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少平
摘 要:司馬遷曾在《史記·孔子世家》有言,“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鬃右浴对姟贰稌贰抖Y》《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故,教育必然也會產生差距、分化,正如矛盾的對立統一。在學校教育中,有所謂的先進生、后進生,轉化后進生成為當今學校教育管理任務的重中之重。聯系教學實踐,從“什么是后進生”“怎么轉化后進生”以及“轉化后進生帶來的反思”幾方面來展開探討。
關鍵詞:寬容;責任感;習慣;耐心;愛心
一、什么是后進生
所謂的后進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學習上成績落后墊底、積極性差,行為上自我約束力差、行為習慣不好的學生。
然而“天下之大,千品萬類,六行八道,各有所長,豈能千人一技乎?”古人早已對人的發展提出了差異性。因此當今社會的學校教育不應當以成績來衡量教育得失。
學生本無先進后進之分,正如安奈特·布魯肖在《改善學生課堂表現的50個方法》中提出的“90/10法則:90%的紀律問題都是由10%的教師提出來的。”指出一個普遍現象,學生紀律問題,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問題,而是我們老師做得不夠好。
二、怎樣轉化后進生
后進生的轉化,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結合教學實際,對后進生的有效轉化策略進行探析。
(一)寬容理解、尊重學生
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我們不能以異樣的眼光態度看待后進生,而要主動與其進行情感溝通。后進生在成長過程中本身就承受較多的批評,表現得比其他同學要差。在轉化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寬容的心態去面對后進生所展現出的問題。我們在處理后進生問題時,不能使用刺激性的話語,而要尊重學生,使我們與學生的溝通遠離不和諧的音符。尊重學生,幫助并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二)培養責任感,發現閃亮點
“承擔一點職務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边@點對后進生來說尤為明顯。例如,在我們班,我任命趙×同學為衛生督察隊隊長,與另外幾名后進生一起擔任隊員,負責教室、包干區的衛生督查,起到了極大的效果。他們對自己的職務感到很滿意,并且,在勞動方面表現極為積極,受到大家一致好評。作為班主任,要培養后進生的集體榮譽感,讓他們在班級這個大環境下培養自己的責任,同時又接受全班同學的監督。“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這是我常在課堂上給學生強調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閃亮點。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我更加注重發現他們的閃亮點,有些同學東西整理得很整潔,對他們豎起大拇指;有些同學字寫得很干凈、整潔,給他們豎起大拇指,并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們。漸漸的,這些后進生可以重獲自信心。
(三)培養良好習慣,明確目標
培養后進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小組教學、組員幫扶,有序安排先進生和后進生組隊。指導幫扶工作,慢慢地培養了后進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按時預習,課堂上認真聽課,課后及時預習。同時,培養后進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引進激勵機制,循序漸進,表現進步就給予適當表揚;同時,讓優生做好表率作用,做好榜樣教育。更關鍵的是,我們要明確后進生轉化的目標,讓后進生明確他們自己要轉化的目標,讓學生自我詢問“我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我想在學習生活上有什么轉變?”等。讓學生時刻牢記,體現自己“我能行,我要進步”。
(四)給家長的信
一切的學校教育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家庭教育。家校齊心合力,后進生的轉化希望才大。大多數家長以自己的孩子為驕傲。家長最開心的就是聽到別人對自己孩子的夸贊,而與此同時,學生也希望老師和家長能夠以他們為驕傲。我們老師可以給家長寫一封信,寫一張紙條,傳達我們對學生的期待,將學生良好的表現寄送給家長。當學生意識到自己表現有進步的時候,動力也就更足了。
(五)耐心、愛心相對
后進生之所以問題嚴重,正是因為其問題的重復性、持久性。我們教師在轉化過程中,一定要保持耐心,最關鍵的是愛心。將每個學生看成一朵花、一粒種子,他們將在我們的呵護下發芽成長。愛的教育或許才是所有工作最重要的一步。多一點關愛,多一點鼓舞,多一點笑聲給學生,取得學生的信任,我們的后進生轉化工作才有希望。
后進生的轉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課堂之內,我們精心觀察學生學習活動;課堂之外,我們與學生為友,靜心、談心。我們要做的是等待后進生的點滴進取、靜候花開。
三、轉化后進生給我們帶來的反思
初為教育工作者,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我受益頗多,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也引起我的許多反思。常想起孔夫子曾在《禮記·文王世子》中提到的“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崩蠋?,承受著來自學生、家長、學校以及社會的壓力,更有來自內心的自我警醒。學生也同樣經受著各種壓力,后進生是學校教育系統的產物,終究離不開我們教育者的眼光。我們唯有不斷革新教育理念,改變對后進生的看法,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的教育,培養學生成為合格的公民,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學會生活,或許,這才是我們教育的職責所在。
參考文獻:
[1]巴班斯基.論教學過程最優化[M].吳文侃,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01.
[2]羅伯特·斯萊文.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M].姚梅林,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06.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06.
[4]安奈特·布魯肖.改善學生課堂表現的50個方法[M].于涵,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06.
[5]吳非.不跪著教書[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4-10.
[6]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05.
編輯 趙飛飛