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暾海 徐芃 張蘭珍 姜艷艷 劉斌
摘 要 高校教師是一個對職業效能感有較高需求的群體,目前高校教師職業幸福感整體水平有偏低傾向。學歷、職稱、學生評價和個人性格等因素對高校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產生影響。可以從保護高校教師的職業責任感,提高工作積極性,建設和諧工作伙伴關系等方面來維護和提升高校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關鍵詞 高校教師 職業幸福感 分析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1.036
Analysis of College Teachers' Occupational Happiness
XU Tunhai[1], XU Peng[2], ZHANG Lanzhen[1], JIANG Yanyan[1], LIU Bin[1]
([1]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
[2]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 University teachers is a group of high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efficacy, the current overall level of happiness occupation university teachers have low tendencies. Education, job title, student assessment and individual personality and other factors affecting the occupational well-being of University Teachers. Can maintain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well-being of university teachers from the protec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improve motivation, building a harmonious working partnerships.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 occupational happiness; analyze
主觀幸福感是一個人對自己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人生活質量的綜合性心理指標,反映一個人的社會功能與適應狀態。人是工作的主體,學校的發展必然離不開教職員工的努力和付出。關注作為工作主體的人,“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是社會進步發展的必然產物。已有研究表明,生活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的工作積極性與責任心。本文對高校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以便為如何維護高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職業效能感提供一些啟示。
1高校教師職業幸福感整體水平偏低
與其他行業職業特征相比,高校教師對職業效能感的整體需求水平較高。也就是說,高校教師對幸福感的理解普遍來源于對職業幸福感的理解,職業幸福感的高低影響著對自己生活幸福與否的感受。高校是知識分子集中的工作場所,對每位教師職業水準的要求都非常高,學歷、職稱、年齡等職業準入要素對高校教師的主觀幸福感產生顯著差異。高校教師仍然是個社會職業,同樣存在職場競爭,這種競爭是通過教學能力、科研成果、學術成就、學生評價等具體形式反映出來,與其他行業職場競爭不同,高校教師在職場競爭中似乎不太容易找到某個平均水平作為產生職業滿意感的參照標準。在實際調研中,我們觀察到許多高校教師感受到對職業幸福感理解的悖論,“獨傲江湖”的職業效能是高校教師在工作中追求的境界,但是“高處不甚寒”的壓力又會降低幸福感水平。
中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主體,是一所學校發展的生力軍。對高校中青年教師職業幸福感進行調研,只有大約一半(51.24%)的被調查對象表示對職業感到“幸福”,35.54%的教師表示“一般”,而13.22%的被調查教師明確表示“不幸福”。其中, 31~35歲教師整體幸福感最低,只有35%的被調查教師表示感到“幸福”。另一項關于高校教師職業壓力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表明,70%的被調查教師表示目前正在經受中度及嚴重的職業壓力,60.5%的被調查教師呈現(SCL-90)心理癥狀陽性檢出率。例如,我們在對廣州和北京高校教師的訪談中發現,不少大學教師普遍感受到職業壓力和疲倦感,例如,隨著越來越多的通識類選修課和第二專業的開設,不僅是學生忙碌起來,老師們也異常忙碌起來,師生比日益加大,給教師教學能力帶來了新挑戰。一所大學的發展離不開教師學術科研貢獻,因而也要求教師不能止步不前,不斷探索學科領域的新發現。大學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精神,《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也要求各高校要促進科研與教學的互動,及時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因此,如果不具備科研意識與科研能力,不能承擔教學與科研雙重任務,高校教師也必然因跟不上發展需要而產生心理壓力。
2影響高校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分析
2.1學歷對高校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
調查發現,學歷越高幸福感越低。以筆者所在的廣州大學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為例,廣州大學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2.5%;40歲以下的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比例為86%;北京中醫藥大學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2.8%;40歲以下的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比例為94.5%。在各所高校,中青年高學歷教師都是學校發展主力軍,整個學校教學、科研環境發展對高學歷教師的期望也很高。高學歷教師不僅教學任務繁重,在科學研究方面也需要做出異于常人的努力,學校教學科研部門也要求由高學歷人才來管理,同時擁有博士、碩士學歷的教師作為高級知識分子,對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層次更高,這也讓他們不太容易體驗到幸福感。在高校從事教育工作的博士、碩士們扮演的工作角色關乎整個學校的聲譽,牽動著學校發展,他們承受的外在壓力和內在壓力,也可能會降低他們的主觀幸福感。在對廣州、北京高校教師的調研訪談中,我們聽到次數最多的詞就是“累”。但作為高校教師,他們又是工作努力、積極向上的一群人,在調研訪談中,我們感受到了這群知識分子的“累”,也感受到了這群支撐著高等教育的精英們的“累中樂”,感受到了他們的勤奮精神。
