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鵬
學生的養成教育,是學校通過對學生自理能力和衛生習慣的培養這兩方面進行的具體活動。在具體的實踐中,根據學校的實際,利用寢室、食堂、勞動實踐基地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指導,逐步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和衛生習慣。下面結合我在實際工作中,談談我對學校養成教育的認識:
一、養成教育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成才和成人。培根說,習慣是頑強的巨大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人生。葉圣陶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教育就是培養學生的習慣。目前學生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對人不感激,對物不愛惜,對己不克制,對事不努力。為此我們要重視對學生的養成教育。
2.養成教育有利于社會的進步。現在社會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由知識沒有教養,有能力沒有修養,有學歷沒有信仰。為了社會的進步,我們學校要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
3.養成教育能提升我們國人的國際形象。
4.養成教育在德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德育的基礎。德育對中小學生更多的內容是養成教育。
5.養成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決定要重視養成教育。我們教師交給學生的東西,是要能管他們一輩子的教育,就是素質教育。我們要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
二、養成教育的基本理論
習慣是一種定型性行為,它是穩定的,模式化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它不需要別人的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自動化”的動作。例如人扶眼鏡,摸鼻子等。習慣形成的主要因素有:遺傳、訓練、模仿、強刺激等,習慣養成有它的關鍵期,即教育的最佳期,在這個年齡段對孩子實施某種教育,可以事半功倍。實踐證明,養成教育的關鍵期就在幼兒園和小學,初中是養成教育的補充階段。
三、養成教育的內容
1.內容要規范化。⑴“堵漏洞式”的教育,“救火式”的教育都是一種盲目性的教育。⑵教育就是要把人類積累的社會文化和規范意識傳給下一代,用人類的基礎文明去武裝后代。
2.內容要細目化。要近一點,即要貼近生活;要小一點,即要從小事做起;要實一點,即要具體實在。
3.內容要序列化。要注重三個理論:“中心擴散說”、“階段說”、“循環說”。
4.要賦予時代內容。自主學習,終身學習,收集和整理信息,自我評價和反思,遵守規則,尊重他人隱私和私密空間等習慣。還有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敢于質疑、反思、凡事三思而后行、求新存異、逆向思維、創新發明、幻想、冒險等智慧性的習慣。
四、養成教育的途徑
1.家教與學校教育要緊密結合。教育抓家教了,可以多許多“幫手”,要是不抓家教,就要多很多“對手”。⑴定期向家長通報學校情況。如:學校最近開展了那些活動,學校最近對孩子提出了那些要求,學生最近有那些不良的表現等。⑵樹立家長主動配合學校的意識。要求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心里要換位想“假如我是老師”。⑶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克服重智輕德的觀念和溺愛的觀念。⑷教給家長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就像醫生一樣,有幾個家長在孩子生病住院時,敢去跟醫生說,你幫我的孩子開多少刀,怎么用藥。我們老師要教給家長科學的教育方法,要求他們不要到學校指手畫腳,要多向老師請教、多配合、少指責。
2.教師要有服務意識。教育在wto中的12項服務行業中排列在第5位。所以要求我們教師要樹立為學生發展服務,為家長服務,為社會服務的意識。
3.學校、家庭和社會要三位聯動,渾為一體。教育不是萬能的,教育也不是無能的,教育好比是人的“嘴和胃”,社會就好比是人的“食品”。我們既要保護我們的“嘴和胃”,也要為學生提供安全,綠色的“食品”。
4.要教給學生道德選擇的能力。如今的社會紛繁復雜,學生接受教育和學習的資源太多、太廣,我們老師要交給學生篩選信息、辯別的能力,抵制和批判的能力等等。
五、養成教育的方法
1.訓練法。沒有喊出來的好習慣,只有練出來的好習慣,沒有訓練就沒有好習慣。⑴必須持之以恒,最少要連續訓練6周,抓反復、反復抓。⑵必須嚴而又嚴,不要有例外,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嚴愛結合,剛柔并濟。⑶把握關鍵點,抓好第一次。⑷要小時嚴,大時寬,今天的適當約束是為了明天的自由。
2.負強化法。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好孩子不是夸出來,一味的表揚會使孩子變得驕傲自滿,不適應社會,心理承受能力低。我們要做到表揚為主,批評為輔。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有反思的失敗才是成功之母。批評就是幫助學生反思、進步。
3.說服教育法。⑴以理服人,切忌諷刺挖苦。⑵要簡練深刻,切忌嘮叨。⑶要有情感性,切忌空話、大話。⑷做到事先備課,切忌盲目性。⑸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切忌脫離實際。⑹要講究教育藝術,切忌生硬說教。
4.身教法。好習慣多數是訓練出來的,壞習慣多數是模仿出來的,所以我們要做到以身立教。要做到:以行導行、以才培才、以趣激趣、以情動情、以性養性。
5.境教法。境教法具有隱蔽性、非強制性、持久性、柔韌性和滲透性的特點,高雅的環境才能培養出高雅的孩子,所以一個學校要有“5名”:名畫、名曲、名著、名劇、名言。
6.指導自我教育法。沒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的方法有:交流法、評議法、心理換位法、“成長卡”法,格言激勵法,語言文字提示法,自立守則法,自我檢查法等。
7.活動法。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要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我們在設計活動時要做到:⑴新。設計要立意新、觀念新、面孔新、方法新。⑵巧。設計要新穎奇巧。⑶趣。設計要有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