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經濟水平和社會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其中較為嚴重的當屬生活污水污染問題,在一定程度制約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本文以此為中心,結合工作實際,對當前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及管理措施進行論述。
【關鍵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理措施
在廣大農村地區,居民日常生活中排放的污水包括洗滌、洗浴和廚用廢水以及人、畜糞尿和家禽養殖廢水等,這些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病原微生物,容易使水體產生惡臭和導致疾病傳播。為改善農村水體環境和生活條件,建設美麗鄉村,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收集并實施治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改善這一問題,更好的實現農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要采取科學的處理方法,并貫徹落實相應的管理措施。下面本文就進行具體論述。
1、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需要
人們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水,這些水在使用過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改變了原有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故將其稱為污水。在農村或半城鎮化地區,居民日常生活中排放的污水,就稱之為農村生活污水。
現階段的農村受地緣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與早期農村相比,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早期,人、畜糞便主要是利用于農田,而現在多數地區,為了方便,采用化肥代替了人、畜糞便,這樣得不到利用,也沒經過處理的人、畜糞便肆意排放,造成蚊蠅孳生,污水橫流,臭氣四逸,嚴重污染了居民生活環境 。
在生活設施上,以前農村使用的多是旱廁,房屋內幾乎沒有衛生設施,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建設的農村住房,開始出現沖水廁所等下水設施。使用沖水廁所,意味著增加耗水和增大污染物擴散速度和污染范圍,這不僅威脅到當地飲用水的安全,也影響下游用水的安全。生活污水不經過處理,排入地表水體,會引起水體的富營養化,嚴重時可使水質發黑發臭,用作飲用水則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農村常見到水塘綠油油現象,其實就是水體富營養化造成的。
另外靠近中心城區的農村受城市工商業發展的輻射影響較為明顯,農村工業發展較好,耕地大幅度減少,工業化程度和農民生活水平較高,部分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水環境中。
由此我們可得出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1)生產、生活方式改變的需要;(2)改善生活環境的需要;(3)保護區域水環境的需要;(4)保證飲水安全,確保身體健康的需要。
2、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措施
采取科學措施治理農村生活污水,不僅能夠改善當前現狀,還能夠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一舉兩得。治理措施主要通過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實現達標排放,進而滿足水體功能區劃的要求。
簡而言之,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就是通過物理、生物或生態技術將污水中對生活或環境有害的污染物質進行去除、降解或無害化處理后,使污水能達標排放或再利用的過程。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以下因素:
2.1 靠近城區、鎮區且滿足市政排水管網接入要求的,宜就近接入市政排水管網,將村莊生活污水納入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系統。
2.2 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可充分利用村莊地形地勢、水塘及廢棄洼地,以降低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運行成本。
2.3 考慮到農村經濟水平低,同時缺少管理技術人員,處理工藝需優先選用工程造價低、運行費用少、低能耗或無能耗、操作管理簡單、維護方便,且出水質穩定可靠的處理工藝。
2.3.1 常見的處理工藝
一般,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按照流程可分為以下三段:第一段(又稱預處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SS),常用沉淀、過濾等物理方法,配套的處理設施有沉砂池、格柵等;第二段主要是降解和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性污染物質(以BOD和COD物質為主),常用厭氧水解等生物處理方法。第三段主要是進一步去除第二段所未能有效去除的污染物質,其中包括氮、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物質等。常用的方法有人工濕地、生態氧化塘等生態處理方法,起到強化去除污染物的作用。目前,較常用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見下圖):
2.3.2 工藝選擇的技術原則
在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具體選用何種工藝,應根據所在村的區位、人工規模、集聚程度、排水特點及排放要求、經濟承受能力等具體情況,遵循以下三個技術原則,因地制宜地選擇:
(1)與國家政策相符:治理設施的建設應以批準的水污染治理規劃、國家有關村莊整治及新農村建設的政策為主要依據,根據各地村莊的具體情況和要求,綜合考慮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排放與利用的關系,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和設施。
(2)與區域實際相符:農村污水處理工藝需兼顧進水水質特點和出水水質要求,在保障出水達標的情況下,結合可利用的土地資源、經濟承載力等實際情況篩選事宜的技術進行優化組合。
(3)與生態需求相符:污水處理工程不僅需要滿足村民對水質改善的需求,而且還需注重景觀美化、不產生二次污染、與村里周圍環境相一致。
2.3.3 推薦的適宜工藝
根據上述技術原則和技術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個人在實際工作中,推薦以下是四種適宜性處理工藝:
(1)地埋式A/O法:適宜在接近城鎮化水平的村莊使用,村莊人口規模較大、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土地利用緊張、無大面積的穩定塘、對除磷脫氮效果較高、運行管理水平較好的處理處理設施。
