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梨炎
“綠色教育”這一賦予教育生命意義的一種嶄新教育理念,更多的是基于生命、關懷生命教育,它以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為基礎,順應兒童天性,著眼于學生未來發展需求,促進學生自然、快樂成長,和諧、持續發展。為了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教育,得以相應的發展。”我們必須基于學生立場,構建“綠色數學課堂”,實施“綠色教學”。
一、基于“生本課堂”思想,彰顯學生主體地位
“綠色教育”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綠色數學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自我認識、自我發展的學的課堂。以學生發展宗旨的“生本課堂”與“綠色教育”異曲同工,講究民主、和諧人文課堂環境的營造,鼓勵心智的自由飛翔,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中,我一貫堅持“生本課堂”思想,讓學生唱主角,彰顯學生主體地位。
《用計算器計算》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中的教學內容,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結構和基本功能,學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感受到計算器的價值。在教學中,我沒有直接向學生介紹計算器的結構、功能,更沒有給學生講授如何使用計算器。我故意“懶”一點,讓學生“勤”一點,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計算器的結構、功能和使用方法。孩子們在合作中放開手腳,邊觀察、邊討論、邊操作,同伴之間互相協作,共同交流。紙上談兵遠不及學生親自實踐,小組合作為學生提供了操作實踐的平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親眼觀察、親手操作、相互交流,通過合作探究獲得了新知,提高了能力。
課堂是師生生命成長的舞臺,學生要得到自然和諧發展,必須創設開放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輕松、自由、民主的氛圍中放飛心靈,激情張揚。
二、基于“寓教于樂”理念,實施游戲教學
“綠色數學課堂”是快樂的課堂,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活動,不再對數學學習感到枯燥和畏懼。我在數學教學中基于“寓教于樂”的理念,開展快樂教學,讓學生愉快輕松地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自然隨性發展。
游戲是一種人人喜歡的活動,孩童尤為摯愛,我們若將學習游戲化,學生的學習將更快樂,進步更迅速。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用數對確定位置》中,為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數學,我開展了“游戲化教學”。我首先組織學生玩“猜朋友”游戲:一位同學描述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其他學生猜一猜。有的學生說:“我的好朋友的位置在第5排第3個。”有的說:“我的好朋友坐在第4組第2個。”還有的說:“我的好朋友是第2行第6個。”孩子們在有趣的“猜朋友”游戲中初步感知了確定位置的不同方法,感受到有些表達方法給理解上帶來困惑,從而激發了對“確定位置”統一性的需要,由此順利導入“用數對確定位置”的課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讓組長帶領組員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為了檢驗和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我繼續采用游戲的方式,“我當小法官”:學生用數對表示自己的位置,請同座判斷對錯。“圖中尋寶”:從藏寶地圖中找出寶藏位置,并用數對表示出尋寶路線。
游戲教學將數學學習融于游戲情境之中,讓枯燥的數學學習趣味化,在游戲活動中探究學習,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得發展。
三、基于“持續發展”原則,培養自學能力
“綠色教育”是一種立足當前、放眼未來的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石的教育理念,為了學生的持續發展,我們要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一種獨立學習的能力,要提高自學能力,必須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問題教學法”是訓練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學中以問題為中心,引領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自我探究,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用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推進學生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踐中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中,我在出示了例1情境圖之后,我并未直接給學生提出問題,而是讓學生根據圖中信息自主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有的學生提出了“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有的提出“踢毽子和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在學生提出問題后,我讓學生先分析解決第一個問題,這么簡單的問題難不倒學生,他們很快列出算式:“28+17”、“17+28”,接著,我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兩個算式,說說它們的異同,并讓學生再寫出幾組這樣的算式,從而歸納總結出“加法交換律”。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更要授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自學能力,為學生持續發展積蓄能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奔牛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