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蘇艷
書法藝術是我國幾千年來燦爛文化的結晶與瑰寶,也是人的情操、文化修養的積淀與顯示,是東方藝術精神的濃縮與象征。書法教學對學生的德育、智育、美育乃至體育方面的培養都有積極的作用。在平時教學實踐中,我們老師普遍在如何寫得漂亮、美觀上要求較高。其實,作為小學寫字教學的一般要求來說,應該重在正確和工整,對一般學生而言,可以在要求寫得正確、工整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努力寫得好看些;至于書法藝術方面的要求,可以作為有余力或有書法愛好的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目標。在小學的寫字課堂如何結合書法教育呢?
一、寫字課堂中的“分流法”
當前,有許多教師把寫字教學和書法教學兩個概念混為一談,認為二者都是教學生寫一手美觀流利的漢字,而不知道寫字首重實用,書法講究藝術。在教學中,從字帖選擇、臨帖指導至作業評改,往往都是一刀裁,或是運用筆畫平直、結構勻稱的標準楷書作為范本,進行正規的寫字訓練,或是選一種楷書字帖,讓學生依樣畫葫蘆,這兩種做法都不是很恰當。單純的寫字教學限制了有書法天賦的學生發展,而單純的書法教學對大部分學生提高了標準,都不可能使學生各盡其才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我認為,在寫字教學中分流進行書法教學,可以彌補以上兩種教法的缺陷。
分流的辦法是對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寫字教學后,篩選出一少部分悟性高、進步快的同學,讓他們自選一種字帖作為范本,教師不做統一要求,盡量尊重學生的性格、興趣和審美觀,而自選的范本會讓學生更有興趣。
分流后的課堂,仍以傳授寫字知識為主,面向全體學生,不可偏廢。對于選拔出來的學生,課堂上要求他們有選擇地學習所授的內容,在課后要對他們專門輔導。有了以前的基礎,大多數同學能很快地從原來的范本中跳出來,脫去格氣、匠氣,領會到新帖的精要,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濃厚,會有較大的進步。
實踐證明,分流教學避免了全班同學都進行寫字教學或書法教學的弊端,學生各得其所,各盡其能,進步快,收效顯著。
二、寫字課堂中的電化教學
在寫字課堂中,利用錄像、投影、幻燈等多媒體設備進行書法指導。如在講授筆法時,教師可以通過錄像的“定格”“慢放”“回放”等功能,來分解起筆、行筆、收筆的具體過程,使學生體會“無垂不縮、無往不收”的用筆效果。同時,對行筆過程中的提按、頓挫、疾徐、呼應等也有了重點示范。在指導漢字間架結構和章法時,也可以利用課前制作的幻燈片進行教學,為教師課內板書和示范服務。
應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書法賞析也是對寫字課堂教學的補充和豐富。通過對書法作品的賞析,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學習興趣。如通過幻燈片出示一幅作品,要求學生從字法、筆法、章法、氣韻等方面感受和評議,加深書法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也可以利用錄像中聲音、畫面、色彩的有機結合,欣賞不同書法家的不同書法作品,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創作背景、作者心態,從而感受書法藝術的魅力。在寫字課堂中,書法賞析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知識,提高了學生的修養,在游歷名家名作中,更增添了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
三、寫字課堂中注入品格教育
古人云:“書如其人,人如其書。”人們在閱讀歷代碑帖的時候,總喜歡聯系作者的生平履歷。個人品德修養的層次,決定著書法修為的程度。例如:東漢張芝,被稱為“草圣”,少年時便有高尚的情操,“朝廷聞芝名,以有道征,固辭不就”。三國鐘繇,是楷書定型的奠基人,為魏開國名臣。王羲之、庾亮臨終上書薦之,贊其人品“清貴有鑒裁”,曹操將其比之蕭何。通過對學生介紹歷代名家的高尚人品,激勵學生積極向上,他日成為國之棟梁。
柳體創始人柳公權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筆正乃可為法”。寫詩講究“功夫在詩外”,亦即未作詩先做人,常言道,“字為心畫”,書法其實也是心靈的表現。
同時,在寫字課堂上,應堅持講練結合的原則,講和練相互穿插,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只講不練那只是紙上談兵,因為書法訓練是一門技能訓練,一些問題只有在學生實際書寫的時候才會暴露出來。同樣,只練不講也不行,因為學生臨習時并不容易抓住問題的關鍵,而是盲目、隨意地臨習,這樣不會很快掌握其技法,反而走彎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講練兼備,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總而言之,小學書法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困難,需要教師盡心盡力,想方設法不斷地幫助、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書法學習,并且不斷探索總結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書法教育必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必然會有較大的提高。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區東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