2.2職稱對高校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
高校教師主觀幸福感調查表明,職稱對高校教師幸福感的影響也較大。其中教授群體的幸福感要高于副教授和講師群體,講師群組的幸福感最低。教師職稱評定與晉升也呈現正態分布規律,高校里具有副教授資格和講師資格的教師群體占了各個學校教師群中的大部分,這個群體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隨著各高校對高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許多高校最近幾年新近入職的教師幾乎都具有博士學位,專業技術職務很快就能從講師晉升為副教授。但是由于事業單位專業技術職務存在評聘分離的管理制度,影響著這個群組的薪資待遇,對講師這個最具有上升潛力的群體的工作情感和工作成效也會帶來影響。在高校教師職業幸福感調研訪談中,我們看到副教授、講師這個群體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雖然有的教師對薪資待遇感到不滿,但并沒有放松自己對工作的責任感。
2.3學生評價對高校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
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也影響著教師的主觀幸福感。師生關系是教師面臨的主要人際關系。以筆者所在的廣州大學為例,高校教師在學生評價的反饋中體驗到的職業幸福感整體水平較高,從廣州大學近三年發布的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數據來看,學生對廣州大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整體滿意度較高,評價分數在80分以上的比例平均超過95%,以2010-2011學年第2學期學生網上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為例,學生評價教師平均分為90.33分,被評為“優”的教師占受評教師總數的94.42%。調研訪談中,我們看到,高校教師對各自學校的發展充滿各種期待,希望學校能發展得更好。每位教師也各有各的煩惱,雖然感到辛勞,但是只要談起教學,總有一種“種豆結果”的幸福感。雖然由于各種原因,例如大學城“教師走校”的特殊環境的限制,和學生的課后交流不是太多,但是從學生那里收獲的職業幸福感是支持教師們熱愛教育工作的“永動機”。
2.4個人性格對高校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
主觀幸福感研究表明,個人在處理問題時的方式是調解環境與身心健康的中介機制,身心健康水平與包括職業因素在內的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面對工作中各種問題,那些具有積極應對方式的個性,不僅能培養良好的性格品質來緩解和調解環境對教師工作壓力的影響,而且能促使教師在工作中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成為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感水平的潛在力量。高等教育突破與擴展等跳躍式的發展過程中,每所高校所取得的成績與工作壓力一定是并存的,全體教師都面臨和經歷各種工作壓力。調查中,我們特別設置了一個“您怎樣面對和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壓力”訪談問題,我們看到雖然工作壓力會引發直接責任人的緊張和焦慮情緒,說出“真不想干了”之后又說道“還是得想辦法加班加點地完成”。這種想方設法使問題得到解決的個性,使高校教師一次又一次艱難地、成功地解決問題,一次一次感受到成長的喜悅。
3小結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實施,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又迎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在“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作為高等教育執行者的高校又站在了實施新的五年規劃起點上,科學籌劃和全力推動著新一輪的高等教育大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們不僅要關注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結果,更要從源頭來關注高校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和生活質量,發揮高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高教職員工的整體戰斗力。
參考文獻
[1] 黃立清,邢占軍.國外有關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的研究[J].國外社會科學,2005(3):29-33.
[2] 馬秀敏.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3] 袁俏.湖南省高校教師主觀幸福感調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
[4] 李颯.高校教師應對方式在職業壓力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作用研究[J].平頂山學院學報,2010.25(4):125-128.
[5] 張海鷹.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的現狀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08.
[6] 毛荊利,周末,巢傳宣,等.高校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7.4(3):7-9.
[7] 潘偉剛.中國人的生活滿意感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D].西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