理認定。證監會發言人針對寶能系收購萬科一事,也明確表示,“市場主體之間,收購與被收購是市場化行為,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監管機構不會干預。”
資本市場的游戲,從來沒有野蠻和善良一說,只有守法和非法的判準,公司控制人也不應有情懷一說,而應該尊重產權的歸屬。“野蠻人”借助杠桿進行并購,或許會對并購對象的未來產生不良影響,但是,以王石為首的萬科管理層,過度宣揚情懷以抵制第一大股東,則更有違市場經濟“產權屬性”之規則。
與王石的言辭激烈相比,反觀“野蠻人”寶能集團的回應,則明顯淡定許多,“公司重視風險管控,重視每一筆投資……恪守法律,尊重規則,相信市場的力量。”但寶能說的“相信市場的力量”,不代表錢就是一切,有錢也要守規則;而對一貫優雅的王石來說,現在也要考慮如何優雅地應對。
說到底,股東大會才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不要拿華潤控股的時代說事,央企對參股企業的軟約束,在任何資本市場都不是常態。
請讓資本博弈超越情懷紛爭!在野蠻人已經邁進萬科大門之當下,王石、以及其他萬科管理層,如果真正對萬科有割舍不了的情懷,就應用資本規則來競爭,即便通過停牌增發引入新股東之后,也同樣應該尊重產權屬性這一市場經濟核心之規則。就中國資本市場的運作而言,只要將這種資本磨合導入市場規律和法律規制框架下,這樣的資本博弈出現再多,都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