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濤
【摘要】本文梳理了《成長小組》課程對于大一新生的重要性,也強調了生命教育的意義,較為系統地總結了將生命教育理念運用于《成長小組》課程改革和實踐的過程和效果。
【關鍵詞】成長小組;生命教育;課程改革與實踐
![]()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物質生活條件極大改善,然而,思想領域卻陷入了空虛和動蕩。尤其對于我國90后高職大學新生而言,面臨生活環境、學習內容、理想目標、人際關系等方面的改變時出現很多的不適應,引發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
一、成長小組的重要性
“成長小組”是社會工作三大基本方法之一—小組工作中的一種,它主要通過小組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其良好的生活適應的過程。2005年,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社會工作學院在全院大一新生中增設《成長小組》——作為大學生進校后的一門必修課程,目的是幫助新生順利地實現從高中生向大學生的角色轉換,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具體說來,成長小組對于大一新生有以下幾個作用:一是建立正確的自我認識。小組通過開展自畫像、優點大轟炸等活動進行小組互動和交流,可以幫助組員正確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悅納自我,從而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增強自信。二是增進了人際交往。新生通過成長小組,學會一些與人溝通的技巧,對班級同學有了更多的認識,也結交了更多的朋友,,在小組中,授課教師始終倡導尊重、接納、平等、理解等價值觀,學生無形中會受到這些的影響,學會傾聽別人、學會發現他人優點,學會信任等等,這些技巧通過在小組中實踐并帶到日常生活中去,自然會提升組員的人際交往能力。三是明確了大學目標。新生感到生活迷茫很大一部分原因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缺少行動力和努力方向。在小組中,通過“我的精彩大學”、“學習經驗交流”等主題討論與分享,在小組工作者的引導下,很多新生在制定了明確的大學奮斗目標,增強了學習熱情、提高了行動力。
二、生命教育的意義
美國著名教育家杰·唐納·華特士明確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于1968年在加州創建“阿南達村”學校,開始倡導生命教育。在我國內地,僅是部分大城市的中小學在近幾年才開始探索性的開展生命教育,而高等學校的生命教育起步更晚,發展緩慢。所謂生命教育,是指通過各種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思考生與死的生命課題,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失落與痛苦,培養學生對自然、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關愛情懷,提高學生對生命及其存在價值的認識,懂得生命的意義在于創造,從而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當前,人們正生活在一個科技迅速發展、物質條件日益豐富的時代,而社會大眾在追逐生命的外在形式:金錢、地位、名利的同時,卻逐漸失去了對生命內在本質的把握。這對90后大學生造成了負面影響,越來越多的新生似乎不知道為什么而活,如何更健康和充實地。因此,在大學生,特別是大學新生群體中開展生命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生命教育既是人性的追求,也是時代的呼喚。生命教育是為了塑造完美的人性,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它既是教育的出發點,又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三、成長小組的課程改革與實踐
生命教育理念在《成長小組》課程教學中的運用是一個系統工程,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筆者與該門課程的教學團隊通過商討研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改革和實踐。
1、教學目的上,《成長小組》課程最開始的目的是幫助新生順利地實現從高中生向大學生的角色轉換,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在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將該課程的目的調整為讓學生正確認識生命,培養學生珍惜、尊重、熱愛生命的態度,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適應大學生活。
2、教學方法上,增加體驗式和參與式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體驗和感受,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堂中要說明的人生道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例如,要求每一位學生栽培植物,學生通過悉心照料,耐心培育,見證一顆種子發芽、成長并最終開花的過程,通過親身參與這項任務,讓學生見證生命的成長,掌握生命的意義。此外,通過向學生播放生命教育主題的視頻及繪本,引導學生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等進行討論和分享,使學生正確認識生命、對待生命,更有意義的存在。
3、教學內容上,以往每周課后都要求學生完成一篇成長日志,課程改革后,每一個學生需要完成該課程的成長札記。它是貫穿整個學期的任務,每周都需要及時的更新和記錄,并交由任課老師批閱。成長札記的意義與價值,一是記錄父母與師長的功德。時刻提醒學生要觀功念恩,也希望把父母和師長給自己的好東西、父母和師長的用心與功德做一些記錄。二是總結自己的進步。過去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常常反思自己的不足,而容易忽視自己的進步,這樣可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壓力。所以,希望學生可以常??偨Y自己的進步,不斷給自己正能量。三是幫助學生復習和深入思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有很多的感受、心得,每個星期都做好相應的記錄,就能更好地掌握現在的學習狀況,以后會慢慢掌握自己學習的一些模式,成長札記將是學生寶貴的人生財富。
四、改革成效
通過對改革后的課程進行過程評估和結果評估,筆者發現了一些改革成效:
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改革后的課程進一步強化了成長小組的參與性,學生更加積極主動,能夠迅速的進入小組狀態,投入到小組的進程和環節中,有助于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提高參與性,激發學習熱情。
2、促進了學生的行為改變。通過問卷調查發現,82%的學生認為“和以前相比,我更能耐下心來傾聽別人和我不同的意見”,76%的學生“和以前相比,我更認可自己、更自信”。在與學生訪談中,多數學生表示非常喜歡這門課程,通過參與課程內的活動和任務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學會了與人為善,接受的到了許多正能量。
參考文獻:
[1]孫金明.優勢視角下大學新生成長小組模式初探[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
[2]李淑艷.高等教育在生命教育理念下的思考[J].繼續囊育研究,2013(5).
[3]趙潔.對當代大學生命教育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