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強
摘 要:新課改的實施要求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問題導學法正是適應新課改要求的一種培養學生主動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在初中數學應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問題導學法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希望為初中數學教學提供有效的幫助。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前后呼應;導學過程
所謂問題導學法,就是老師針對需要掌握的知識提出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將知識轉化為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習,這種教學方法應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效果,但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時,需要特別注意幾個要點,才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一、問題導學法中問題的提出需要考慮三大因素
問題導學法,顧名思義,就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問題是該教學方法中的核心部分。所以,若要正確應用問題導學法,就必須重視問題的質量。問題的提出需要結合三方面的情況進行考慮。其一,問題本身必須貫穿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因為該方法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就意味著教學任務的完成。其二,問題不能脫離教科書范疇,因為數學知識的講授是根據教科書內容的安排來進行的,所提問題必然不能超出教科書范疇。其三,問題的深度不能超出初中生的理解范圍,因為實施該方法的對象是初中生,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是有一定范圍的,若所提問題超出了初中生理解的范圍,那么這個問題將沒有任何意義。所以,老師在采用問題導學法時,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三方面的條件,才能使提出的問題質量更高,充分滿足教學的要求,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教學內容和目標是教學進行的意義和目的所在,所有的教學活動都不能偏離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科書上的內容以及通過學習所獲得的知識技能都是嚴格按照《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來安排的,所以在采用問題導學法教育時,所提的問題也必須圍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進行,否則,在問題的導向下,學生和老師都會偏離本堂課的教學內容,自然也達不到教學目標。
二、問題導學法中問題的提出要注意前后呼應
問題導學法中問題的提出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直接針對實際的問題提問,另一種是針對數學方法提問,然而這兩種方法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注意問題的前后照應。
例如,在學習華師大版八年級上“兩數的和乘以兩數的差”的知識點時,老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按照教科書的實例“街心花園有一塊邊長為a的正方形草坪,統一規劃后,南北方向要加長2米,而東西方向要縮短2米。問改造后的長方形草坪面積是多少?”列出式子(a+2)(a-2)。針對這個式子,老師可以提出問題:“怎樣才能快速地算出這個面積呢?”這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先用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法則展開這個式子,然后運用多項式加法法則合并同類項,最終學生都會得出一個式子(a+2)(a-2)=a2-22。那么我們可以推斷出兩數的和乘以兩數的差的快捷算法為(a+b)(a-b)=a2-b2。最終的這個結果就和老師剛開始提出的問題前后照應了,學生思路也比較連貫。
這兩種問題提出的情況各有千秋,第一種針對實際問題提問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第二種針對數學方法提問可以讓題目簡化,但不利于學生數學技能的培養。所以一般情況下,第一種方式采用得較多,老師先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問題,再將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后,再回到實際情況引出的問題,環環緊扣,前呼后應,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系統化。
三、問題導學法必須重視導學過程
在實施問題導學法過程中,問題的提出是為引導學生做準備的,所以在該教學方法中,問題導向也是重要的環節。通過實施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將教學模式歸納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當問題提出后,老師要做的就是根據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最終找出方法,解決問題,完成教學目標。一個問題大概需要幾分鐘即可完成,但針對問題發出的導向卻至少需要幾十分鐘才能夠完成。若老師在提出問題后,并沒有針對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那么學生心中對問題的疑慮并不會消失,若老師省略了中間的引導環節,直接給出了結果,那么學生對問題的結果印象必然不會深刻,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也不會全面,問題和解題思路的連貫性也不會流暢。所以,在運用問題導學法時,必須重視學生的導向,分析過程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總而言之,運用問題導學法不能將教材、學生和問題三者獨立開來,提出的問題必須符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理解能力,在解決問題時,注重問題的導向,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能力,使其最終達到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目的。在運用問題導學法時,只有將問題和導向完美地結合起來,才能夠讓該種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作用,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耿文俠,任新社.新課程對教師教育觀念及教學方式的影響[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9).
[2]陳佑清.對知識學習與學生發展關系的重新審視[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