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小玲
雙膝并攏,雙手交握放在上面,十指緊扣,手指關節因為用力過度而發白。眼光躲閃,不敢直視別人,嘴唇喏喏地動,卻一句話也說不出。
這是小智在第一次小組活動中給我留下的印象。
他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在他三歲時已經離婚,從此之后再未見過母親一面。父親獨自一個人把他拉扯大,用父親的話來說:“我能把他供養大已經算不錯了,情感上的關注?那是什么?”所以,當我在單親家庭小組中看到他時,他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感情的能力幾乎為零。
而這一點,在小智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結果中也有明顯的提示。MHT是我國心理學專業工作者對日本鈴木清等人編制的“不安傾向診斷測驗”進行修訂、并制定出中國常模的,適用于我國中小學學生標準化《心理健康診斷測驗》量表,可以用于正確診斷中小學學生的情緒困擾和適應不良的情況。測驗由8個內容量表和一個效度量表組成。通過項目分析,按焦慮情緒所指向的對象和由焦慮情緒而產生的行為這兩個方面進行測定。從各個內容量表的結果,可以診斷出個人的焦慮中,哪個方面的問題較大。焦慮情緒所指向的對象的內容量表包括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和沖動傾向。效度量表就是一般所說的說謊量表,可以真實反映測驗結果是大體可信或不可信。另外,8個內容量表的標準分加起來就是全量表總焦慮傾向的標準分。此得分從整體上表示焦慮程度的強烈水平和焦慮范圍的廣度。
小智的效度量表得分在7分以下,說明測驗結果可信。而他的對人焦慮量表呈現高分,提示過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害怕與人交往、退縮。這和我在與他實際接觸中獲得的印象相符。另外,他在自責傾向量表上的得分也比較高,接近臨界點,提示他可能存在自卑,常懷疑自己的能力,常將失敗過失歸咎于自己的傾向。同時沖動傾向量表的得分提示可能存在情緒容易沖動,自制力較差的情況。
小智在前測中的總焦慮傾向標準分在65分以下,提示無需制定個人診斷和個人指導計劃,但需要進一步關注其對人焦慮、自責傾向以及沖動傾向的情況。
我們每周一次的小組活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正式開始。
營造安全的環境——小組的建立,一定離不開小組設置。所以我們在開展小組活動的時候,第一重要的就是形成小組活動章程,尤其是平等、真誠、尊重的原則、保密性原則的問題。每個人都參與到討論中,討論每一個細節,討論每一個可能性,到最后確定章程、鄭重簽字同意。我們通過小組設置初步建立安全感。在這次活動中,小智緊緊抱著自己的雙膝,如同一個蚌殼,緊緊地保護著自己。當被問及意見時,只用點頭、搖頭或羞澀的一笑,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面對這樣敏感緊張的孩子,我會不由地放輕語氣,用鼓勵的眼光和他接觸,包容他的不一樣,雖然他不說一句話,但在小組活動結束時,我卻大大地舒了一口氣,因為他沒有提出退出小組。對著這個特殊的孩子,我直覺地認為,能讓他留下來,是建立關系的良好開端。
決定權在你的手上——“自畫像”活動中,我偷偷地觀察他,小智畫得很認真,我正暗自欣喜。可是在分享環節,他卻把畫折疊又折疊,折成一個小小的豆腐塊,拒絕向大家展示。其他小組成員都在催促、甚至嘲諷,他明顯地緊張起來,我用手勢制止了組員,對他說:“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很期待你的分享。但決定權在你的手上。”隨后,我用鼓勵的眼光看著他,靜靜地等待。他猶豫著……最終說了一句:“無話可說、可解釋。”“好的。如果你想分享了,我們隨時歡迎。下一位同學……”在那次活動結束時,其他小組成員都把畫留在活動室中,他猶豫著看了我一下。察覺到他的猶豫與不安,我再次柔和地對他說:“決定權在你的手上”。最終,他是唯一一個把畫帶走的組員。但這次活動我是竊喜的,因為他開口了,不管他說了什么。
溫柔而堅定的等待——“屬于我的成語”“誰是你的重要他人”“再選我的父母”……按照原定的設計,圍繞著自我覺察、家庭關系等方面我們一個主題接著一個主題地開展小組活動,通過活動——體驗——感悟——分享的方式,引領小組成員自我探索,增強溝通與合作,促進成長。小智有時能夠和我們分享一點自己的感受,有時還是什么也不說。但整個小組的氛圍慢慢在變化,從一開始的不理解、不接受、嘲諷小智的行為,到慢慢的寬容、包容、接納這個特殊的存在。每個人都在等待,但不著急著催促,而是把決定權還給小智,讓他自己來決定,他什么時候開口。而在這個氛圍中,小智越來越放松,越來越自在,笑容也越來越多。
拉他一把——“一塊五毛”是其中一次小組活動的熱身游戲。男生是一塊錢,女生是五毛錢,這個小游戲需要組員根據聽到數目如“兩塊五”迅速找到人湊成對的數目。小智總是找不到圈子,因為他總是站在原地手足無措的不知道該怎么辦好。于是在報完一個數字后,我迅速地一扯小智,把他拉到一個小組中,他終于找到了一個圈子。這一拉,或許讓他體會到了“要行動”,或許讓他體會到了方向,又或許是讓他有了歸屬感……從此之后,我們發現他在小組中主動了很多。
花開的聲音——有開始就有結束。學期臨近期末,我們的小組也面臨結束。不管我們愿不愿意,當準備面對小組的結束時,每個人都是戀戀不舍的。回顧整個小組的歷程,回顧在小組中自己的變化,回顧小組活動中最觸動自己的地方,大家都仿佛想把自己的感受傾瀉出來。有孩子說:“原來每個人觀察世界的角度是不同的,我學會了諒解別人。”有孩子說:“這里可以自由地說我想說的話。”這時小智的聲音突然插了進來:“我覺得在這里很開心,……或許有許多人在幫我們,或許只是我們自己把心門關了……”所有的人都驚訝而又欣喜地聽著小智分享自己的內心感受。在隨后的分享中,幾乎所有的小組成員都提到小智的從開始到現在的變化,并真誠地用鼓掌表達著每個人的欣賞與鼓勵。在掌聲里,小智羞澀地笑了……
這一瞬,我仿佛聽到了花開的聲音。
后記:在小組活動結束后進行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后測結果中,小智的全量表總焦慮傾向標準分比前測降低了6分。其中,對人焦慮量表標準分降低3分,已經處于正常等級。自責傾向標準分降低2分,沖動傾向標準分降低1分,都處于正常等級。
本欄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