(2)改良A/O法(一體化設備):相對比較靈活性的工藝,可操作性強,為模塊化生產,大大縮短施工時間。適宜在可利用空閑地緊張,地質條件較差、處理程度要求較高,村民人口規模較小、經濟條件相對較好、運行管理水平較高的小型分散村落。
(3)厭氧水解-人工濕地:適宜在人口規模較小、土地資源豐富、管理水平不高的村落。人工濕地可采取潛流人工濕地與表面流濕地相結合的方式,表面流人工濕地結合自然村實際情況,在自然村風水塘進行改造,將沉砂調節池、厭氧池、人工濕地等設施建設在自然村村前塘旁,是得改造后的村前塘具有污水處理功能和景觀美化功能。
(4)厭氧水解-穩定塘(植物生態渠):該工藝采樣生態、生態結合技術,可根據村莊自身情況,依地勢而建,無動力消耗。厭氧濾池可利用現有凈化沼氣池改建,氧化塘、生態渠可利用河塘、溝道改建。生態渠道通過種植經濟類的水生植物(例如水芹、空心菜等),可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2.3.4 排放標準的確實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城市污水處理一樣,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排放,在目前的環境保護目標下,農村污水處理的排放標準可參考以下三種:1、出水排入地表水Ⅲ類及以上功能水域和湖、庫等封閉或半封閉水域時,執行一級標準的B標準;2、出水排入地表水IV、V類功能水域或未確定功能的河涌,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二級標準;3、污水經一級處理后經灌溉渠后農用的,出水執行《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具體的排放標準應嚴格按照受納水體的功能區劃確定,并征求當地環保、水務部門的意見。
3、農村生活污水的管理措施
上文概述了農村生活污水的迫切需求以及治理措施,要想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污染的問題,除了有好的方法之外,還需要有必要的管理措施,才能夠確保這一工作的有序開展。
第一,合理規劃,提高意識,推進污水治理工作開展。要想有效的改善農村水體污染現狀,必須要在相關政策配套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規劃設計,并借鑒國外先進的規劃管理經驗,結合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展開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提升相關人員治理污水的意識,制定并完善各個層次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明確分工,確定農村各區域治理的模式和方法,將污水治理工作落到實處,這才是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極為艱巨的任務。
第二,加大資金投入,為管理工作奠定物質基礎。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任務既艱巨,又棘手,除了要有技術人員支持外,還必須依靠大量資金,加大投入。為此,政府必須逐步完善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和自籌的治理模式,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投資力度。需要注意的是,在經濟較為困難的地區,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有效整合農村資金,提升資金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要積極探索農村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處理有償化制度,出臺相應的政策,鼓勵企業以及社會資金的投入,緩解農村地區資金困難的狀況。
第三,確保管理制度的貫徹和落實。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過程中,不能夠盲目的進行,要有管理制度的引導,可以說,有效的管理機制,對提升管理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治理設施投入運營管理之前,必須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管理制度,確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在制定管理規章制度時,一定要貫徹周期短、運行快、管理效果好的原則,并充分考慮到農村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管理細則。對于各級管理部門來講,尤其是農村基層管理部門,則需要在原有管理體系上實現創新發展,變革傳統管理模式,明確各個層面管理責任和要求,確保制度的貫徹和落實。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依靠信息化手段,建立起網絡管理平臺,加大對污水治理工作的宣傳,并將污水處理管理工作推向社會,通過相應的政府采購程序引入具有相關資質或運營實績的公司實現專業化管理,同時不斷完善考核和監督管理機制,不斷提高管養實效。
4、結束語
經濟的發展提升了農村的整體發展水平,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對農村水體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為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各地區采取了不少措施進行改善,本文就是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對當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管理措施進行了分析,并指出在改善的過程中如何進行科學治理和有效管理,以提升建設和管養實效。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對今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及管理工作提供幫助,持續推進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錢奔,徐衛剛.淺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J].科技致富向導,2014年第02期.
[2]丁瑞.淺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及其管理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年第17期.
[3]徐鵬飛.淺談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技術及展望[J].科學與財富,2010年第5期.
[4]余佳龍,余曉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長效運維管理模式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5年第09期.
[5]樓文俊.淺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法探討[J].中國科技博覽,2010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